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秦白起、魏蒙仲!

字數:8934   加入書籤

A+A-




        楚郢失守、夷陵淪陷,數十萬楚民被迫向東逃亡。

        此前,身在葉邑的楚大夫屈原得知白起猛攻楚郢,慌忙懇請方城令蒙遂率軍支援,但蒙遂卻無奈地說道:“王令未至,我族兄亦不在此地,在下不敢擅做主張。”

        屈原多次懇求,但蒙遂始終沒有答應,屈原遂投奔昭雎,希望能盡自己微薄之力阻擋秦軍。

        但遺憾的是,楚郢最終還是被白起率領的秦軍攻破。

        破城之際,昭雎、莊辛、屈原,以令尹子蘭等人為首的楚國群臣們,保護著楚王熊橫逃離,期間,當看到看著無數的楚國子民被秦卒肆意屠戮,橫屍遍地、哭嚎陣陣,楚王熊橫茫然失措。

        他怒斥弟弟子蘭道:“你勸我與秦國交善,今秦國不顧情麵,驅兵攻破我大楚都城,你對此有何解釋?”

        子蘭唯唯諾諾,無言以對。

        見此,楚王熊橫當即驅退子蘭,旋即命人請來昭雎與莊辛二人。

        他對莊辛說道:“悔不聽先生當初所言,今秦國攻破楚郢,數十萬楚人被秦人肆意屠戮,猶是後悔莫及。”

        見楚王熊橫神色憤慨,雙目中充滿焦慮,不複以往嬉皮笑臉的模樣,莊辛與昭雎對視一眼,拱手對熊橫說道:“亡羊補牢、為時未晚,昔日商湯與周武王,以百裏之地而使天下昌盛,夏桀商紂,縱使坐擁天下終不免敗亡。今秦軍雖攻占荊地,然我大楚仍有江東之地,隻要大王能夠振作,我楚國日後終能收複失地。”

        從旁,昭雎亦勸道:“秦之白起,並非不可戰勝,至少魏國的蒙仲就曾幾次擊敗他,隻要大王肯堅定抵抗秦國的信念,與魏國結盟,便可借助魏國之力,收複失地。……屈原此前並未按照大王的命令流徙江東,倘若大王能不怪罪他,他與魏國的蒙仲交好,可以作為使者請來魏國的援軍。”

        “屈原……”

        楚王熊橫念叨著屈原的名諱,滿臉慚愧地說道:“寡人無麵目見屈大夫,哪裏還敢怪罪他。”

        見此,昭雎便趁機說道:“屈原本在葉邑,得知秦軍攻打大郢,他懇求魏將蒙遂出兵未果,便隻身投奔微臣,助臣防守城牆……”

        楚王熊橫聞言麵色動容,驚呼道:“寡人何以竟不知情?”

        與昭雎對視一眼,莊辛低聲說道:“屈原言,他乃戴罪之身,不敢露麵,唯有為大楚盡綿薄之力。”

        楚王熊橫欲言又止。

        隨後,昭雎請來屈原,楚王熊橫親自向屈原致歉,讓屈原倍感受寵若驚。

        待楚王熊橫一番自罪之後,莊辛沉思道:“今秦軍勢大,唯有請來魏軍,否則不能抵擋秦軍。”

        說罷,他轉頭問屈原道:“屈大夫,據我所知,你與那蒙仲先前有過約定……你看,能否說服他派兵支援?”

        聽到這話,楚王熊橫亦是急切地看向屈原。

        見此,屈原惆悵說道:“大王,臣雖與那位郾侯有過約定,但眼下那位郾侯並不在宛城或者方城……前一陣子,他因為齊國複國一事,急急匆匆趕回大梁去了。”

        說著,他便將齊將田單擊敗燕將騎劫、繼而複辟齊國的這件事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楚王熊橫。

        然而此時,莊辛卻在旁皺眉說道:“即使蒙仲因為此事而返回大梁,可哪用得上將近一年?依我之見,蒙仲遲遲不回宛城,恐怕就是希望白起攻破我楚國的大郢。”

        “這個應該不會……”屈原皺著眉頭說道。

        “不會?”莊辛輕笑一聲,說道:“蒙仲雖是聖人門徒,但他終歸是魏國的將領,終須為魏國的利益優先考慮……更何況,即使蒙仲並未這麽想,但魏王遫卻不見得。別忘了,上回秦國攻打我楚國時,魏王遫便試圖隔岸觀火……”

        在旁,昭雎聽到這話歎息道:“話雖如此,但眼下我等也唯有向魏國求援……至少魏國不會像秦國這般突然進攻自己的盟國。”

