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互攻互守【二合一】

字數:1718   加入書籤

A+A-




    六月上旬至中旬,就當齊宋兩隊分別在滕縣、逼陽、獨山三地僵持不下時,戴不勝也已經完成了對郯城的震懾,正準備從郯城出發北上,進攻齊國腹地。

    考慮到自己麾下僅八千餘兵力,實在不足以對偌大的齊國造成威脅,又考慮到自己率軍北上後,郯城城內的齊人家族說不定會聯合起來奪回城池,斷絕他的歸路,因此戴不勝以嚴厲的手段要求這些家族派族兵協助自己北上,否則便用這些家族的族人祭旗。

    對於郯城來說,戴不勝麾下的八千士卒還是頗有威懾力的,是故一些家族抵不住壓力,隻能抱著虛與委蛇的態度,派出族人匯聚到戴不勝麾下,就這樣又湊出了一支約兩千左右的軍隊。

    當然,這支兩千左右的家族兵,戴不勝可不敢指望他們的作戰能力,說得難聽點,一旦途中遇到齊國的軍隊,這些人不調轉方向來攻擊他就已經是謝天謝地。

    但即便如此,戴不勝還是帶上了這兩千左右的郯城家族族兵,一方麵他是為了增漲自己的威勢,而一方麵,他是為了盡量減低郯城這些隱患——與其讓這些毫無忠誠可言的郯城家族讓其子弟藏在郯城,還不如帶出去,好歹這些人也能幫著摧毀沿途城池的農田什麽的。

    除了脅迫那些家族派族人為己用,戴不勝還要求這些家族出麵脅迫郯城城內的平民,其目的還是為了增漲威勢。

    迫於戴不勝的威脅,那些家族不敢違抗,隻有乖乖聽從,出麵在城內用半強迫的方式征召了一批青壯,約有三四千人。

    八千宋軍脅迫、監視兩千餘郯城家族族兵,而兩千餘郯城家族族兵則代替管轄那三四千郯城平民,以這樣一個規模,戴不勝率在留下兩千宋軍守衛郯城後,領著六千宋軍與臨時湊出來的近六千——姑且就稱作“郯城兵”,共計一萬兩千人,浩浩蕩蕩往北而行。

    不得不說,戴不勝雖然被田章稱為“勇而少謀”,但在某些方麵還是蠻狡猾的,無愧他宋司馬的職位。

    從郯城徑直往北約百裏距離,沿途就會經過位於西側的城邑「蘭陵」,蘭陵邑乃是「郯郡(東海郡)」轄下的大邑,其最早歸屬「繒國」,後繒國被莒國所滅,莒國又被魯國所滅,故而屬於魯國。

    而待等到吳越稱霸時期,蘭陵又前後被吳、越兩國所攻占,而最後,待等楚國滅越國,蘭陵便又歸屬了楚國。再等到齊楚征戰,蘭陵又被齊國所占據,成為郯城下的一個大邑。

    前兩年宋國與齊國開戰時,宋國的軍隊在攻陷薛邑後,兵鋒便直指蘭陵、郯城兩地,但由於趙主父最後接受了齊國的臣服而將精力轉向國內的奪權之事,這使得宋國亦隻能停止征戰,以至於宋國最終沒能攻克蘭陵。

    而這,也正是戴不勝對郯城、蘭陵一帶頗為了解的原因,因為上回攻打齊國時,他就是參與者之一。

    待等他率軍抵達蘭陵後,蘭陵城邑早已處於戒嚴狀態,隻不過守城的兵力不多,大概隻有千餘士卒的樣子,駐守兵力很是薄弱。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畢竟郯郡曾經駐守有五萬餘軍隊,然而這些軍隊卻早已被抽調前往攻打宋國,以至於郯城、蘭陵一帶的守備異常空虛。

    抵達郯城後,戴不勝叫來的郯城兵中徐氏一族的家司馬「徐粱」,命他率領六千郯城兵攻打蘭陵,且必須在一日內攻破城池,否則各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