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英雄莫問出處
字數:3822 加入書籤
秦國缺人!
缺少開墾屯田的尋常百姓,缺少雄赳赳,氣昂昂的銳士,缺少治國安邦的能臣幹吏。
是故,招募賢良,即解決秦國麵臨的諸多問題,楊經略不敢掉以輕心。
聞聲,他麵容謹慎,在懷裏掏出早擬好的折子,瀏覽過目後,略顯尷尬的說:“黃先生,檳州地界,聲名在外的賢良極多。然,多數支持大康皇族,秦軍討伐袁賜,他們更不願意投靠。
目前,檳州境內,流言蜚語四起,稱秦軍為北方蠻夷,如亂臣賊子一樣,人人得而誅之。
不過,斥候傳回消息,擅長處理政務的魯建元,荀雍,精通兵法韜略的狄鍾康,狄鍾泰兄弟,及鄔紀靈,沒有拒絕斥候送上的名帖,興許勉強能拉攏錢。”
濱州地大物博,山川河流分布,養育近百萬人,既是袁賜錢糧來源之地,也是他的悍將幹吏的重要來源地之一。
若奪檳州,招募檳州賢良,如斬出袁賜一臂。
荀雍...狄鍾康,狄忠泰?
黃浩然輕聲嘀咕,暗歎楊經略眼睛毒辣、
所說的幾人,他要麽與之有書信來往,鴻雁傳書中,推心置腹,交換治國策略,時局走向。要麽,他聽說過對方在鄉裏的賢明事跡。
他們沒有在袁賜賬下效命,不妨礙他們胸懷韜略,名聲傳遍檳州。
酒香,不怕巷子深,差不多,便這個理兒!
然,檳州之大,豈會僅有魯建元,荀雍寥寥幾人。
黃浩然邁步上前,接過折子,詳細瀏覽後,疑惑的詢問:“楊將軍,你記錄之人,皆為賢良,然為何盡是草莽之輩,沒有世家子弟!”
說起檳州境內的世家,楊經略謹慎的麵容瞬間垮下來,若寒冬冰霜,冷冽逼人。
“先生,秦國微弱,與大康征伐多年,世家豪紳不但輕視大秦,把斥候送去的名帖扔出府門,還有人包藏禍心,暗中散布謠言。若非王上叮嚀,來日占領檳州全境,某非剮了他們。
不過,王上有句話所言不假,英雄莫問出處,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英雄莫問出處?
黃浩然如品佳釀,眼眸半睜,反複回味。
不由自主轉身,吃驚的望向季玄陵。
今日,秦國兵少將寡,缺少幹吏,然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王上有此胸襟,何愁四方豪傑不爭相投靠效忠。
收斂麵孔的詫異,黃浩然走向案台,提筆在折子上寫道:“楊將軍,該添上申屠秀,裴元基,霍商英,此三人頗有家資,私養護院,與袁賜不和,所在家族乃法外之地,申屠秀更是名悍將,傳聞,他能與與大康第一猛將呂伯寧,鏖戰百餘回合。”
這等厲害?
縱然對大秦心存芥蒂,他都會爭取打消對方的成見,令其投靠大秦,為他所用。
季玄陵起身,語聲嚴肅而富有誠意的說:“黃先生,招募賢良,本王誠意滿滿,若能書信邀請而來,最好不過了,若不能,本王親去拜訪!”
“王上,有此念頭,再好不過了。
戰事緊張,有些人深明大義,無需王上親去拜訪,微臣親自撰寫書信一封,他們會陸續前來,然,有人持才傲物,有人自視甚高,還需王上禮賢下士,登門拜訪!”黃浩然道。
“哈哈哈,小事一樁!”得黃浩然,又將得好幾名幹吏悍將,季玄陵喜不勝收,興高采烈的道:“先生如此做,本王當真不知如何回報!”
“食君之祿,分君之憂,為王上分憂解難,乃微臣分內之事!”黃浩然抱拳,態度誠懇的說。
“好!”
季玄陵高聲讚揚,隨即詢問道:“先生,說說兵源之事吧!”
事有輕重緩急,如何解決兵源問題乃當務之急。
聞聲,黃浩然一副胸懷良策的樣子,道:“王上,常言道,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隴東強於秦國,短期內改變不了,若秦軍表現的異常強大,迫使袁賜割讓檳州,此乃上策。
秦軍贏弱,實則數量不少,依王上先前所言,鹹陽城附近,仍駐守不少秦軍。微臣建議,何不把鹹陽兵營內的秦軍統統調往前線來。趁袁賜三麵受敵,首尾難顧時,以戰養病,以戰練兵。
此舉,既能解決兵員問題,又能快速增強秦軍戰鬥力!
微臣相信,此役後,秦軍整體戰力會脫胎換骨,必成西陲一支善戰勁旅。
此乃中策!
若鹹陽兵營內的秦軍,不可擅自調動,最差莫過抽調駐守在白水郡各地的精兵,在餘江城內集結。另外,微臣憑借自身在虎賁軍中的威望,爭取勸降歸降的虎賁軍。
這麽一來,翰城,寧陽城,三江城內,防禦空虛,若有人挑唆,很容易引起暴亂。
再者歸降的虎賁軍,與袁賜所部存在千絲萬縷的聯係,率軍南征,必然不如指揮秦軍順手。
此乃下策!
另外白水郡富庶繁華,百姓極多,若王上,推行在秦國頒布的政令,發展商業,減輕賦稅,釋放奴隸,囚犯,一定會取得白水郡百姓的信任,很容易招募一批新軍。”
這三策各有利弊,做不到盡善盡美!
季玄陵聞訊,卻早驚得說不出來話,賢士就是賢士,他愁眉不解的問題,黃浩然竟然輕而易舉道出好幾個答案。
古人的智慧,實在超出他的預料。
他沒有否定三策,也沒有隨意采取某個策略,反而托腮沉思,考慮利弊。
少時,斬釘截鐵的說:“目前,秦軍奪取白水郡,兵鋒正盛,可威脅隴東,然不足以震懾袁賜。浩然,傳本王旨意,在白水郡內,推行新政,籠絡人心。
另外,你且嚐試遊說虎賁軍,憑先生的威望,本王相信能爭取到不少人。
楊經略,給阮星河傳令,若鏟除嚴正方所率領的虎賁軍,化解嶧城兵禍。令其率軍回師,駐守鹹陽城,把鹹陽各營內的兵勇,紛紛南下,參加作戰。”
“喏!”
楊經略,黃浩然得令,紛紛頷首領命,不敢有所怠慢,免得遲則生變。(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