        聽聞此言,楚王熊橫與屈原、莊辛等人皆默然不語。

        半個月後,楚王熊橫帶著群臣與幾十萬跟隨他逃亡的楚國子民,前後撤過汝水與潁水的下遊,來到陳邑。

        期間,原本有幾支秦軍沿途追殺,可待一路追殺至汝水時,或有秦軍看到汝水對岸竟然出現了魏隊的身影。

        看旗號,赫然正是魏國郾城的軍隊。

        考慮到荊地尚未完全占領,且白起也不想招惹蒙仲,於是他便下令追兵止步於汝水,放任楚王熊橫等人逃離。

        下令停止追擊楚王熊橫後,白起便專心致誌對付楚國‘叛將’莊蹻的軍隊。

        此時莊蹻駐茲方,算是荊地唯一還在抗擊秦國的楚軍,但遺憾的是,莊蹻亦抵擋不住白起的攻勢,在拚死抵抗了半個月後,便被白起擊潰,隻好率領著殘餘向南逃離,逃入黔中郡。

        因為要守衛已占領的荊地,白起自然不好分兵追擊莊蹻,畢竟荊地的北麵就是宛城、方城,白起也提防著蒙仲什麽時候突然冒出來給他來一下。

        於是,追擊楚將莊蹻的任務,就交給了秦國的蜀郡守張若。

        魏王遫十九年,秦蜀郡守張若發兵攻打巫郡與黔中這兩個楚郡,繼而與白起在荊地匯合。

        而奇妙的是,張若並沒有截到莊蹻的殘軍,便以為莊蹻那支殘軍已死於黔中郡境內的窮山惡水之間,沒想到數年之後,莊蹻居然在秦國蜀郡以南的滇池站穩了腳跟,甚至於組建了一個滇國,試圖反攻秦國的蜀郡,一度成為了蜀郡的心腹大患。

        再說楚王熊橫逃到陳城之後,總算是鬆了口氣,因為陳城位於魏國郾城的東側,兩地約距離兩百裏地——倘若秦軍要繼續攻打陳城,哪怕勢必要從西邊跨越汝水,而魏國的郾城就位於汝水的下遊,怎會輕易允許秦國過界?

        果然,在秦軍追擊汝水時,郾城軍立刻出動,別說變相阻止了秦軍追擊楚王熊橫,甚至於,連下蔡、平輿這兩座位於汝水東側的楚城,郾城的魏軍都沒有容忍秦國染指的意思。

        而秦軍也識相,追擊至汝水便收兵了,並未與魏軍發生衝突。

        也難怪,畢竟這支魏軍,乃是為郾侯蒙仲保衛封邑的軍隊,想來就算是白起,也得掂量掂量是否應該在這個時候招惹蒙仲。

        鬆氣之餘,楚王熊橫下令以陳城為都城,改稱陳郢,隨後罷免令尹子蘭,改命屈原為令尹,又封莊辛為陽陵君,昭雎為大司馬,當初那批以子蘭為首的臣子,陸陸續續被楚王熊橫罷免。

        隨後,熊橫又命莊辛出使魏國大梁,與魏國結盟、共抗秦國;又叫昭雎前往江東吳越之地征募軍隊,立誌收複荊地;同時,他又委派屈原前往宛方之地,拜訪蒙仲,希望屈原能夠說服後者。

        要知道,蒙仲乃是魏宋韓三國的大司馬,倘不能得到他的支持,縱使魏王遫點頭也未必有用。

        而屈原拜訪宛城之時,便是蒙仲回到宛城,並且堪堪收到白起那封炫耀書信的時候,白起在信中沾沾自喜地炫耀自己已被秦王封為武安君,蒙仲想了想,姑且也就寫了封一看就很敷衍的信,表達了他的恭喜之意。

        想想也是,雖然白起貴為秦國國尉,但蒙仲亦是魏宋韓三國的大司馬,職權比之白起隻高不低,至於爵位,蒙仲是侯,白起眼下不過是武安君,還差著一檔——蒙仲實在想不通白起寫信給他炫耀什麽。

        不過話說回來,除了蒙仲,白起其實也找不到什麽炫耀的人了,司馬錯、向壽、羋戎雖與他關係不錯,但年齡相差一輪多,而在年紀相近的人當中,似王齕、胡陽、嬴摎等人,目前的職位與爵位又遠遠不如白起,白起夾在秦國老輩將領與年輕輩將領當中,不上不下。

        想來想去,恐怕也就隻有年紀與他相仿、地位與他相仿、實力也與他相仿的蒙仲,算是白起為數不多可以平等交流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白起攻下楚國都郢之後,有好事之徒評價當世的名將,評出了“秦白起、魏蒙仲、燕樂毅、齊田單”這四個所謂的當世名將。

