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利害攸關

字數:8120   加入書籤

A+A-




    賈拉紮德不願意卷入波沙灣戰爭,或者說不想為紐蘭共和國火中取栗,不過卻不得不做好萬全的準備。

    關鍵就是,梁夏帝國會不會及時收手?

    雖然在兩個月之前,聯合部隊成立的時候,梁夏帝國就明確提出,此戰的主要目的是光複科威特,驅逐入侵科威特的伊拉克軍隊,給予伊拉克必要懲戒,沒有提到反攻伊拉克,更別說是占領伊拉克。

    此後,戰局也確實在朝這個方向發展。

    高強度的空中打擊,以及動用的地麵部隊相對較少,都表明聯合部隊沒有攻打伊拉克本土的打算。

    至少不存在對伊拉克實施軍事占領的可能。

    全球大戰已經爆發,梁夏帝國還會以光複科威特為主要目的?

    答案明顯是否定的。

    雖然梁夏帝國部署在波沙灣的地麵部隊也就隻有3個師,其中一個還是陸戰師,聯軍兵力也不是很多,真正有戰鬥力的也就隻有高巨王國的一個裝甲師,攻打兵力朝過100萬的伊拉克,顯然算不上充足,但是所有人都忽略了一個問題,即聯軍強大的空中打擊力量能夠彌補地麵兵力不足的問題,而且在完成地麵突破之後,占領伊拉克的任務可以丟給沙烏地等穆阿國家去負責。

    要說的話,聯軍地麵部隊的戰鬥力也不容小覷。

    在一個多月前,梁夏帝國陸戰隊的一個裝甲營,就教訓了伊拉克軍隊,讓伊拉克陸軍的王牌裝甲部隊嚐到苦頭。

    那場規模不大的裝甲戰足以證明,在技術差距太大的情況下,兵力上的優勢顯得是微不足道!

    技術取代兵力,成為決定戰爭勝負的頭號因素,正是這場戰爭表現出來的結果。

    有足夠的理由相信,聯軍的最終目的不止是光複科威特,還要攻占整個伊拉克,打通北上前往忒爾共和國的交通線。

    要說的話,在迢曼帝國襲擊梁夏海軍的第51特混艦隊之後,這已經成為定局!

    現在的問題是,在占領了伊拉克之後,梁夏帝國會不會為了保護這條交通線出兵攻打波伊國?

    也有可能通過空中打擊來消除潛在的軍事威脅。

    這是一個必須搞清楚的問題。

    整個8月,賈拉紮德的一名親信,他最信任的女性外交官員,一直在跟梁夏帝國的特使進行秘密談判。

    談的主要內容,就是梁夏帝國是否做出相關的安全保證。

    一個月談下來,雖然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但是也不是毫無收獲。

    按賈拉紮德掌握的信息,梁夏當局願意做出必要的安全保證,隻是介於當前的局麵不會簽署任何書麵協議。

    其實,談到8月下旬的時候,梁夏當局已經做出了實質性的讓步,表示隻要波伊國能夠保持中立,就可以提供安全保障。準確說,就是以波伊國保持中立為基礎,梁夏帝國承諾不對其發動戰爭。

    具體一點,就是跟波伊國簽署具有法理效力的和平條約。

    在波伊戰爭結束後,梁夏帝國非但沒有跟隨即成立的波伊國簽署任何條約,甚至到現在都沒跟波伊國建立外交關係,也就是沒承認波伊國。十多年以來,波伊國在外交上的首要目的就是跟梁夏帝國恢複正常邦交。隻有獲得全球霸主的承認,波伊國才能夠真正融入國際大家庭。

    別說是波伊國,即便是強大的紐蘭共和國,也是在跟梁夏帝國的邦交恢複正常之後才被國際社會接納。

    可惜的是,就在雙方快要談成的時候,全球大戰爆發了。

    顯然,在大戰時期,別說是梁夏帝國,即便是波伊當局,也絕不會簽署任何性質的書麵協議。

    要是落人口實,到最後很有可能是兩頭不討好。

    談到現在,梁夏帝國能夠給予的最大保證,就隻是一句口頭承諾。波伊國置身事外,就不會對其發動軍事打擊。

    看上去跟之前的說法沒多大差別。

    可實際上卻是天壤之別。

    保持中立,其實隻是不直接參戰,也就可以為參戰國提供間接的支援,比如讓某些參戰國的作戰飛機飛越領空,或者提供情報方麵的協助,甚至可以在出售資源的時候給予必要的優惠。

    這些,都不會破壞中立。

    像後者這種模棱兩可的說法,就沒那麽簡單了。

    關鍵就是,梁夏帝國可以在任何時候,以波伊國沒兌現承諾,比如向西陸集團出口石油為由,來廢除這個口頭承諾。

    這樣的要求能夠接受嗎?

