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伊闕之戰前夕【二合一】
字數:1820 加入書籤
魏王遫三年二月,魏將公孫喜率領八萬魏軍於大梁城啟程,逆大河而上,先後經過滎陽、成皋,穿過韓國最終抵達周國的雒陽一帶,且在雒陽一帶與公孫喜直屬的十萬河東魏軍匯合,共計十八萬魏軍。
記得在跟隨大軍經過「鞏」城時,蒙虎曾站在戰車上眺望著遠方的城池,頗有些憧憬地說道“遠處那座城池,莫非就是周天子所居住的「雒陽」城嗎?”
聽到這話,蒙仲、蒙遂、樂毅、武嬰、榮蚠等人無不眺望遠處的那座城池。
這也難怪,別看周國如今已名存實亡,但終歸是傳承了八百年的國家,即是如今已衰弱到跟衛國、魯國等小國平起平坐的地步,但不可否認在天下仍有不小的影響力,哪怕是蒙仲、蒙虎、武嬰、向繚等商國子姓之後,也都知道他們的祖先商人是被周王師所滅。
然而,就當蒙仲、蒙虎、蒙遂等人正停下戰車眺望遠處那座城池時,曹淳、魏續、蔡成等人卻在暗暗偷笑。
最終,蔡成笑著說道“幾位,那是鞏城,並非雒陽。”
“不是雒陽?”
蒙虎吃了一驚,不解問道“方才呂聞不是說,遠處那座城池就是周國的王都麽?”
聽了這話,呂聞趕忙擺擺手,笑著說道“卑下隻說那座城池是周國的王都,可沒說就是雒陽。……正如蔡成所言,那是鞏城。”
蒙虎、蒙遂等人麵麵相覷,就連蒙仲亦有些困惑。
見此,曹淳便向蒙仲等人簡單解釋了一番。
原來,傳承了近八百年的周國,傳承到如今時非但已衰弱到隻能與衛、魯等小國平起平坐的地步,甚至於國內亦分裂成東西兩部分——姑且就稱作西周國與東周國。
西周國仍居雒邑,以雒陽為都城,由西周公治理,靠討好諸國、親近秦國得以存活;而東周國則以雒陽的陪都「鞏」城作為都邑,由東周公治理,因為與西周國不合且兩個周國時常開戰的關係,偏向於親近三晉,尤其是魏韓兩國。
至於蒙虎口中所說的那位周天子,早時候就已經投奔西周國,投靠西周公去了,毫不誇張地說,周王室傳承至今早已經顏麵掃地,隻能算是苟延殘喘。
“居然有兩個周國?”
在聽了曹淳的解釋後,蒙虎表情著實古怪,立刻對遠處那座鞏城失去了興趣。
要知道,雒陽非但是周國的王都,也是商國的王都之一——當時稱作「西亳」,是故商人之後的子姓子弟,無不對雒陽抱持一種複雜的心情。
至於鞏城,那是什麽地方?從未聽說過。
片刻後,八萬魏軍抵達了鞏城城下,公孫喜傳下命令,大軍暫時於此駐紮。
駐紮的目的很簡單,即與他麾下直屬的十萬河東魏軍匯合,重新整頓軍隊。
這道命令,使得共計十八萬魏軍有了短暫而寶貴的戰前歇整機會,期間,亦有不少魏軍的將領跑到鞏城內找地方喝酒享樂,對此公孫喜倒也不禁止。
畢竟就連公孫喜本人,亦被鞏城內的東周公請到城內,設宴款待。
而蒙仲作為師帥,更是這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