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章 教科書級別
字數:3287 加入書籤
外資是伴隨著改革開放相伴而生的新鮮事物,從當初的洪水猛獸,到改革開放全麵深入,國門大開之後的香餑餑,政治正確,有一段時間造成了對外資的盲目崇拜和過分的熱情。
外資盤活了經濟,帶來了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技術,另一方麵也讓民族企業陷入危機,引起一部分人的擔憂。
天府可樂這個著名的案例,很多人記憶清晰。當九四年被百事可樂收購之後,短時間之內市場上看不到天府可樂的牌子,乃至於最後的銷聲匿跡。多年之後拿回牌子,也隻不過是回光返照的情懷而已。
柯達、富士幾乎瓜分了中國膠卷行業,樂凱的苦苦支撐也不過是膠卷行業全麵淪陷的最後哀鳴。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各行各業不勝枚舉。
有人開始反思,也有人打著民族企業的旗號試圖煽動消費者熱情。類似的有“長虹以產業報國,以振興民族產業為己任”;“中國人的生活,中國人的美菱”“海爾,中國造”。
眼下的時機陳望中已經思考很多天了,九八大洪水過去沒多久,國民經濟依然在金融風暴的影響下處處陰霾。半個月前,南方幾省出現了外資品牌大規模產品質量事件,更有小範圍的勞資糾紛引起的熱點風暴。
前前後後幾個月,到了十一月底,陳望中覺得時機差不多了,正好一些跳梁小醜給了陳望中一個機會。那篇接受白雪采訪的稿子,也是為了將此事進一步抬高關注度。
當兩億美金的天價數字出現在公眾視野的時候,一切水到渠成。
白雪掃完了那一行刺人的標題,繼續往下,將整篇文章一字不漏的看完。
“實業興國,經濟發展乃是全社會的共識。當國門打開,外資蜂擁而入。在他們帶來投資機會,就業崗位,先進經驗的同時,也在一步步蠶食著民族企業的根基。”
“天府可樂的沉淪,柯達、富士的席卷,有識之士早已經看到了資本這頭猛獸橫衝直撞的威力。長此以往,九百六十萬國土之上盡是洋品牌的所向披靡,十二億人衣食住行,吃喝拉撒都是外資的天下,五千年文明蜷縮在產業鏈的底層任人宰割。”
“中國從來不是懦夫,中國人永遠不會束手就擒。大不了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就算站著死,也不會跪著活。我,陳望中,以及明豐乳業,在此公告全國同胞,我們不會接受外資的吞並,就算流盡最後一滴血,也會捍衛民族企業的脊梁……”
看完了的白雪,就算知道這是陳望中一手策劃的完美行動,也還是被這篇慷慨激昂的戰鬥檄文刺激的腦門上冒汗。
她一個置身局外的旁觀者尚且如此反應,那麽多盲目的消費者,又將是何等的頭腦發熱。
白雪長出一口氣,讓自己冷靜一下。
……
十二月初,陳望中那篇文章刊登之後,以極快的速度傳向全國,那個曾經以一己之力聞名全國十九歲商業天才再一次以這樣驚人的方式,出現在所有人麵前。
那篇很有煽動性的文章,一時間獲讚無數,就連那些最苛刻的人也不敢在這個時候冒天下之大不韙,來點自以為標新立異的觀點。
至多不過是說民族企業要發展,不能靠著嘴炮要實際行動。
這樣的聲音在一片熱烈的討論聲中幾乎聽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堪比兩年之前《中國可以說不》這本書問世之時,引起的轟動效應。
不僅在國內陳望中登上各大媒體頭版頭條,就連外媒也是紛紛關注爭相報道。
外媒的關注點無非是對在華企業的擔憂,*****的變種,老調重彈的說什麽民族主義崛起。
外界的聲音陳望中壓根沒去關注,他不是憤青,他隻是個商人,隻會審時度勢,借風上天,順勢而為的生意人,懶得去爭辯什麽。每一天不斷增長的銷售數據,讓陳望中臉上掛著笑容,坐在辦公室裏喝著茶冷眼旁觀著那些人因為那篇文章喋喋不休的爭論。
也有外媒親自上門來采訪他,陳望中沒有拒絕,談了最近的熱點事件。
“陳先生,為什麽你會拒絕高達兩億美金的收購請求?作為一個商人,難道不是利益至上嗎?”
“你說的沒錯,利益至上,所以我才會拒絕。中國的市場遠沒有達到飽和的程度,還在高速發展中,我有信心十幾年後,公司的價值那就是幾十億,幾百億美金了。你說這是不是利益至上?”
“有人說你在煽動民族主義,陳先生你怎麽看?”
“你的意思是,隻有中國之內全都是外資品牌大行其道,中國企業隻能苟延殘喘的的時候,才不是民族主義?你這種為他們搖旗呐喊的行為,又是不是民族主義呢?”
“陳先生,眾所周知,外資代表著先進,代表著未來的發展趨勢,你這麽做是不是有點意氣用事了?”
“不,中國需要獨立自主的民族企業,我不做也有人會做,這一點永遠都不會改變。”
……
媒體記者都打發走了,俞鴻亮和林麗娟這兩個忙了很久,這段時間一直在小心翼翼觀察著著這件事走向的兩人終於可以心無旁騖的走進陳望中的辦公室。
同來的還有周成峰這個正式入職明豐乳業的人力資源總監,他很榮幸看到了一場精彩的大戲。
一般人或許能想到這條綁架愛國主義的營銷策略,可是斷然不會有陳總這樣嫻熟的手法,每一步缺一不可,時機選的恰到好處,這才有了這次堪稱教科書級別的營銷。
更受觸動的林麗娟,她的專業是營銷,這麽多年幹的也是銷售營銷,可她越來越覺的她和這個老板的差距不是動動腦子,沒辦法想到好點子的差距,而是意識的差距。
說白了,固化的思維方式,讓她在思考問題的時候難以跳脫這麽多年經驗的束縛,乃至於做出的決定永遠是基於曾經的經驗,中規中矩,毫無亮點。(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