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驚天計劃

字數:4229   加入書籤

A+A-




    會議室內,十多名內閣大臣,也就是外交大臣、工業與商務大臣、財政與稅務大臣、科技與教育大臣、礦產與資源大臣、農業與水利大臣、文化與宣傳大臣、交通與運輸大臣、以及海外領地事務大臣等九位文職官員,加上陸軍總司令與海軍總司令,總共十一名戰時內閣成員已經等候多時。

    內閣首輔加上這十一名大臣,所組成的非正式機構,又被稱為“禦前內閣”。

    始武大帝時期,禦前內閣才是帝國的核心權力機構。在憲改之後,才通過擴充席位組建了後來的內閣。

    房間裏麵,還有兩個非內閣元老。

    其中一個是十天前才告老還鄉的前任海軍總司令祝世建,另外一個嘛,是十多年前離開了陸軍司令部的馬鍾毅。

    相對而言,祝世建的精神狀態比馬鍾毅好得多。

    不止因為比馬鍾毅小了幾歲,還與良好的生活習慣有關。祝世建不但煙酒不沾,而且生活與工作很有規律,也非常懂得自律,哪怕在告老還鄉之後,也依然堅持早起,在清晨鍛煉半個小時。

    此外,祝世建這一輩子都算得上順風順水。至於馬鍾毅,他在戰後遭受了很多不公平的非議。

    每一個內閣大臣的手上都有一份文件,內容是一模一樣,其實是同一份文件的副本。

    隻是,祝世建與馬鍾毅沒有,不是他們的涉密權限不夠,因為這份絕密文件是他倆在十多年前主持擬定的。

    十一位內閣大臣都是第一次見到這份絕密文件。

    雖然一個個都是萬分的震驚,但是沒有一名內閣大臣敢否認這份蓋了龍印,還有八大國柱印章的文件的真實性。這與傳說什麽的無關,因為這九個印章所代表的,就是締造帝國的九大存在。

    哪怕到了現在,這九大存在的後代在帝國依然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力。

    其實,坐在這個房間裏麵的十三個人,還有最後來的薛遠征,都跟這九個印章背後的勢力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薛遠征到來後,討論並沒有受到影響。

    爭論的焦點已經不再是文件本身,而是如何才能夠實現這份絕密文件裏提到的計劃。

    難度,那不是一般的大!

    其實,通過文件展示出來的隻是計劃的一部分,很多的敏感內容,或者說暫時不能公開的內容都用黑色墨跡抹掉了。

    即便隻是展示出來的這部分,都非常的嚇人了。

    有多嚇人!?

    梁夏帝國要單挑全世界!

    至少,在擬定該計劃的時候,也就是新曆85年的前後,帝國的決策者們,沒哪個想過要跟其他國家結盟。

    按照文件裏提到的,在對上一次大戰做總結的時候,得出的最重要的一個結論,就是被盟友拖累。

    遭受的敗績幾乎全都跟盟友有關!

    為了保住盟友,帝國遭受了很多不必要的損失,而且在做出艱苦努力之後,並沒獲得相應的回報。

    既然盟友無用,要盟友幹啥?

    單幹,難道贏不了?

    正是如此,在大戰之後,帝國的所有戰略計劃,以及所有的長遠建設,都在為這套計劃服務。

    這其中就包括在薛遠征上台之後,在全國搞的基礎建設,特別是在西部地區修建鐵路與公路,以及通過政策引導讓跟軍火生產有關的重工業向內陸轉移,甚至還包括陸軍與海軍的軍事改革。

    後來,跟駱沙聯邦和解,不在該計劃之中,算是意外吧。

    正是如此,梁夏帝國至今沒有跟駱沙聯邦簽署真正意義上的同盟條約,所謂的盟約其實是一份沒有什麽約束力,很多關鍵條款有多種解釋,中心內容與核心含義均模棱兩可的友好條約。

    哪怕到了現在,帝國高層都沒考慮跟駱沙聯邦結盟的可能性。

    要說的話,駱沙聯邦也是一個拖油瓶,而且跟帝國有著難以調和,甚至能說是根本沒辦法化解的矛盾。

    別的不說,在締結友好條約之後,駱沙聯邦仍然在不斷的重申擁有耶尼塞-巴爾卡什以東地區的主權,三番五次向帝國提出為此進行談判,還多次拿此事做文章,甚至打算跟石油出口掛鉤。

    這些,無不在警告帝國當局,駱沙聯邦沒有忘記那段屈辱的曆史,也從來沒有把梁夏帝國當盟友看待。

    如果需要盟友,帝國也會去找迢曼帝國這種沒有領土糾紛的強國。

    其實,帝國跟駱沙聯邦保持友好關係,隻是為了產自闊海北部跋窟油田的石油,那是除了波沙灣之外,巨大陸與西大陸上最主要的產油區之一,能由鐵路與管道,把產出的石油直接輸送到帝國西部地區。

    當然,跟駱沙聯邦保持友好關係,還能夠大幅度減輕來自內陸的威脅。

    如果能夠避免地麵戰爭,準確的說是避免多線作戰,那麽帝國就能夠把更多的資源用來建設海軍。

    此外,這份計劃的實施時間,一直延續到新曆105年的年初。

    什麽意思?

    最好能夠再拖五年,即從新曆85年算起,需要二十年,帝國才有足夠的把握在一場全球大戰中,僅靠自身的能力戰勝所有列強。如果隻有十五年,帝國未必能在開戰之前獲得足夠明顯的戰略優勢。

    顯然,這正是關鍵所在。

    大戰已經爆發,肯定不可能再拖五年。

    所幸的是,這也在預料之中。

    沒啥好奇怪的。

    十多年來,帝國一直在為大戰做準備,難道其他列強就沒有?

    此外,十年前的大蕭條,徹底摧毀了建立在“塞巴和約”之上的世界秩序,為下一場大戰埋下了誘因。

    和平還能持續多久?

    戰火將在什麽時候重新點燃?

    看透這些,西方列強首先要做的,就是死死的盯住梁夏帝國,並且采取緊跟梁夏帝國的發展戰略。

    紐蘭聯邦搞的新政,就是這套戰略的典型代表。

    灣海三國與駱沙聯邦的矛盾,其實就是西方列強在幕後搞鬼。

    要是沒有西方列強慫恿,三個人口總共還不到三百萬的小國,有膽量去挑戰如同龐然大物一般的駱沙聯邦?

    在上午的會議當中,薛遠征就強調了。

    西方列強把戰爭強加到帝國身上,帝國是避無可避,隻能勇敢的麵對強敵,並且迎接敵人的挑戰!

    其實,這也正是現在討論的問題。

    要如何才能在準備不夠充分,很多戰前工作都沒有到位的情況下,打贏這場史無前例的戰爭?

    說成是掌握戰爭主動權,其實更準確一些。

    畢竟,戰爭才剛剛爆發,離勝利還遠得很。(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