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因地製宜【二合一】
字數:1726 加入書籤
s頭疼好多了,但咽喉還是難受,咳出的痰都有點偏綠黃色,一直在喝清熱解毒的藥。
————以下正文————
自古以來大軍圍城的目的,無非就是孤立這座城池,使其斷糧、斷水、斷薪,待城內出現混亂時才見機將其拿下。
可話說回來,若單憑圍城就想輕鬆攻破邯鄲,那也未免太小看邯鄲城內的趙人迄今為止所積累的禦敵經驗了,因為在三家分晉後的戰國初期,魏國最為強盛,距離稱霸中原僅一步之遙,當時趙、韓兩國就時常被魏國的軍隊進犯,甚至被攻破王都。
正因為多次遭到進攻、遭到威脅,因此趙國的邯鄲亦在一次次戰爭中積累的相關經驗,做好了相關的應對。
比如著名的「圍魏救趙」戰役中,趙國在邯鄲被魏將龐涓進攻的情況下,派使者前往齊國臨淄求援,然後齊將田忌與其軍師孫臏召集齊隊,再日夜兼程趕到來到齊、魏兩國的邊境,而此時邯鄲的城郭(外城)才剛剛被魏軍攻破,且內城仍在抵抗——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田忌與孫臏才采取了圍魏救趙的策略。
這還是在齊國有意讓趙、魏兩國相互削弱的情況下——當時齊國的臣子「段幹朋」向齊威王獻計,希望將援軍一分為二,一路攻打魏國的襄陵,待魏軍攻破邯鄲後再救援趙國。
換而言之,正是因為齊國的故意為之,才使趙國王都邯鄲的外城被魏將龐涓攻破,否則,齊軍完全可以在邯鄲的外城被魏軍攻破前,對魏國施行後續的戰略打擊。
照這樣算,邯鄲當時在魏將龐涓八萬到十萬兵力的圍攻下,死守了最起碼兩個月,為齊將田忌、孫臏二人算計龐涓創造了極有利的環境。
而如今,公子章麾下的叛軍才有多少人?哪怕算上牛翦與許鈞二人的軍隊,滿打滿算也不過五萬到六萬之間,跟此刻在邯鄲城內防守的王師軍隊數量幾乎接近,在這種情況下,想要單憑一招圍城就逼得邯鄲城內自己陷入混亂,那真是太小看邯鄲城內的那些統帥了。
再怎麽說,似安平君趙成、奉陽君李兌、陽文君趙豹等人,那亦是從趙肅侯時期便執掌大權的臣子,卻除了他們以外,王師中亦不乏趙袑、趙賁、廉頗等少壯代的將領。
因此,想用一招圍城來攻破邯鄲,這是不現實的,哪怕是向公子章獻上這項計策的蒙仲,他的主要目的也隻是為了迫使城內的王師出城與他們叛軍交戰——畢竟若是在城外交戰,擁有牛翦麾下萬餘騎兵的叛軍方,那是幾乎不可能會敗北的。
相信這一點城內也清楚,因此除非萬不得已,城內的王師也不肯放棄防守優勢,主動出城與叛軍交戰。
那麽,什麽是萬不得已呢?
很簡單,即城內的柴薪耗盡,城內軍民想要出城砍伐林木補充柴薪,而圍住邯鄲的叛軍又不允許那樣做,這個時候王師就隻能放棄防守優勢,想辦法突破叛軍的包圍封鎖。
至於為何一定得是柴薪耗盡呢?而不是飲水或者糧食的問題呢?
很簡單,因為關於水源的話,邯鄲有兩條河流「滏水(滏陽河)」與「少水(沁河)」流經城中,與城外的護城河連成一係,因此想要截斷邯鄲的用水,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畢竟就算在這兩條河流的上遊築壩,也難以徹底截斷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