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追擊【二合一】
字數:1787 加入書籤
想不到,他竟會對我說那樣的話……
在撤離的時候,蒙仲心下忍不住想道。
他怎麽也沒想到,白起竟然會勸說他投奔秦國,而且是在那樣的時機。
他原以為白起當時喊住他,是準備說一番“我饒不了你”、“咱們沒完”這種狠話,記得當時他還準備反唇嘲笑一番,可沒想到,白起喊住他的目的,竟然是為了招降他,而且看態度似乎還挺誠懇的,這也使得蒙仲當時不知該如何回覆,以至於最終什麽都沒有表示,帶著部卒離開了。
投奔秦國……麽?
回想起白起勸說他的話,蒙仲仿佛感覺有幾分好笑,微微搖了搖頭。
不可否認,如今的秦國確實很強大,強大到儼然已是西垂的霸主,縱使魏韓兩國抱團取暖,在秦國麵前仍是勝少敗多,但據蒙仲當年聽其義兄田章所言,秦國卻並非是什麽好去處。
想想衛鞅、張儀、魏章、甘茂等人的下場,這些位都是為秦國立下了赫赫功勳的名臣、賢相,若沒有這些人,恐怕秦國仍是像楚國那樣被中原各國所看不起的國家,可這些人的下場又是如何?
再者,秦國的政令亦過於嚴苛,雖說宋國的君主宋王偃多被世人——實則是被齊國罵做桀紂再世,可事實上,宋國的政律遠遠趕不上秦國嚴苛,且宋國發動對外戰爭的次數,也遠遠及不上秦國。
因此總的來說,秦國隻是一個次要選擇,隻有在魏國等中原國家混不下去,才會選擇投奔秦國。
衛鞅是這樣,曾經是公叔痤座下門客的他,當意識到自己無法受魏惠王重視的情況下,遂投奔秦國;張儀是在遊說諸國失敗的情況下,受其師兄蘇秦激勵,繼而投奔秦國;魏章是因為在魏國無法得到重用,遂投奔秦國。
在這四人當中,唯一的例外的甘茂,則是受到了張儀與樗裏疾的推薦,前後為秦惠王、秦武王所器重,但後來因為與向壽、樗裏疾等人產生了矛盾,黯然離開了秦國。
這些名臣賢相的下場讓蒙仲覺得,秦國的人情味很淡,可能你前一秒還是位極人臣,後一秒就是被舉國通緝,商君衛鞅就是最佳的例子,他的出現,使原本並不算強大的秦國,迅速趕超中原各國,可最終,這位賢臣,這位在傳聞中,秦孝公有意將國君之位讓給他的賢臣,最終卻落得個死後五馬分屍的下場。
由此可見,投奔秦國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但並非是最佳的選擇。
至少就現如今的蒙仲而言,他就不做這方麵的想法,畢竟秦國的律令嚴苛是一方麵,而他在秦國並無人脈,則是另外一方麵。
在中原各國這邊,蒙仲幾乎在各國都有相當可觀的人脈。
在燕國,燕王昭曾對他親近有加,且如今在燕國身居高位的劇辛、樂毅,前者是他的舊日同僚,後者則是他出生入死的兄弟。
在趙國,他與趙王何仍有幾絲感情在,且前趙相肥義的兒子肥幼、陽文君趙豹的侄子趙賁,皆與他關係不錯。
在齊國,有他義兄田章。
在魏國,有段幹寅、田黯、公羊平以及整個西河儒家。
在韓國,有暴鳶、公仲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