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魏冉使宋【二合一】
字數:1764 加入書籤
時間回溯到五月中旬,即翟章與司馬錯率領秦魏聯軍啟程馳援宋國的前後,秦國的國相魏冉,亦踏上了前往宋國的旅途。
不過他的目的地並非陶邑,而是宋國如今的都城,彭城。
從魏國到彭城,走水路最為便捷,隻需在濟水乘船順流而下,待坐到陶邑一帶時,從支流轉到泗水,然後就可以順著泗水一路抵達彭城,期間根本不需要改坐馬車,可以說是非常便捷。
唯一的阻礙,就是當前在陶邑一帶,趙國奉陽君李兌率領的齊趙聯軍,正在圍攻由宋將景敾把守的陶邑,占得優勢的齊趙聯軍封鎖了陶邑一帶的河道,對穰侯魏冉的這段旅程稍稍產生了一些阻礙。
不過最終,魏冉一行人還是以行商的身份混過了齊趙聯軍的盤查,順利地拐到了泗水。
坐船順流而下的速度,可要比走陸路快得多了,還沒等翟章、司馬錯等人率領秦魏聯軍抵達陶邑,魏冉就於五月二十日前後抵達了宋國的都城彭城,在城旁的渡口上了岸。
當親眼看到彭城,尤其是進入城內,看到城內的繁榮景象時,魏冉身邊的隨從忍不住驚歎“想不到小小的宋國,其國都竟然如此繁華。”
聽聞此言,魏冉笑著說道“宋國,可不是‘小小的宋國’……”
是的,宋國在全盛時期,也就是攻滅了曹國、占領了陶邑的宋景公時期,國土麵積與今日的韓國相當,其實倒也談不上大,但是,宋國的富饒,卻絲毫不亞於魏國的河東。
國內富饒,且背靠盟主國的晉國,這正因為宋國當時敢於楚國對抗的原因——要知道那時的楚國,可是與晉國爭奪中原霸主之位爭奪了足足百年的楚國,當時的齊國與秦國綁到一起,都沒有楚國來的強盛。
隨後,楚國逐漸衰弱,晉國又發生了三家分晉的內亂,按理來說,這本該是宋國就此崛起的最佳機會,但遺憾的是,宋景公之後的幾代君主,即宋後昭公、宋悼公、宋休公、宋辟公,皆是昏昧之君,白白錯失了最佳的崛起機會,反而被齊、魏、韓等國家所進攻,一直到宋剔成君篡位,與齊國締結盟約,這才使得宋國再次得以發展。
而如今宋國的君主宋王偃,雖然被稱之為暴君,但不能否認在他的治理下,宋國反而發展地比宋剔城君時還要強盛,單憑一己之力擊退試圖吞並其國土的齊國,當時誰敢想象?
隻不過,這次齊國糾集趙國、燕國,集三國之力攻打宋國,宋國也撐不住了。
沒辦法,畢竟雙方的實力差距實在是太大了,宋國又不是秦國,具備以一敵三的實力。
進入彭城後,魏冉先在城內的驛館住下,一邊沐浴更衣,一邊派人向宋國國相惠盎的府邸投遞拜帖。
約一個半時辰後,就當魏冉在驛館內沐浴更衣完畢,一邊喝著溫酒一邊靜靜等待時,宋國的國相惠盎便帶著一行人急匆匆地趕到了驛館。
待二人相見時,惠盎慚愧地說道“不知穰侯大駕至此,未曾遠迎,恕罪恕罪。”
穰侯魏冉當然不會在意這些,聞言哈哈笑道“惠相這是說的哪裏話?我秦宋兩國邦交十幾年,情誼深厚,何必客套?”
惠盎點點頭,旋即對魏冉說道“大王已知穰侯到此,已在宮內備下酒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