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魏王遫六年【二合一】

字數:1736   加入書籤

A+A-




    時間回溯十月初,當蒙仲暫留於鄴城,與翟章、唐直等人吃酒時,田文就已經先行一步回到了大梁,且向魏王遫轉達了趙國的態度,即趙國在“秦齊互帝”與“三晉聯合”這兩件事上的態度。

    在秦齊互帝這件事上,趙國承諾站在魏國這邊,這讓魏王遫很是喜悅,是故才有隨後魏王遫與韓國君主韓王咎前後入趙國朝見的事,但趙國對於“三晉聯合”所提出的要求,卻讓魏王遫感到頗為為難。

    不得不說,自魏惠王之後,魏國逐漸開始衰弱,再也沒了此前橫掃中原諸國的霸氣與底氣,再加上後來一次次地在與秦國的交鋒中失利,以至於魏國也開始重新考慮三晉聯合這個問題,隻可惜因為趙主父的關係,趙國日漸強盛且逐漸趕超魏國,而魏國又不肯放下舊日霸主的麵子屈居於趙國,以至於三晉聯合這個提議在當時不過曇花一現。

    但就魏王遫而言,他十分希望能重新締結三晉彼此間的盟約,畢竟單單他魏韓兩國抗擊秦國,實在是非常吃力,然而這次趙國所提出的條件,卻讓魏王遫感到為難。

    歸還蒙仲?

    暫且不說“歸還”這個詞是否用得準確,魏國怎麽可能放棄蒙仲這等擅於帶兵打仗的統帥?

    一名良將抵得上十萬精兵,這句俗話放在蒙仲身上可不僅僅隻是比喻!

    若沒有蒙仲,魏國當年就無法打贏伊闕之戰,當時魏國五萬敗軍與暴鳶麾下的六七萬軍隊,多半會被秦國的白起所擊敗,更別說秦國隨後順勢攻打魏國的河東,毫不誇張地說,蒙仲的出現,讓魏韓兩國避免了極大的損失,這也是魏王遫盡管被宋王偃與惠盎軟威脅,卻仍舊得滿臉笑容滿足這兩位的要求重賞蒙仲的原因,隻因為這位年輕的驍將,確確實實可以作為抵禦秦國、保衛魏國安全的柱石。

    再加上蒙仲目前在二十歲,若不出意外的話足以為魏國抵禦秦國三十年,魏王遫怎麽可能將這等人才拱手讓給趙國?

    因此後來在朝見趙王何的時候,魏王遫絕口不提三晉聯合的事,因為在他看來,三晉之盟對秦國的威脅,未見得就能抵得上秦國對蒙仲的忌憚。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在於魏王遫對趙國仍心存幾分懷疑,認為趙國仍然有可能倒向齊國。

    而在魏王遫與韓王咎前後入趙國朝見趙王何的期間,蒙仲則從鄴城返回了葉邑一帶。

    此時,魏王遫的詔令已經發於全國,舉國魏人皆已得知魏王遫冊封方城令蒙仲為郾城君、且將郾城賜予蒙仲作為封邑的這件事,不得不說,這份詔令使魏人大感詫異。

    畢竟,二十歲的封君,且還是兼得葉邑、舞陽、郾城三塊封邑,這在魏國簡直就是史無前例——哪怕是創立了魏武卒的名將吳起,他當年在魏國都不曾得到過這等待遇。

    正所謂人怕出名豬怕壯,魏王遫對蒙仲的賞封,使得蒙仲的名字幾乎傳遍魏國,在魏國家喻戶曉,而在這其中,自然難免也會受到爭議。

    想想也是,魏國的曆史上並不乏名將,吳起、樂羊、翟璜、公孫衍、公孫喜、翟章,皆是曾經為魏國立下赫赫功勞的臣子,然而這些位名將最終所得到的個人賞封,卻不及今日這名叫做蒙仲的年輕將領多,這怎麽可能不引起爭議?

    在得知民間的爭議後,西河儒門立刻出麵,對國內散播了蒙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