第36章:想守護的溫馨

字數:1760   加入書籤

A+A-




    晚上,蒙仲躺在自己屋內的臥榻上,靜靜思索著今日蒙虎告訴他的那兩件事。

    最讓他在意的,當然還是「遷族」之事,不過在經過仔細思考後,他認為這件事至少暫時不可能實施,畢竟蒙氏一族乃是宋國商丘一帶的大家族,若舉族遷往其他國家,勢必會引起當地國人的恐慌,更要緊的是,宋王偃絕對不會坐視這件事情發生,倘若蒙氏一族執意違背宋王偃的意誌,那麽,非但蒙氏一族此前所擁有的土地將會全部失去,甚至還會遭到宋王偃的通緝與派兵追殺。

    因此,族內的長老們應該會采取和平的方式,而不是與宋王偃撕破臉皮,除非戰爭不利,宋王偃卻要繼續窮兵黷武將蒙氏等各家族逼上了滅族的絕路,否則強行遷族之事不太可能發生。

    當然,似這麽大的事,也輪不到蒙仲來權衡利弊,他隻需要盯著宋國與滕國的戰爭即可。

    說到宋國與滕國的戰爭,這場戰爭進行到眼下這種地步,這已經不是單單宋、滕兩國的較量了,其背後有許多勢力在操控。

    一方勢力即齊魯兩國。

    當今的局勢,齊魯兩國的關係談不上親近,但也暫時沒有什麽紛爭,而在「宋國伐滕」這件事上,想來齊魯兩國的態度是一致的,即不希望宋王偃的手越過「南湖(微山湖)」,畢竟一旦宋國攻滅滕國,便可向北威脅到齊魯兩國,向東威脅到齊國的薛邑。

    因此,縱使齊魯兩國眼下還未公然支持滕國,也難保他們不會在私底下援助滕國,否則單憑隻剩下一座滕城的滕國,如何扛得住宋國的進攻呢?

    而第二方勢力,即墨家子弟。

    當代的墨家,是強國的眼中釘,弱國的天然盟友,他們主張“兼愛”、“非攻”的思想,往往會在某個大國興兵發動不義的戰爭時,號召弟子去幫助弱國防守,兩年前滕虎之所以能死守滕國,就是因為有大批的墨家弟子幫助他。

    至於第三方,即以孟子為首的儒家勢力。

    與以上兩股勢力不同,儒家勢力並不會直接幫助滕國,但是他們會對宋國口誅筆伐,拜這些儒生所賜,這兩年宋王偃的名聲變得極差,甚至被罵做「再世桀紂」。

    正是因為有這三股勢力直接、間接地幫助滕國,弱小的滕國才能抵擋住宋國。

    但如今,宋王偃對此已經很不耐煩了,準備再一次大規模征兵討伐滕國,而這就意味著,宋國或將再次爆發與齊國的衝突。

    想到這裏,蒙仲忽然感到心煩意亂,在輾轉反側了片刻後,他索性從臥榻上爬了起來,點起豆油燈,在燈光下他帶來的兵書。

    在這兩年裏,他囫圇吞棗般了《太公兵法》、《孫子兵法》、《吳子兵法》、《司馬兵法》、《孫臏兵法》這五部珍貴的兵書,對用兵之法總算也有了大致的了解。

    用兵之法,大致可分為四類,即「兵權謀」、「兵形勢」、「兵陰陽」以及「兵技巧」。

    「兵權謀」,顧名思義就是計謀智略去擊敗對手,即「兵不厭詐」中所謂的「詐」,用欺騙敵人、蒙蔽敵人最終達到克敵製勝的目的。

    事實上,這方麵的範疇包含很大,從戰術上的詭計,到戰略上的詭計,甚至於到外交上的詭計,這屬於這個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