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東方東方

字數:7502   加入書籤

A+A-




    在海軍學院就讀的時候,江文龍就把丁鎮南當偶像看待,其關鍵所在,也就是看到了由新軍事學說預測的未來。

    一個群雄割據,逐鹿天下的時代!

    如果從文明的角度來看,在第二次全球大戰結束之前的後工業化時期,其實是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的碰撞交鋒。

    經曆兩次全球大戰,以及多場大規模戰爭,才有了一個明確結果。快速發展近百年,由梁夏帝國所代表的東方文明,擊敗已經稱霸全球上百年,以布蘭王國與紐蘭聯邦為首的西方文明。

    在第二次大戰結束之後,就是以東方文明為主的新時代。

    換個角度,也可以看成是推廣東方思想文化的時代。

    在很大程度上,戰後幾十年的一個住旋律,就是梁夏帝國在全球推廣與弘揚東方文明的核心文化。

    其中,肯定包括東方文化的精髓。

    大一統的思想。

    從這個角度看,戰後的民族獨立運動,與梁夏帝國推廣東方文化有很大的關係,甚至可以把後者看成是導火索。

    雖然從政治的角度來看,梁夏帝國在戰後推廣東方文化,並沒有想過要鼓動眾多遭受西方列強殖民統治的第三世界國家發起獨立運動,但是從結果來看,也確實產生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其實,也可以說成是必然的結果。

    道理也很簡單,要想在戰後建立以梁夏帝國為絕對核心的新秩序,首先就得摧毀由西方列強打造的舊秩序。

    俗話說的,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舊秩序的一個典型特征,也就是建立在殖民地體係基礎上的利益輸送鏈條。

    依靠這條鏈條,不管是開啟了工業時代的布蘭王國,還在布蘭王國之前稱霸全球的斯班帝國,從遍布全球的殖民地掠奪了難以估量的資源,以及與之對等的財富,並以此打造了稱霸全球的軍事力量。

    最有代表性的,也就是布蘭王國。

    鼎盛時期,布蘭王國統治著相當於其本土麵積的140倍,也就是大約3000萬平方千米的殖民地。關鍵是,當時的布蘭王國總共隻有大約1000萬人,殖民地的人口是其20倍,超過了2億。

    僅僅是梵羅地區,麵積就有300萬平方千米!

    正是因為擁有全球第一的殖民地,布蘭王國才能夠一馬當先,不但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與全麵工業化,以“日不落帝國”的身份稱霸全球100多年,還憑借僅相當於西大陸十分之一的人口,把洛克帝國、迢曼帝國與駱沙帝國等眾多巨無霸級別的西方強國玩得團團轉,堪稱西方強國的典範。

    其實,傳統的西方列強無一不是。

    就連後起之秀,也就是迢曼帝國,在第一次全球大戰爆發前都擁有上百萬平方千米的殖民地。

    從這個角度看,第二次全球大戰算得上是一場“革命”。

    這場大戰中的2個主角,梁夏帝國與紐蘭聯邦,都不是傳統意義的殖民地帝國,均為現代國家的代表。

    梁夏帝國名為“帝國”,其實一直在反殖民運動的先鋒。

    不說別的,梁夏帝國沒有一塊海外殖民地,也從來沒有謀求過殖民地,更加沒有為了獲得殖民地發動戰爭。

    至於紐蘭聯邦,哪怕沒這麽徹底,比如在擊敗斯班帝國之後,奪取了西東望洋的南珠國與加勒比地區的庫巴島,可是跟布蘭王國等傳統的西方列強相比,哪怕是跟同樣是後起之秀的迢曼帝國比,在獲得殖民地的意願與行動上,均表現得非常的克製,始終沒有表現出太強烈的領土欲望。

    由兩個新型帝國主導的大戰,本身就有很強的“革命”意義。

    隻是,還不夠徹底。

    雖然在這場大戰中,梁夏帝國幾乎擊敗了所有傳統列強,也粉碎了傳統列強建立的殖民體係,但是在大戰結束之前,出於各種各樣的原因,梁夏帝國並沒給予殖民地居民公平與正確的對待。

    其中,以南方次大陸最有代表性。

    大戰期間,準確說是帝國海軍進軍梵炎洋之後,南方次大陸上的眾多土邦,大多選擇跟梁夏帝國合作。雖然在時間上有前後,提供的配合也是有多有少,但是沒人能否認,這些土邦確實為擊敗布蘭王國,為梁夏帝國在梵炎洋取得的勝利出了力,其中幾個較大的土邦還是傾盡全力。

    比如後來組建梵羅國的幾個大邦。

    當時,在南方次大陸上活動,負責跟土邦接觸,並策動土邦發起反殖民運動的,就是軍情局。

    按半官方資料,軍情局給那些參加反殖民運動的土邦許下了重諾,包括在大戰結束後組建自己的國家。

    可惜的是,在大戰結束之後,帝國當局並沒有兌現承諾,而是用艦船把布蘭王國的軍隊送了回來,而且默認布蘭王國在南方次大陸的統治地位,甚至在私下為布蘭王國的殖民軍隊提供支持。比如維持駐軍的費用,在最初的3年就是由軍情局通過第三方,即中立國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這其實是迫不得已的權宜之計。