        雖然乍一看不以為然,但其中理由倒是也煞有其事,比如白起有破楚之功,而蒙仲敗秦之力,樂毅曾滅齊國,而田單則憑即墨、莒城二地而使齊國複辟。

        繼田章、公孫喜、暴鳶等人之後,當世再沒有哪國的將領能與這四人相提並論。

        而更有意思的是,不光秦白起與魏蒙仲是宿敵,而現如今改投趙國的‘燕國樂毅’,據說此時亦坐鎮在觀津,與齊國的田單隔河相望。

        這使得天下有不少人在暗中觀望,想看看這兩組宿敵,到底誰才是勝出的哪一方。

        而其中最受關注的,自然就是‘秦白起’與‘魏蒙仲’這對宿敵。

        魏王遫二十年,君主魏遫駕崩,太子魏圉繼位。

        這件事在魏國造成了很大影響,其中最直接的影響,便是國相田文逐漸失勢——鑒於田文在國內的權勢,太子魏圉繼位後的第一件事,便是冊封其弟魏無忌為信陵君,與田文分庭抗衡。

        得知這件事後,蒙仲唏噓不已。

        因為他知道,這意味著魏國本土的朝中勢力,終於要對田文下手了。

        可憐田文在魏國當了二十幾年的國相,最終仍不被魏國本土的貴族所接納。

        不過話說回來,這件事對蒙仲倒是沒什麽影響,畢竟他的‘靠山’是以段幹氏為首的西河儒家,而段幹氏、西河儒家背後的靠山恰恰就是那位新繼位的太子魏圉——或者該稱作,魏王圉。

        說白了,他蒙仲本身就是‘太子黨’一員,自然不會受到什麽影響。

        更別說在老魏王臨終之前,他還特地囑咐太子魏圉要繼續信任蒙仲、重用蒙仲,莫要重蹈那位新燕王與樂毅的覆轍,於是乎,蒙仲的權力非但沒有削弱,反而多了一塊封邑。

        不過說到底,其實還是蒙仲那‘聖人弟子’的名頭讓那位新任的魏王消除了疑慮,畢竟誰也不會相信,蒙仲作為莊子、惠子、孟子的得意弟子,居然會做出有辱其師名譽的事來。

        魏王圉元年,魏楚結盟,蒙仲率軍協助楚國奪回荊地。

        此戰,蒙仲親率十萬聯合軍,楚軍也僅十萬餘,而對麵,則是秦國武安君的十五萬軍隊,雙方惡戰六個月,最終蒙仲助楚國奪回城池二十幾餘座,重新設立荊郡,迫使秦國退守黔中。

        魏王圉二年,秦趙聯合伐魏,秦國白起兵出函穀關,攻打宜陽,而趙將廉頗則攻打魏國的鄴城、安陽。

        得到消息後,蒙仲一邊派蒙虎、樂進增援鄴城的唐直,一邊火速率軍增援宜陽,再次與白起交鋒。

        雙方惡戰數月,白起見不能取勝,遂罷兵退回函穀關。

        魏王圉三年,白起擊敗蒙遂,攻取魏國蔡邑、中陽四城,威脅魏國腹地;蒙仲於河東擊敗王齕、胡陽,奪取櫟陽、重泉四城,兵鋒直指鹹陽。

        魏國驚恐,秦國亦驚恐,於是雙方再次停戰言和。

        魏王圉四年,白起攻打西周國,蒙仲則奉王命救西周國,雙方幾十萬軍隊在西周國境內打了幾個月,白起最終沒能吞並西周國。

        魏王圉六年,秦趙兩國聯合攻打韓國上黨郡,蒙仲一邊率軍增援上黨,一邊令河東的晉鄙攻打秦國西河,又叫鄴城的唐直攻打趙國,最後趙國率先退兵,於是白起亦識趣地退兵。

        魏王圉七年……

        魏王圉八年……

        魏王圉九年……

        在長達數年的時間內,蒙仲與白起二人大戰十幾回、小戰無數,幾乎包攬了這些年整個中原大部分的戰爭。

        雖然在此期間其他各國亦發生過戰爭,比如說,齊將田單聯合趙國討伐燕國,卻被燕將榮蚠擊退,而榮蚠也因此被燕王拜為‘高陽君’。

        隨後,燕王又命高陽君榮蚠討伐趙國,卻不幸被趙將趙奢擊退,而趙奢也因此被趙王何封為‘馬服君’。

        再比如齊國伐宋、宋國伐齊,宋國又與楚國爭奪泗淮、吳越之地,但總的來說,這些發生在中原東部的戰爭,無論規模還是激烈程度,都比不上魏國與秦國這幾年的戰爭。

        尤其是蒙仲與白起交鋒的那些戰事。

        假如說倒推幾十年的那個時代,那是屬於張儀與魏章的時代,那麽當下這個時代,就屬於蒙仲與白起。

        秦白起、魏蒙仲,在這二人交鋒期間,別說其餘各國,想來就連魏國與秦國的兩位君主都瑟瑟發抖、如履薄冰。

        若以矛攻盾,或矛損、或盾毀。

        而以矛攻矛,又當如何?

        秦王稷與魏王圉心驚膽顫,生怕兩國最終會落得個彼此國都皆被對方敵將攻破的淒慘局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