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中山樂氏
字數:1802 加入書籤
s這章居然寫了四個小時,真懷念寫架空曆史的時候,可以完全靠自己編。
————以下正文————
與樂毅的相識,是在隨同趙主父巡遊靈壽的時候。
靈壽是舊日中山國的國都,是故當趙國攻滅中山後,趙主父設靈壽縣,準備將這座城池作為中山境的治所。
而這樣做的前提,即必須得到當地人的擁護支持。
因此,趙主父親自出麵安撫了靈壽人,許下種種優厚待遇,說白了無非就是重新分配利益,將原先屬於中山國貴族的那些田地與財富,分給中山國人,借此得到中山國人的支持,化解中山國人與趙人的矛盾。
而就在趙國的官吏重新整理靈壽的戶籍時,樂毅一家亦在其中,這名年紀與蒙仲等人相仿的少年,將自己的名字籍貫登記在趙國“靈壽縣”的戶籍上,由於他是「子姓樂氏」出身,因此讓樂進、樂續等人頗感驚詫,因為他們兄弟倆也是「子姓樂氏」出身。
要知道,子姓出自殷商,但凡是子姓,十有都是殷商後裔,比如蒙仲、蒙虎、蒙遂,他們是「子姓蒙氏」,除他們以外,武嬰是「子姓武氏」,向繚是「子姓向氏」,等等等等。
在彼此相互通了姓名後,樂毅與蒙仲等人很快就熟悉了,畢竟彼此祖上同出一支。
“你乃子姓之後,怎麽會在中山國呢?”
蒙虎吃驚地問道。
要知道,宋國與中山國之間非但隔著最起碼千裏之遙,更要緊的是,中山國乃是狄族後裔建立的國家,很難想象宋國的子姓子弟,居然會跑到中山國定居。
而對此,樂毅也不清楚,於是便邀請蒙仲等人來到他們樂氏一族所居住的鄉村,詢問族內的老人。
樂毅所在的中山樂氏一族,也跟蒙仲、樂進等人的鄉邑差不多,也是同姓同氏的族人居住在一起,互望互助,不過規模遠遠不如宋國景亳一帶的樂氏,整個村子大概也隻有十來戶族人。
在樂毅的帶領下,蒙仲等人拜見了中山樂氏的族長樂路,一位已年高六旬的老者。
這位老者保管著中山樂氏的族譜,他向蒙仲、樂毅等人介紹了他們中山樂氏一族的由來——即魏國將領「樂羊」的後裔。
據樂路所言,其祖上樂羊的先人,大概是在宋國「泓水之戰」戰敗於楚國後,為了逃避兵禍與戰爭,而從宋國北遷到晉國,在幾經周轉後,最終於「安邑」定居——姑且就稱作「安邑樂氏」。
待等到三家分晉後,「魏文侯魏斯」將安邑定為魏國的國都,至此,安邑樂氏便成為了魏人。
說起趙國與中山國的淵源,那可真是曆史悠久。
最初,在晉國中期,晉國與中山國的前身——白狄關係還算融洽,但隨後,白狄中的鮮虞、肥、鼓、仇幾支部落東遷,於中山一帶定居並迅速對外擴張,這讓晉國感受到了威脅,在幾番摩擦後,雙方爆發了戰爭。
但由於晉國的實力遠勝中山國,因此最初的戰爭大多都以晉國取得優勝。
晉國後期,國內“六卿家族”開始內鬥爭權,中山國得到了喘息機會,便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