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聊談(三)
字數:1818 加入書籤
s求訂閱~推薦票~月票~
————以下正文————
曾經,蒙仲對於“李悝變法”、“胡服騎射”的了解,僅限於它們字麵上所述的那些改變,並不了解它背後的一些影響。
就比如趙國以安平君趙成為首的那些舊貴族勢力,他們在胡服騎射之前,在趙國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縱使是繼位整整十九年的趙主父,也要客客氣氣對待他們。
可是胡服騎射之後呢,雖然安平君趙成、奉陽君李兌等人手中的兵權並未削減,但是他們對於趙國朝政的影響力,卻大大降低了。
首先戰馬的資源被王室“名正言順”地掌控,其次是兵源——趙國為了建立足以對抗林胡、匈奴等異族的騎兵,在全國篩選最優秀的士卒充入騎兵軍隊,在保證了趙國騎兵強大實力的同時,亦削弱了卿大夫家族。
然後是武器裝備。
總而言之,趙國王室借壯大騎兵的名義,將國家的資源重心轉移到了騎兵軍隊這方麵。
而這,隻是軍隊方麵的影響。
至於在朝堂上,趙主父重用匈奴出身的仇赫、婁煩(樓煩)出身的樓緩、白狄出身的肥義,以重用“戎狄臣子”來遏製趙國本土貴族子弟,使得安陽君趙成、奉陽君李兌等舊貴族不得不一點點地退讓,默許將權利交還給王室。
因為他們沒有辦法,因為此時的他們——幹脆說趙國的卿家族勢力,已經鬥不過王室了。
盡管趙成、李兌、趙豹等人手中都保留有一支軍隊,可架不住趙王室那邊的軍隊更多,更要緊的是,作為戰場上最新銳兵種的騎兵,亦被王室牢牢捏在手中。
在這種情況下叛亂?
用一支戰車、步卒混編的軍隊,對抗王室那邊的精銳騎兵?
早些年趙國屢屢敗給林胡、匈奴等異族,就是因為戰車打不過騎兵——這是趙國人人皆知的事實。
叛亂?不敢!
被肅清?又不甘心。
是故,趙國國內的卿大夫勢力,隻有暫時老老實實聽命於王室,甚至於當趙主父冊立趙王何為太子時,就爭先恐後般到趙王何身邊先“占個位置”,竭盡全力與這位未來的新君打好關係,免得趙王何上位後,他們這幫人因為與王室不親近而被王室肅清。
起初,彼此關係還算融洽,以安平君趙成、奉陽君李兌為首的舊貴族勢力,簇擁在趙王何身邊,搖身一變或也成為了新王的臣子,接下來,他們隻需與擔任國相的肥義鬥鬥法,盡可能地讓己方得到更多的權益。
但無論如何,這還在“遊戲規則”內,可忽然間,種種跡象表明趙主父似乎要廢趙王何而立安陽君趙章——這相當於是要掀桌子了,將名為“趙王何”的這張桌子徹底掀翻,連帶著已擺在台麵上的趙成、李兌等許多趙國臣子。
這還怎麽忍?!
所以說,也難怪當初趙主父提出「一國二王」提議時,當時殿內幾乎所有臣子的堅決反對。
就像肥義、趙豹等人評價的,趙主父雖然是一位雄主,但在立嗣這件事上,卻接二連三地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