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新鄭的反應【二合一】
字數:1790 加入書籤
鄭城,顧名思義即鄭國的都城。
追溯曆史,韓國境內其實有兩座鄭城,其中一座在宅陽的東側約五十裏處,是鄭國早期的都城,而另外一座則在宅陽東南方向約百餘裏處,曾經乃是「古鄶國」的都城,後來被鄭國所滅,遷都至此,號曰「新鄭」。
待韓國攻亡鄭國後,便將國都從「陽翟」遷至「新鄭」,至此新鄭便成為了韓國的國都。s前文記錯了,韓國的都城是新鄭,而非鄭城。
四月二十六日,一隊士卒駕馭著戰車快速駛入新鄭,將滎陽、宅陽兩地相繼淪陷的消息,稟告韓國的國相「公仲瑉」。
公仲,乃是「姬姓韓氏」的一個分支姓氏,即韓國的公室氏姓。
s公仲瑉,即韓瑉、韓聶,由於古時禮數森嚴,稱呼習慣與現代大為不同,因此當時並沒有人稱呼其為韓瑉或韓聶,隻能是公仲瑉。但在《戰國策》等史書中偶爾還是會看到“韓瑉”字樣,那是因為自漢代後“以氏為姓”,對這方麵不再講究所致,但文中作者還是盡量貼近當時的世俗習慣。
巳時前後,當韓國國相公仲瑉正在自家府上書房內批示政令時,便有衛士急匆匆地入內稟報。
“相國,有宅陽的士卒趕來稟報,言滎陽、宅陽兩城被秦軍占據。”
“……”
年近五旬的公仲瑉聞言愣了一下,停止手中的書寫,抬頭看著來人,頗有些難以置信地問道“你說什麽?滎陽?宅陽?”
說罷,他的麵色微微有些改變,心中暗呼道莫非暴鳶已經戰敗?
可轉念一想,他又感覺有點不對勁,要知道前幾日,他便已收到了暴鳶派人送來的消息。
在這份書信中,暴鳶告訴公仲瑉一樁大事,即伊闕山一役魏軍慘敗,其主帥公孫喜被秦軍殺害這件事。
但同時,暴鳶也在信中反複強調,雖然魏軍遭到重創,但重創後的魏軍反而變得更具戰鬥力,目前正與他一同展開反擊,並且暴鳶還在信中提及,他正準備按照魏軍給予建議,趁秦軍主力被魏軍拖住,趁機前往收複新城與宜陽。
簡單地說,在暴鳶的那份書信後,魏韓聯軍的優勢還是很大的,又怎麽可能在短短幾日內被秦軍擊潰呢?
不過考慮到魏將公孫喜曾在一夜之間被秦軍殺潰十幾萬人,韓相公仲瑉心中亦難免有些忐忑。
然而這份忐忑,隻是基於他作為韓國的重臣,事實上他並不擔心秦國攻亡韓國,因為他與秦國私交很不錯。
當年「宜陽之戰」,秦將「甘茂」奉秦武王之命,率軍攻打韓國的宜陽,韓國雖有十幾萬的軍隊,但自忖仍並非韓國敵手,一方麵派大將「公叔嬰」馳援宜陽,一方麵派人向楚國求援。
自楚懷王客死秦國之後,楚國便與秦國成為了世仇,隻要是牽扯到秦國的事,楚國十有會幹預,這不,楚國立刻就派將領「景翠」率十萬軍隊救援韓國。
在這場戰役中,秦將甘茂圍攻宜陽長達五個月之久,秦國國內上下無不對這場仗失去希望,但唯獨秦將甘茂沒有失望,他寫了一封信給秦武王,秦武王這才想起甘茂出征前曾與他做出約定,即。
原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