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騎兵與騎兵的捉殺(二)【二合一】
字數:1834 加入書籤
“下馬步戰!”
秦騎的一名將官,扯著嗓子喊道。
聽聞此番,那些並未被甩下馬背的秦國騎兵們,紛紛下馬,手持長戈結成了陣型。
這個舉動,讓方城騎兵們大為不解。
對方不是騎兵麽?為何下馬像一個步卒那樣戰鬥?
不得不說,在這裏就體現了當代主流騎兵與方城騎兵的最大區別。
當代主流騎兵,無論是義渠、匈奴、林胡等異族,亦或是趙國的騎兵,他們都按照著“上馬即是騎兵、下馬即是步卒”這個聽起來有些可笑的戰術——為何聽起來有些可笑?因為從發力的角度來說,騎兵與步卒的最合理發力方式是不同的。
步卒,尤其是作為陣型中堅的持盾步卒,他們最需要鍛煉的即是下盤,通俗地說,即是要平地上站得穩固,不至於會被敵軍衝破陣型。
而騎兵,則主要講究借助腰部的力量發力,比起步卒,騎兵在砍殺時更顯大開大合,雖然說這樣的發力方式破綻很大,但勝在力量也強大,這也是騎兵的力量遠在步卒之上的原因。
所謂術業有專攻,由於發力方式的不同,當習慣乘馬的騎兵下了戰馬之後,他們的下盤相比較步卒略顯虛浮,縱使結成了陣型,抵禦敵軍衝擊的能力也遠遠不如步卒。
但沒有辦法,當代還未誕生雙邊馬鐙這種馬具,騎兵們無法在戰馬的馬背上穩固身體,因此在近距離交鋒時下馬步戰,是義渠、匈奴、趙國騎兵唯一的作戰方式。
除了那些馬術精湛的老卒可以不依靠馬具,單憑自己的雙腿夾緊馬腹,繼續在馬背上與敵軍作戰,一般的騎兵是辦不到的。
但方城騎兵卻不同,因為蒙仲的關係,方城騎兵早早便投入使用了雙邊馬鐙,這個乍一看不起眼的馬具,不但極大地縮短了方城騎兵的訓練時間,使一名新卒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馬術,也使得方城騎兵能在近距離作戰時不必下馬步戰。
正因為如此,方城騎兵從最初的訓練開始,訓練的便是在馬背上作戰的方式,可能他們下馬步戰的水平遠不如這支秦國騎兵,但論在馬背上作戰,這支秦國騎兵也遠遠不是他們的對手。
“折返衝鋒!攪亂敵軍陣型!”
隨著華虎的一聲令下,他與蒙虎率領麾下騎兵老卒,率先開始折返衝鋒。
隻見他二人率領麾下騎兵各自排成一條長龍,朝著秦國騎兵的陣型開始衝鋒。
看到這一幕,秦將胡鬱皺起了眉頭。
此時的他已逐漸發現,對麵的方城騎兵,從本質上來說與他們其實是完全不同的兵種,但有一點他是堅信的,即騎兵組隊衝擊步卒的陣型,這隻是自尋死路而已。
想到這裏,他鼓舞麾下那些已下了戰馬的騎兵道“莫要驚慌,保持陣型,擋住對方的衝勢即可……”
然而話音未落,他便聽到不知什麽地方傳來一陣破空聲。
他下意識地扭頭一看,便不由地驚得雙目瞳孔緊縮。
“箭襲!”
伴隨著他有些驚慌的喊聲,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