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傾向
字數:4177 加入書籤
“逍遙子前輩已經在趕來的路上,不久就要真正的到達。”
盜蹠的目光複雜,又稟報了另一個極其重要的消息。
“蒙恬和他的黃金火騎兵真的離開了,他們突然之間離開,讓我們措手不及,還以為是什麽陰謀,調查了多日之後才確定,他們真的離開了。”
“因此現在才來稟報,還望巨子贖罪。”
“無妨,這種消息要是不經確認遍稟報,我反而會覺得驚恐。”
唐玄明淡然一笑,但在盜蹠看來,卻顯得高深莫測。
“哦,蒙恬一向是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從來沒有聽說過主動退卻的,到底發生了什麽?”
高漸離掩飾心頭的那一份震撼追問道。
到現在為止,一切都被唐玄明說中,秦國針對儒家的舉動,黃金火騎兵離開,隱密衛的到達,還有那一場對於公子扶蘇的刺殺。
這個整日在練武,在學習的墨家巨子明明沒有出門,卻仿佛對整個天下都了如指掌。
他的身上好像籠罩了一層神秘莫測的光環,讓人沒有辦法真正的知道他的底細。
他從來都不平凡,無論是劍術上麵絕頂的天賦,還是他那突然強健到不可思議的體魄。
無論是那一種似乎都超越常理,卻沒有辦法探尋到答案。
“接下來才是重點。”
眾人的注視之下,唐玄明目光越發的銳利,讓人沒有辦法直視。
不經意間看到唐玄明眼睛的高漸離心頭一稟,暗道:“這是內力達到一流高手的標誌,他已經完全消化了上一代巨子留下來的雄渾內力了嗎?怎麽會這麽快?”
唐玄明沉穩淡然,道:“隱密衛的追蹤手段天下頂尖,想必不久之後就能夠發現丁胖子的身份,讓他提前消失吧!省得到時候還要我們花力氣去救他。”
“是,我去通知。”
盜蹠身形一閃而沒,唐玄明嘴角微微翹起,道:“接下來就是儒家迎來考驗了,無論如何,這個號稱讀書人的聖地都不會平靜下去了。”
“我們需要插手嗎?總不能夠眼睜睜的看著儒家毀滅。”
班大師有些焦急,他們本來就是和儒家來結盟的,要是儒家就這麽被秦國毀滅,他們的計劃就完全成空了。
“不需要管他們。”
“啊,為何?”
唐玄明看著麵露不解的高漸離和班大師,他們兩人對於儒家都有好感,並不希望儒家就此毀滅。
並且這一場毀滅還與墨家有關。
“因為儒家根本不會瘦到多麽重大的責罰。”
“為什麽?秦國可是巴不得我們死,對於我們這樣的亂臣賊子,他們可不會有絲毫的手軟。”
大鐵錘說到亂臣賊子四個字時充滿了嘲諷,明顯是在反諷。
“儒家和我們可不一樣。”
唐玄明嘴角彎起,不知是嘲笑還是讚揚,用一種眾人難以明白的語氣道:“儒家用道德用堂皇正道宣揚他們的學說,無論從哪一方麵看都挑不出矛盾。”
“他們講究天地君親師,本站在皇道上,在幫助皇帝教化萬民,消磨掉亂臣賊子的血性,本來就是統治者,希望看到的,因此,他們會受到敲打,但卻不會真正的傷筋動骨。”
唐玄明想到了曆史上王朝一次又一次的顛覆,無論輪到那一位統治者統治這個天下,終究都避不開儒家。
統治天下必然需要讀書人,而在古代,讀書識字的人並不多,而大多數都接受儒家的教義。
因此,不從根子上改變教育方式,沒有辦法讓全天下都受到教育,都懂得文字,明白禮儀,就必然需要儒家的那一群人來治理天下。
這一點受限於曆史的局限性,很難改變。
秦朝時期還有諸子百家在爭鋒,可到後期,去獨獨儒家被發揚光大,不是沒有道理的。
講究仁義道德,天生就站在道德的製高點上,總是能夠讓人認同的。
“那我們想要和儒家結盟,豈不是失敗了?我們不是白幹了。”
大鐵錘錯愕不解。
“不,”唐玄明伸出一根手指,在麵前擺了擺,否定道:“儒家是很注重危機意識的,想必這一次敲打會讓他們重新考慮我們的建議的。”
“那伏念、顏路的人會和我們走在一起?”
已經回來了盜蹠略帶驚喜的道,伏念和顏路都是天底下頂尖的高手,一個手握名劍排行榜第三的太阿,是一等一的高手。
另一個所用的含光劍也是排名第十六的名劍,含光名劍排行榜位置雖然不高,但它的特性卻讓天下矚目。
《列子·湯問》中記載:“孔周曰:‘吾有三劍,惟子所擇。一曰含光,視不可見,運之不知其所觸,泯然無際,經物而物不覺。’”——被後人引為含光氏。
這就是含光劍的來曆,這柄名劍天生就是隱形的,對於刺客來說,那就是排名天下第一的名劍。
“不,”唐玄明毫不掩飾話語中的嘲諷,道:“儒家的高人怎麽會親自下場呢?掛在牌位上才先天利於不敗之地,那樣就沒有人可以攻擊,無論怎麽神話他,也沒有人可以出來反駁,畢竟和掛在牌位上的那個人同時代的人都已經埋在棺材裏了。”
全場沉默,唐玄明這赤裸裸的嘲諷讓在場的人說不出話來。
“這是在說那位聖人?”
對於天下典故都了然於胸的蓋聶暗暗心驚於唐玄明這種言論,但也並不覺得有多麽不可思議。
在這個思想開放的時代,諸子百家之間互相論道,互相攻擊本來就是很平常的事情。
誰都沒有被神化,誰都不是聖人,畢竟時間還短,未來就不一定了。
墨家眾人不好接話,畢竟這樣的說法一旦傳出去很有可能引起墨家和儒家的互相敵視,這是學說,是道統之爭,不像道家天宗和人宗的理念分歧。
這可是諸子百家中的互相攻擊,在這個時代,這樣的論道必然要流血。
“算了,不說了。”
眾人的反應讓唐玄明覺得有些無趣,他轉而回到主題,道:“接下來儒家的紛爭我們不需要插手,他們自然而然會向我們靠攏,備受矚目的伏念不可能傾向於我們。”
“我們最多隻能夠爭取到顏路和張良的支持,就是儒家最大的籌碼了,不可能再多了。”
“一旦他們兩個出事,還有伏念這個掌門人可以來一句逐出師門,把儒家從這件事情摘出來,這是他們一貫的尿性。”
最後一句話唐玄明隻是在心裏說,沒有刺激在場的墨家眾人了。
(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