    賈拉紮德非常清楚,如果他接受了這樣的條件,也就等於向梁夏帝國臣服,等於廢棄本國的武裝力量。

    顯然,就算賈拉紮德想妥協,波伊國的軍民都不會答應。

    從這個角度看,與梁夏帝國的戰爭肯定是不可避免。

    賈拉紮德現在要考慮的,其實就是在開戰之前,盡可能的為波伊國撈取更多的好處。

    哪怕他不願意為紐蘭共和國火中取栗,也必須做好準備,確保在必要的時候能夠頂住梁夏帝國的進攻。

    關鍵還有,必須堅持到援軍到達,比如紐蘭共和國出兵參戰。

    雖然隻是波沙灣北岸的小國,但是波伊國擁有一套相當完善,而且強大的情報網絡,擁有自己的情報來源。

    按賈拉紮德掌握的情報,紐蘭共和國肯定會在半年之內參戰。

    至於到底是在何時,由三個因素決定。

    首先就是大陸戰場上的戰鬥,迢曼帝國統帥的西陸集團能否迅速取得勝利,能否給予梁夏帝國足夠的壓力。

    其次是紐蘭海軍能否獲得與抓住機會,消滅梁夏海軍東汪洋艦隊,奪取東望洋的製海權與戰略主動權,並奪回至關重要的霍瓦依群島,打通到西南東望洋的航線,取得具有決定意義的重大勝利。。

    最後一個,就在南方次大陸那邊。

    說得直接一點,也就是梵羅國會不會及時參戰。

    雖然在理論上,前兩點才具有決定性,但是站在波伊國的立場上,第三點才是關鍵。

    道理也很簡單,巴鐵夾在波伊國與梵羅國之間!

    雖然在波伊國東部,以及巴鐵的西南是廣袤的戈壁荒漠,別說沒多少城鎮,就連道路都非常罕見,因此並不適合大兵團作戰,也就不存在要派遣重兵守衛東部邊境的問題,但是並不是說可以高枕無憂了,至少部署在巴鐵的戰術航空兵,就能覆蓋波伊國全境,幾個月就能把波伊國炸成廢墟。

    關鍵還有,利用部署在巴鐵西南地區的航空兵,梁夏空軍就能封鎖阿曼灣,並對波伊國實施戰略封鎖。

    這樣一來,隻是通過戰略封鎖就能夠讓波伊國完蛋!

    可惜的是,波伊國完全沒辦法憑借自身的力量化解這個問題,而唯一的希望就是梵羅國出兵參戰。

    說得直接一點,梵羅國擊敗巴鐵!

    其實,波伊國一直在為此做準備。

    在波伊軍隊擬定的戰爭計劃當中,有一份針對巴鐵,即梵羅國發動了戰爭,而梁夏帝國沒有及時出兵,波伊國得在關鍵時刻出兵巴鐵,不過不是去幫助巴鐵,而是控製巴鐵西南的沿海地區。

    當然,如果爆發了全球大戰,而且出現上麵的情況,依然得趕在梵羅國的大軍殺到之前攻占巴鐵西南地區。

    隻有這樣,才能拓展波伊國的戰略防線與防禦深度,確保本土的安全!

    可見,賈拉紮德現在最為關注的就是梵羅國會不會參戰。

    其實,在梵羅國首都總理府,迪迦拉?甘巴拉也在密切關注波沙灣那邊的戰爭。

    他在晚飯之後,會見了專程來訪的紐蘭共和國特使,隻不過不是大使,而是專程從華城飛來的國務卿。

    兩人談了四個小時,在淩晨的時候才結束。

    雖然氣氛還算融洽,但是迪迦拉一點都高興不起來。

    原因也很簡單,紐蘭國務卿明確提到,如果梵羅國沒有趕在紐蘭共和國參戰之前向梁夏帝國宣戰,那麽紐蘭當局就肯定會對戰略做出調整,比如把更多的資源放在東望洋,對梵羅國的援助就會受到影響。

    顯然,這是在暗示,更是在威脅!

    發展至今,梵羅國最不能缺少的,也就是紐蘭共和國的援助。

    別看梵羅國的人口還沒有達到10億,而且是官方統計數據,因為存在大量沒在官方機構登記的“黑戶”人口,所以梵羅國的實際人口會更多,可是與人口規模不相稱的,是其羸弱的綜合實力。

    嚴格說來,梵羅國依然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國家!

