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6章 投機客

字數:3130   加入書籤

A+A-


    改革開放是個艱難的步步驚雷的過程,從起初一聲令下的石破天驚,到九十年代姓資姓社的激烈爭論,人的思想也就是在這樣摸著石頭過河的戰戰兢兢中開始變化。

    除了少數類似於王莽這樣強行按上穿越者帽子的牛人,很少有人能超脫時代局限性,前望五百年。地處西北的東陽縣,也就更不可能有人預測到未來社會的大勢,從而做出超脫時代的驚人之作。

    能收購半死不活的國營水泥廠,稱得上有點眼光,但還不至於讓陳望中擔憂被此人搶了先。

    俞鴻亮的速度很快,鄭永年這個陌生的名字出現在陳望中麵前。

    和猜測的沒什麽太大的出入,鄭永年靠著在東陽縣經營的不俗的關係網,輕而易舉的拿到了清泉水泥廠的經營權。

    九十年代大多數國企風雨飄搖,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大規模的國企改製,造就了混亂一時的下崗潮。

    有正常過渡起死回生的企業,也有被挖空心思倒賣國有資產的齷齪勾當。

    連年虧損的國企,需要新鮮血液,更需要一條活下去的出路。

    清泉水泥廠已經連續虧損多年,債台高築,年產量已經從高峰的幾萬噸變成了如今的幾千噸。

    工人拿不到工資天天鬧,稅收降了一大半接近於無,地方收入斷崖式減少。已經接近破山邊緣的清泉水泥廠,被政府甩掉包袱成了不二選擇。

    “鄭永年這家夥我了解了一下,也是混了多年的老油條了,正麵和他談,難度很大,他必然會坐地起價,收購的成本將被無限抬高。”俞鴻亮對這事比較上心,陳望中之前的那番話讓他思考了很久,越來越認同他關於房地產的判斷。房地產以他們目前的實力插不上手,那麽房地產上下遊的產業大有作為是絕對的。有點可惜的是他在電話裏和曹美鳳聊過這事,奈何這個妹妹向來謹慎,對陳望中的判斷還在將信將疑中。

    她說除非是神仙,否則沒有人能精準的預測未來的大勢。房地產投資巨大,稍有閃失,自己這十幾年的努力將毀於一旦,重複著哥哥當年從雲端跌落的老路。

    曹美鳳掏心窩子的話,讓俞鴻亮選擇了閉口不言。預測終究是預測,沒有強有力的佐證,這個妹妹的反應在他的預料之中。他相信有一天美鳳終究會明白,陳望中是對的。

    相比於情況更加複雜的政府,如今清泉水泥廠在私人手上,陳望中遠沒有俞鴻亮擔憂的那樣憂心忡忡。

    “有件事比較奇怪,鄭永年收購水泥廠一兩個月了,沒什麽動靜,既沒有擴大產能更新先進的機器設備。也沒有裁員,進行內部整頓,和之前一樣沒什麽變化。”俞鴻亮本能的覺得這裏邊有問題,鄭永年的身價並不豐厚,也不是那種家裏有礦山,沒腦子亂衝的富二代以敗家著名。收購了卻沒動靜,難道等著廠子一天天爛掉,連當初收購的本錢也賠個精光?

    很顯然以鄭永年混了這麽多年的眼光,還不至於強行把智商降低到三歲孩子水平。

    陳望中端著杯子喝了一口冒著熱氣的茶,單手放在桌子上,沉思的目光凝滯在臉上。

    記憶退回到九七年,陳望中慢慢整理好了足夠為己所用的信息,出乎意料的得到了滿意的答案。

    也就是房地產政策鬆綁的九八年,東陽縣將在縣城東邊建立一個新區,更有鏈接洛州,長安的高速公路批準建設。鏈接其他幾個省的省級公路也在陸續規劃中,由此一來,而後的十幾年中,東陽縣經濟開始騰飛,雄冠西北無數縣,成為縣域經濟中當仁不讓的龍頭老大。

    恰好這清泉水泥廠正好處在東陽縣即將上馬的新區規劃範圍內,除了廠區之外,還有平時被水泥廠的工人用來幹點副業,養豬種菜的八百畝土地。

    很明顯鄭永年這個消息靈通的家夥,不知道從什麽渠道得到了風聲,才會搶先一步收購了清泉水泥廠。

    他在等,等最好時機出手,大賺一筆。幹實業,買設備擴充產能這種事情,最大的生意也不過是批發點家具,倒騰過水果蔬菜,開過養雞場的鄭永年,給他個李嘉誠的腦子,他也懶得去辛辛苦苦的在水泥廠大幹一番。

    陳望中抿了抿嘴唇,放下手中的杯子:“亮哥,鄭永年這是個徹頭徹尾的投機客。他才不會關心水泥廠的死活,他隻會關心以後這廠子能賣多少錢。”

    俞鴻亮在半是糊塗半是明白的表情中,看著陳望中:“那也不對,他有什麽把握覺得這廠子能升值,水泥廠現在這情況……”話說到一半,俞鴻亮愣在那裏,短暫之後回過神來:“你是說,鄭永年已經確定了這水泥廠以後還會升值?”

    陳望中回應著俞鴻亮的目光,有些話不能說的太明白,合理的理由倒是能找到:“按照你找來的資料,鄭永年不過幾十萬身家,水泥廠的投資更新設備擴大產能,沒有一兩百萬想都別想。以鄭永年這點可憐的身家信用,銀行能給他幾百萬嗎?沒錢,還吃下了這麽大一個廠子,鄭永年可不傻。”

    相比於鄭永年的用意頗深,俞鴻亮更加好奇陳望中表現出的超乎年齡不可思議的成熟。

    做過十幾年生意的俞鴻亮,清楚的知道一個時刻清醒的腦子是多麽的重要。信息無數,千頭萬緒中需要短時間內做出正確的判斷,一旦有了錯誤選擇,結果便是致命的,當年的他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

    殘酷的商業市場,越是致命的錯誤,留給你的犯錯次數隻有那麽一次。

    基本的情況在兩人討論中清楚了,水泥廠這塊肉已經被鄭永年搶先一步吃下去,想從他嘴裏摳出來,沒有讓鄭永年滿意的籌碼,那是萬萬不能的。

    若是此人坐地起價,趁火打劫,水泥廠這場好戲不用開始恐怕就要落幕了。

    不管是陳望中這個農家來的普通孩子,還是他俞鴻亮這個被時代遺忘的失敗者,沒有能量也沒有資源來一場過江龍強壓地頭蛇的戲碼,或者搞點非常規手段。(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