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皇權與相權

字數:4603   加入書籤

A+A-


    回到家裏,白止戰才從張小卿那獲知,前段時間席卷帝都的狂風驟雨,比鄭江明的描述猛烈百倍。

    在那個月黑風高的晚上,走到生命盡頭的不僅僅是幾百名投敵的叛徒。

    為了安全起見,太後還專門派人把小長公主一家人接進皇宮。

    雖然整個行動都在薛遠征的掌握之中,但是當晚的槍聲,已經讓帝國的內部矛盾成為公開的秘密。

    此後,在帝都實施了長達半個月的宵禁與戒嚴。

    雖然早已恢複正常狀態,但是動蕩產生的影響並沒消除,而且帝國高層的矛盾也沒得到化解。

    要說的話,這涉及到了帝國皇室。

    按照張小卿的說法,薛遠征沒有在采取行動之前向聖上稟報,而是在塵埃落定之後才去了樞密院。

    當時,宋教文已經引咎辭職。

    此外,絕大部分綏靖派的核心成員都以叛國罪處決,其中不少是拒絕接受傳喚,被禁衛軍按戰時律法就地正法。

    等到薛遠征進宮的時候,擺在聖上麵前的選擇隻有一個,接受首輔的提議,由內閣首輔暫時統領外交事務。

    雖然張小卿沒有說,但是意思很明確。

    在逼迫宋教文辭職的事情上,首輔與聖上有很大的分歧,甚至是矛盾,不僅僅是首輔冒犯了聖上。

    首先在法理上,外交大臣是五卿之一,地位遠在其他部長級大臣之上。

    按始武大帝時期定下的規矩,首輔沒有罷免外交大臣的權力,必須先到樞密院請旨。即便在憲改之後,外交大臣也是法定的9位重臣之一,由首輔提名,隻是認命權與罷免權都在論議兩院。

    隻是,現在是戰時。

    首輔在戰時擁有獨斷權,統領帝國的軍政要務,而且在進入戰爭狀態之後,論議兩院就全體休會,隻保留幾個地位崇高,卻沒有多少實權,最多能夠提供建議與意見,起監督作用的委員會。

    簡單的說,外交大臣直接向帝國皇帝負責。

    現在的問題是,薛遠征根本就沒有向帝國皇帝呈報此事。

    蔑視皇權的行為顯然是一大禁忌。

    不過,最為重要的一點,還是在戰略層麵上的分歧。

    雖然帝國皇帝並不是保守派,跟綏靖派更加扯不上關係,但是在皇帝的立場上,肯定不希望讓戰爭無限製發展下去。

    從統治者的角度看,談判與戰鬥,其實都是維護統治的方式。

    說得直接一點,既然能取得勝利,並且在取勝之後獲得足夠多的戰爭紅利,甚至可以說是利益最大化。

    為什麽還要打下去?

    想一勞永逸的消除戰爭?

    顯然,隻有天真的孩子才會這麽認為。

    在還沒開化的古典時代,曆史長河當中那麽多、那麽強大的帝國,無一例外都在登上巔峰之後走上衰敗的道路,最終在戰亂當中分崩離析。哪怕到現代,這樣的宿命輪回也不會有太大變化。

    何況,現在的梁夏帝國,就不是在戰火中誕生的嗎?

    在上次大戰前,西方列強全都稱呼梁夏帝國為“戰火帝國”。

    不同的是,進入工業化時代之後,在曆史長河中沉浮的,不在是那些被高山海洋隔絕的帝國,而是全世界。

    用帝國最富盛名的首相,八國柱之一,明政公唐聖賢的話說:在帝國時代,和平是曇花朝露,而戰爭才是驕陽皓月。

    任何一段和平時期都可以看成是在為下一場戰爭做準備。

    就算帝國取得全麵勝利,又能怎麽樣?

    難道,在取得全麵勝利之後,就能夠把全世界都納入帝國的統治之下?

    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別說是現在的帝國,哪怕再過幾十年,也沒有能力統治全球,至少不可能把全世界所有的國家都統一起來。

    以發展的眼光來看,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具有這樣的實力。

    那麽,到最後戰爭依然在所難免。

    即便再退一步,帝國完成了統一大業,那又怎麽樣?

    以曆史的輪回來看,大一統的局麵最多也就能維持200多年,此後就會是席卷全球的大規模戰亂。

    以當今聖上的角度,顯然不會在乎幾十年後的事情。

    在總體戰略上,聖上其實傾向於見好就收,而不是耗盡全力追求全麵勝利。

    說得直接一點:當年的始武大帝,都得在葉堡調轉馬頭,現在的帝國,難道還有比始武大帝更英明的統帥?

    其實,就算有,又有誰敢承認呢?

    此外,在“動蕩之夜”過後,薛遠征再也沒去過樞密院。

    用張小卿的話來說,他在跟聖上鬥氣。

    以帝國現在的體製,聖上還真拿他沒辦法。

    次日上午,白止戰就去了海軍司令部。

    從劉長勳那了解到情況,證明了張小卿說的話,首輔跟聖上的矛盾已經半公開化了。

    所幸的是,局麵依然在首輔掌握之中。

    讓白止戰略感意外的是,劉長勳並沒有讓他利用駙馬的身份居中調解,而是讓他做好自己的本質工作。

    盡快在東望洋發動戰略進攻。

    用劉長勳的話來說,最後不管是主張見好就收的聖上獲得主動權,還是在首輔統帥下繼續打下去,要想維護帝國的利益,都需要在戰場上取得勝利,而且最好是能鎖定最終結局的大勝。

    有這個能力的,也就隻有白止戰。

    當然,白止戰不笨,立即明白了劉長勳的意思。

    首輔與聖上的矛盾,是神仙打架。就算白止戰有駙馬的身份,還深得太後喜愛,因為沒有自己的家族,所以在這場高層的鬥爭中,根本沒有發言權,如果不小心卷進去了,甚至沒辦法自保!

    這裏,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

    薛遠征身後是唐家,而唐家一直就是帝國頭號政治家族。

    在過去的幾十年裏,帝國首輔幾乎都來自唐家,或者是唐家的代言人。

    顯然,薛遠征與聖上的矛盾,其實是相權與皇權的矛盾。

    在這樣的鬥爭當中,擁有皇室成員與帝國海軍將領雙重身份的白止戰,反到是成了風箱裏的耗子。

    要搞不好的話,肯定兩頭不討好。

    用劉長勳的話來說,帝都是是非之地,最好是敬而遠之。

    在見到劉長勳之前,白止戰還想去找首輔談談,或許能提供一些幫助。隻是在見了劉長勳後,他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不是盡力或者不盡力的問題,而是現在去找薛遠征,反到會事與願違。

    在薛遠征眼裏,他是帝國的駙馬,標準的皇室成員。反過來,在聖上眼裏,他是不折不扣的海軍將領,聽首輔調遣。

    張小卿沒有讓白止戰先進攻拜見太後,而是來找劉長勳,就與此有關。

    白止戰的直接上級是海軍總司令。

    隻是,帝都現在這局勢,確實是離開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