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聯軍會議【二合一】
字數:1757 加入書籤
s非常感謝“lsf”書友的五萬幣打賞~
————以下正文————
魏王遫六年四月初,齊燕兩國代表同時抵達魏國的都城大梁。
燕國的代表蒙仲非常熟悉,因為正是他的好兄弟樂毅。
至於齊國派來的代表則有兩人,一人乃是齊國上將田觸,繼田章之後最被齊人所看好的將領;而另一人則是蓋公陳戴,又叫田戴,乃齊國的公室出身,雖身份尊貴不比身為齊宣王之孫的田文,但倒也是齊國的老牌邑公,隻不過並不是很出名,以至於別說蒙仲不清楚此人,就連翟章、暴鳶、李兌等人也不是很清楚。
四月初二,魏國國相田文於府上設宴,宴請此番參與討伐秦國的諸國代表,並針對討伐秦國之事,與眾人展開商議。
這場會議,除組織者之一的田文以外,魏國總共有三人參與,即魏國大司馬、鄴城令翟章,河東守公孫豎,以及蒙仲這位郾城君,不過考慮到翟章年勢已高,這位大司馬應該隻能作為策略的製定者之一,無法親自率軍攻打秦國。
魏隊的統帥,十有在公孫豎與蒙仲二人之間選出。
正如蒙仲所猜測的那樣,為了拉攏趙國,在會議的最初,田文就把聯軍統帥的職位讓給了趙國的奉陽君李兌,邀請後者來製定討伐秦國的具體章程。
在田文的謙讓下,奉陽君李兌在一番假意退讓後,便笑納了聯軍統帥的職位。
不得不說,李兌確實很需要這個職位,畢竟上回他協助齊國攻打宋國,著實是讓他損失慘重,陶邑失利姑且就不提了,要命的是,趙王何還趁此機會奪回了一部分權勢,且借助趙賁重新掌握了邯鄲以及趙國的朝政,使得李兌無法再把持國政。
別看現如今李兌依舊是趙國的國相,可如今他的國相之位,趙王何一言就能罷免——當然,必須是在李兌犯下過錯的情況下,否則趙國的國民多少會質疑趙王何的這個做法。
總而言之,李兌想要保住他的趙相之位,就必須做出實在的成績,使趙國獲利;否則,倘若他犯下了過失,那麽趙王何就能順理成章地罷免他。
而此次討伐秦國,就是奉陽君李兌一次極好的機會,隻要他能擊敗秦國,於情於理趙王何就都不能動他的國相之位,順便李兌還能報複秦國。
不得不說,雖然秦魏兩國是一起救援宋國的,且隨後也是一起試圖逼迫他退讓趙相之位,但魏國事後很快就道了歉,還將河陽、姑密兩片封邑獻給了李兌的兒子李躋作為賠禮道歉,可秦國卻絲毫沒有道歉賠禮的意思。
既然如此,李兌當然要跟秦國算算這筆賬。
“承蒙魏王與薛公看得起,委任老夫作為此次聯軍的統帥,老夫深感慚愧,在老夫看來,論帶兵打仗老夫遠不及在座的諸位。但既然魏王、薛公以及諸位看得起老夫,老夫也自當為我聯軍盡心盡責,以回報諸位的信賴……”
在會議的最初,奉陽君李兌當眾說了一番場麵話,繼而當仁不讓地接受了聯軍統帥的職位。
接了聯軍統帥的職位後,下一步自然是挑選諸國的參戰將領,比如說郾城君蒙仲,像這等能給己方帶來極大優勝機會的將領,自然是不能錯過的,哪怕魏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