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出使趙國【二合一】
字數:1764 加入書籤
當薛公田文在府上與門客夏侯章一起喝悶酒時,他有心邀請的蒙仲,卻與惠盎一同在段幹氏的府上赴宴。
值得一提的是,當蒙仲與惠盎在田黯的指引下來到府內主屋的廳堂時,他們便瞧見蒙虎、華虎、樂進幾人早已坐在堂上。
“喲,阿仲,來了?”當時蒙虎還毫無自覺地與蒙仲打著招呼。
蒙仲翻了翻白眼,走上前與坐在上位的公羊平以及段幹氏的家主段幹寅見禮,而繼他之後,惠盎亦向這兩位拱手見禮。
惠盎作為宋王偃最信任的重臣,亦多次作為宋國使者出使他國,他當然認得公羊平與段幹寅,拋開這兩位的家世不談,這兩位以及田黯,正是目前西河儒家最出名的幾位儒者,惠盎又豈會不認得?
要知道,惠盎跟儒家的關係極好,雖說他並非儒家弟子,但因他一向主張孟子的“仁政”,並將其運用在宋國,因此儒家弟子基本上都把他看做自己人,哪怕是西門儒家,亦是如此。
沒辦法,誰讓當今的儒家,世人隻知孟軻卻不知其他呢?比如比孟軻輩分更高的公羊平,離了魏國就沒有多少人知道。
“段幹家主,公羊先生,好久不見,兩位依然是神采依舊。”惠盎笑吟吟地打著招呼。
“哈哈哈,惠相太客氣了。”段幹寅笑著邀請惠盎到上位入座。
看他的樣子,似乎對待惠盎比對待蒙仲還要客氣。
這也難怪,畢竟蒙仲是孟子認可的弟子,而段幹寅與孟軻同輩份,因此段幹寅對待蒙仲,大多都是長輩對待晚輩的態度;但惠盎不同,惠盎並非儒家弟子,自然不能按照儒門的輩分去算,更何況惠盎又貴為宋國國相,因此段幹寅也好、田黯也罷,自然要更加客氣幾分。
說起來,段幹寅與田黯雖然是西河儒家的儒者,但難免也沾上了幾分世俗之氣,唯獨公羊平依舊是老牌的做法,對誰都是不卑不亢、平淡如水,除非是自己儒門的後輩,這位老先生有時才會提點幾句,尤其是他看重的晚輩。
比如蒙仲。
這不,在蒙仲向公羊平見禮時,公羊平不問其他,單單就問蒙仲近段時間可曾荒廢學業,隨後不厭其煩地再次叮囑蒙仲無論何時何地都莫要懈怠學業,顯然在這位老儒心中,人活一世最重要的就是做學問,不得不說確實是一位很純粹的儒者,哪怕是段幹寅、田黯,在這方麵亦不及公羊平。
彼此見禮之後,段幹寅便吩咐下人奉上了豐盛的酒菜。
期間,段幹寅向蒙仲問起了宋國的這場戰爭,見此蒙仲便簡單地講述了一遍,其實這場仗戰爭,能說的無非就隻有兩場仗,一場陶邑之戰,一場郯城之戰,說實話都不是很驚險,但段幹寅、段幹崇父子,包括公羊平、田黯等人,皆聽得津津有味。
當提到方城騎兵時,段幹寅臉上頓時露出了笑容,畢竟方城騎兵的戰馬,正是他段幹氏一族無償贈予的,蒙仲用這批戰馬先後擊敗了秦軍、趙軍、齊軍、燕軍,段幹寅亦倍感臉上有光。
而此時,蒙仲亦順勢感謝了段幹寅無償贈予戰馬的恩情,畢竟那可是五千名戰馬,可不是什麽小數目。
聽到蒙仲的話,段幹寅笑著擺手說道“誒,賢侄不必客套,在商言商,那五千匹戰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