    即便以官方統計的7億人口計算,都有超過70%的人口住在農村,住在城市的2億人也沒有多少從事工業生產。

    要說的話,這也是讓迪迦拉最懊惱的事情。

    與巴鐵的戰爭結束之後,梵羅國就奉行跟紐蘭共和國結盟的政策,可是卻沒有能夠從中獲得多少好處。

    或者說紐蘭共和國給予的援助沒有從本質上改變梵羅國。

    在同時期,巴鐵在梁夏帝國的幫助下,已經初步實現工業化,而且建立起了自己的國防工業體係。

    不說別的,巴鐵已經能生產主戰坦克與戰鬥機,國產化率均超過90%,而梵羅國至今沒有自己的坦克與戰鬥機,重型武器幾乎都依賴進口,就連士兵使用的步槍,國產化比例都不到百分之五十。

    單論軍事工業,梵羅國並不比巴鐵強多少,很多方麵還不如巴鐵。

    在紐蘭共和國的支持之下去挑戰梁夏帝國?

    顯然,等於是自尋死路!

    原因也很簡單,紐蘭共和國在地球的另外一邊,而梁夏帝國近在咫尺。

    更加重要的是,梁夏帝國擁有全球最為強大的海軍!

    雖然紐蘭海軍號稱全球第二,但是總體實力不到梁夏海軍的一半,連挑戰梁夏海軍的資格都沒有!

    其實,梵羅高層早就有這方麵的準備。

    說得簡單一些,就是等紐蘭共和國與梁夏帝國交戰,至少要在海上戰鬥分出勝負之後再決定是否參戰。

    紐蘭海軍勝了,那麽什麽都好說!

    相反,那就得好好的掂量掂量了。

    其中道理,也非常簡單。

    隻有紐蘭海軍取得勝利,才能確保到梵羅國的航線暢通無阻,也才能通過海運向梵羅國提供支持。

    顯然,對於連工業化都沒有實現的梵羅國來說,紐蘭共和國的支援必不可少。

    現在的問題是,紐蘭當局要梵羅國首先向梁夏帝國宣戰。

    這不是在開玩笑嗎!?

    不過,紐蘭國務卿也說得很清楚。

    紐蘭共和國肯定會參戰,而且就在不久的將來,隻是需要一個合適的時機,或者說需要盟友創造有利條件。如果梵羅國能吸引梁夏帝國的關注,分散梁夏帝國的兵力,紐蘭共和國就有把握在開戰之後奪得主動權,並且取得決定性勝利。隻要打開了局麵,那麽援助梵羅國就不再是問題。

    為此,紐蘭國務卿還暗示迪迦拉。

    紐蘭共和國在參戰之後,必定會以東望洋為主,而且在奪回了霍瓦依群島之後,就會出兵西南東望洋。

    關鍵還有,占奧國人口總數超過一半的舊移民,都在盼望著紐蘭大軍。

    從這一點出發,有望在半年之內拿下奧洲。

    那麽,控製整個東望洋,以及進軍梵炎洋,就不是什麽難事。

    到這一步,哪怕沒辦法徹底擊敗梁夏帝國,也能夠逼迫梁夏帝國承認戰敗,並且把梁夏帝國打回原形。

    當然,準確的說是讓梁夏帝國回到上次大戰爆發之前的狀態。

    紐蘭國務卿還提到,隻要梵羅國及時參戰,在大戰結束之後,不止是環梵炎洋地區,連波沙灣都劃入梵羅國的勢力範圍。

    顯然,這個誘惑實在太大了!

    梵羅國發展到現在,都沒有能夠邁過工業化的門檻,最為關鍵的一點,其實就是能源嚴重的依賴進口。

    要命的是,還主要從波沙灣的產油國進口!

    也就是說,梵羅國的命脈在梁夏帝國手上,隻要讓國際油價上漲10%,就能讓梵羅國的經濟增幅歸零。在過去幾十年裏,梁夏帝國就通過操控國際油價,打擊有潛力的競爭者,掠奪其他國家的財富。

    顯然,如果能夠控製波沙灣,控製那邊的油田,也許20年之後,梵羅國就能夠實現工業化。

    可問題是,有那麽容易?

    紐蘭國務卿做出的承諾,全都是畫餅!

    哪怕紐蘭共和國肯定會參戰,也未必能夠取得勝利,就更別說兌現承諾了。

    要說的話,就算紐蘭共和國取得了最後的勝利,也未必會在戰後兌現承諾!

    隻要石油還是最重要的能源,任何一個全球霸主都會控製波沙灣。

    既然如此,還需要參戰!?

    正是如此,在送走了紐蘭國務卿之後,迪迦拉就召集了部長級官員與高級將領,召開了緊急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