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德不配位
字數:3828 加入書籤
戰事惡化,幕僚惶惶!
袁賜萌生懼意,欲采取綏靖政策。
審時度勢後,他恍然大悟,三家伐袁,不能再與庸王,張唐等勢力僵持作戰。
若不然彼此鏖戰,一定是場曠日持久戰,僵持時間越久,隴東損失的地盤,軍隊,錢糧越多。
與其處處挨打,不如讓給庸王等人些許利益,與之苟合!
庸王名義上貴為皇子,實乃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目光之短淺,看不到封地之外的事兒。
盡早結束南方戰事,早日集結虎賁,北上伐秦,怒征隴西!
先滅秦國,再占隴西,最終調集凱旋之師,龍行虎躍般南征,一鼓作氣消滅庸王。
“主公,你莫忘記了,天子蒙難,遭董昶挾持後,庸王依仗自己皇族身份,如跳梁小醜般拉攏各方諸侯,欲重新一統大康。從前張唐,孔晟,皇甫雄,對庸王嗤之以鼻,堅持效忠天子。
此番,張唐,孔晟他們討賊失敗,主公選錯時機,向張唐他們出兵,喪失了道義。
公羊越抓住時機,派使者與庸王商談,他們發布檄文,召集各方勢力,派遣援軍馳援張唐三人。
如今,張唐,孔晟,皇甫雄,對庸王感恩戴德,積極響應庸王的建議,他們聯合後,所控製的疆域,人口,錢糧已經超過隴東。
有此機會,庸王豈會輕言和談!
況且,公羊越在軍事上支持庸王,庸王更是如魚得水。
公羊越,季玄陵,在西北兩線夾擊,響應庸王的舉措。
憑庸王他們的實力,尚且做不到迅雷不及掩耳奪取隴東。若主公擇機與之苟合,豈不恰好證明主公沒有必勝的把握,隴東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嗎?”
前線戰意接連敗北,隴東如快肥美的鮮肉各方窺覬。但絕不能與庸王苟合。劉宗濤不擅長軍事,大道理他還是懂的。
“主公,劉大人言之有理,庸王欲一統大康,必先樹立威望,沒有什麽比消滅隴東,更能讓庸王在諸侯中樹立威信了!”沈正南說。
對待庸王須以剛克剛,讓他在軍事上吃敗仗,挫其銳氣,滅其信心,南疆戰事才會緩和。
妥協綏靖政策,反而助長庸王的囂張氣焰,令其鐵心兼並隴東。
聞聲,袁賜神態耷拉,愁容滿麵,端起茶杯喝了口,拳頭猛地砸在案台,氣憤的說:“庸王,文不成,武不就,德不配位,帝王之位,能者取之,他何德何能啊?”
“主公,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廳堂內,一名年長的幕僚,捋著花白胡須抱拳說:“主公所言不假,怎奈庸王的身份,便是他最大恩賜了,若戰,庸王遲早暴露出其德不配位的缺點,引來各方諸侯不滿,聯軍自會瓦解!”
庸王,為先帝與皇後所生的幼子,因皇後所生,且幼時聰敏絕倫,先帝特所寵異。
出生不久,被自己祖父封為定襄郡王,次年,加封授予上柱國。
年九歲時,改封越王,封地達四州之多,超過當朝太子,即當今天子的兩州之地,卻不前去做官。
弱冠之年,封為晉王,先帝仍舍不得讓庸王前往封地,仍居住在皇宮內。
可惜,庸王恃寵而驕,仗先帝寵愛,年少時便貪戀美色,尚武卻不習武,尊文卻不讀書,性格甚是殘暴。曾密謀結黨營私,覬覦東宮,後太子繼承皇位,封其庸王,敕令對方返回封地。
後來朝堂紛爭不斷,權臣引邊將入京都,導致局麵失控,大康內亂,天子淪為傀儡,反倒是庸王遠在封地,僥幸逃過一劫。
今庸王自持皇族身份,在大康危難之際,打著召集忠臣良將的旗號,討伐逆賊。
這一點,他最有資格!
記起自己年少時在京都,時常遭庸王戲弄侮辱,袁賜自知沒法反駁庸王的身份,幹脆沒有在糾結,嘀咕道:“有朝一日,某非把這廝活剮了!”
“主公,庸王發布檄文,聯合各方,看似聲勢浩大,卻雷聲大,雨點小,除牽製大量虎賁軍外,所占領的郡州遠不及秦軍。是故,絕不能向庸王示弱,若不然,依庸王貪得無厭的性格,他得寸進尺。若主公堅持妥協,微臣建議,與公羊越,季玄陵罷兵言和!”
沈正南附和,支持與庸王死戰倒地的提議。
“與季玄陵言和,他個乳臭未幹的小子,有何資格與某和談!”
袁賜微微蹙眉,麵容不爽,公羊越與他名震暗鬥多年,彼此互有勝敗,勉強算個英雄!
季玄陵,又是個什麽東西?
打了幾場勝仗,就有資格與他平起平坐了?
也太高看季玄陵了吧!
這時,沈正南嘴角泛起笑容,音容笑貌略帶幾分奸詐,勸說道:“主公,庸王欲籠絡各方,樹立威信,鞠將軍,俞將軍,豈會讓他如意。季玄陵麽,也許從前不甚出名,怎奈目前秦軍擊潰的虎賁軍數量極多,占領隴東之地最廣。
何況,黃浩然歸降季玄陵後,把秦國拉攏檳州各方勢力,秦軍正在加快奪取檳州,主公不可再輕視對方了。
微臣有一計,興許能瓦解隴西與秦國的聯盟,還會攪的他們雙方刀兵相向!”
季玄陵?
袁賜仍對他嗤之以鼻!
聽聞沈正南有良策,袁賜麵容一怔,詢問道:“正南,有何良策,快說說來!”
季玄陵,公羊越彼此針鋒相對,西北兩地的兵禍將會迎刃而解。
他們刀兵相向,簡直再好不過了。
“主公,季玄陵與庸王不同,他鐵心奪取檳州,此番秦軍在檳州各地東征西討,簡直是攻必克,戰必勝,任他們攻城拔寨,檳州遲早易主。
同時,公羊越與主公早結下私仇,執意收複奉州,安州,今他促成三家伐袁,不滅隴東,怕是不甘心。
微臣以為,主公何不假意忍痛割愛,把檳州歸還給公羊越!
秦軍占領檳州過半,自然不會拱手相讓,公羊越以收複失地的名義,前去接收檳州,也不會允許秦軍存在。
兩強相爭,必有一傷,如此既能化解隴東北方危機,又能在季玄陵,公羊越之間埋下禍根!”沈正南竊笑著說,對自己的建議非常滿意!
(本章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