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筵席間的爭執(二)【二合一】
字數:1813 加入書籤
s求訂閱~推薦票~月票~
————以下正文————
比試劍技?
趙相肥義皺皺眉,開始為事態感到擔心了。
雖然他也聽說,像蒙仲這種家族子弟,一般在八歲到十歲左右就會開始鍛煉武藝,且蒙仲在趙國時,也曾展示過他在武力方麵的能力,但即便如此,滿打滿算蒙仲習武也不到十年,並且考慮到此子又是莊子、惠子、孟子的弟子,肯定是文才勝過武學,未必招架地住薛公田文身邊那些俠勇。
要知道那些粗獷的俠勇,那可是憑著武力、憑著劍技才得到了田文的賞識,且年齡也比蒙仲至少年長十歲,似這種比試,根本就不公平。
想到這裏,肥義立刻開口勸阻道“薛公,請約束您的門客,王宮之內,不宜動刀動劍……”
聽聞此言,那名俠勇滿臉憤慨地叫嚷道“肥相,我敬重您是一位賢良之人,但請您莫要插手幹涉此事……”說著,他轉頭用凶惡的目光盯著蒙仲,狠聲說道“我輩雖說粗鄙,但也知曉「士為知己者死」的道理,所謂養士千日,用在一時,我牟肖在薛公門下數年,寸功未建,然薛公卻待我如知己手足,今日有狂妄之徒出言羞辱薛公,我若視若無睹,還配稱之為人麽?!”
說罷,他目視著蒙仲喝道“小子,你可敢應戰?!”
聽了這個名為牟肖的俠勇一番話,在旁圍觀的賓客們微微點頭。
士為知己者,這個典故說的是「豫讓」。
豫讓是晉國「六卿之亂」時期,智家宗主「智伯瑤(荀瑤)」的門客。
當時,智伯瑤聯合魏氏、韓氏,進攻趙氏,沒想到魏氏與韓氏兩家恐懼趙氏覆滅後智家對他們下手,便在三家聯軍進攻趙氏最後的領地「晉陽」時,暗中聯合趙氏,裏應外合重創了智氏,致使智家一敗塗地。
隨後,趙氏的家主「趙襄子」,聯合魏氏、韓氏,反攻智家的領土,殺死了他深深記恨的智伯瑤,並將後者的頭顱,製作成了酒器。
智家,因此在晉國消亡,一部分族人逃亡秦國。
而此時,智伯瑤的門客豫讓卻沒有逃跑,他用木漆塗抹全身,故意使全身皮膚潰爛,又吞下火炭故意使嗓子沙啞,改頭換麵,就是為了刺殺趙氏的宗主趙襄子,為智伯瑤報仇。
第一次行刺時,豫讓躲在茅廁裏,趁趙襄子出恭時驟然發難,隻可惜被趙襄子的護衛抓到。
被抓獲後,趙襄子向豫讓問清楚了原因,得知豫讓「吞炭漆身」就是為了刺殺他為智伯瑤報仇,頗為動容,對左右說道“智伯瑤已死,並且無後,然此人仍要為其主報仇,此天下之賢人也,殺之不義,我當謹避之。”
於是,便叫衛士放過了豫讓,且此後小心翼翼地躲避著豫讓。
果不其然,豫讓在被釋放後,依舊沒有打消報仇的信念,哪怕他的友人勸告他放棄這段仇恨您曾經也侍奉過範氏、中行氏,為何唯獨對智伯如此忠誠?
此時豫讓便說出了那句千古流傳的名言範氏、中行氏以眾人(普通人)待我,我故以眾人報之;唯知伯以國士待我,我故以國士報之!
&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