    雖然南方次大陸的民眾,準確說是統治土邦的權貴,有很強烈的獨立願望,但是轉變成為實際行動的難度卻非常大,而且可以說難以成功。如果是逆勢而行,讓幾十個土邦在一夜之間脫離殖民體係,成為獨立的國家,必然爆發大規模動蕩,甚至會讓好不容易得來的獨立變得一文不值。

    後來的戰亂與動亂,變相證明了這個推斷。

    關鍵就是,在過去數千年裏,南方次大陸就沒有真正統一過,至少從來沒有靠內部的力量統一到一個中央政府之下。

    把南方次大陸統一起來的是布蘭王國!

    也就是在布蘭王國殖民統治時期,四分五裂的南方次大陸第一次統一到了一起,聽從同一個上級政府的指揮與使喚。

    一下子就把殖民者趕走,要是沒發生動亂,那才是怪事。

    最可能出現的結果,也就是幾十個土邦都獨立建國。突然出現幾十個小國,肯定會為了領土等問題而爆發戰亂。

    一個四分五裂,或者說太過零碎的南方次大陸,對梁夏帝國沒有任何意義。

    不要忘了,梁夏帝國在南方次大陸的核心利益,是擁有全球第二,而且會在今後成為全球第一的人口規模,以及由此而來的巨大市場。這裏的關鍵,也就是要確保南方次大陸分而不散。

    正是如此,梁夏帝國在當時針對南方次大陸的政策,其實是建立在中央集權基礎之上的高度自治。

    隻有這樣,南方次大陸才是一個完整市場,而且不至於太過強大。

    基於這個目的,帝國當局專門為南方次大陸擬定了一套過渡方案,在最少5年,最長可達25年的過渡期之內,依靠由布蘭軍隊為主的國際力量來維持社會秩序,逐步建立以本土居民,準確說是土邦領袖為主的統治體係,確保在過渡期結束後順利完成權力交接,確保社會秩序和平與穩定。

    至於過渡期到底是幾年,主要看戰後重建,或者說南方次大陸各土邦在獨立建國方麵的意願。

    這套方案,很有針對性,有很高的可行度。

    可惜的是,實際情況卻事與願違。

    雖然在這裏麵,肯定有外界原因,比如布蘭當局不甘心戰敗,在暗中搞事,為幾個實力強大、能夠挑戰梁夏帝國的土邦站台,但是往根本上講,主要責任依然在梁夏帝國這邊,即沒有兌現承諾。

    以當時的情況,其實還有更好的選擇。

    比如,先承認南方次大陸各個土邦的獨立地位,再以獨立建國必須要走的過程為由,設置一個較短的,比如幾個月的過渡期。在實現形式上的獨立之後,再通過幹預手段,建立現代化統治體係。

    此外,帝國內部的反對因素同樣不可忽視。

    不說別的,當時絕大部分帝國的百姓都想不通,為什麽在大戰結束後,還要花費那麽多的資源去幫助其他國家。更何況,南方次大陸的眾多土邦連“國家”都算不上,在帝國民眾眼裏,也就是原始部落。

    既然戰爭已經結束,就應該專心於自己的事情,比如改善民眾的生活。

    其實,也就是在這個思潮下,廉旭升才在戰後的第二次大選當中敗北,結束了首個執政生涯。

    結果就是,原本在幾年,最多十幾年之後,南方次大陸的眾多土邦就能徹底的擺脫殖民統治,以較為理想的方式開始工業化,卻因為各種因素,演變成為爭取獨立的暴力運動,最終粉碎了所有人的夢想。

    此後,也就是波及全球的第一次民族獨立運動。

    在短短10年之內,“國家”的數量增加了一倍,有大約50個殖民地宣布獨立建國,成為世界大家庭的新成員。

    隻是,沒有人能夠否認,這場轟轟烈烈的獨立運動,帶來的不僅僅是獨立自主,還有遍布全球的戰亂。

    在玄大陸,很多的地方的戰亂一直持續到現在!

    其實,在波伊戰爭之後爆發的第二次民族獨立運動,就是對第一次民族獨立運動的變相否定。

    當然,也可以看成是在第一次民族獨立運動基礎上的擴大化。

    總而言之,隨著舊秩序崩塌,在建立新秩序的過程當中,伴隨到來的就是持續數十年的地區戰亂。

    按不完全統計,在第二次全球大戰結束之後的40多年裏麵,全球範圍內總共爆發了大約2000場衝突與戰爭,主要是小國之間或者內部的衝突與戰亂,基本上平均每一周就會有一場戰亂。

    這個頻率,超過了過去任何一個時代!

    在這些頻繁發生的戰亂當中,不但有數十億人遭受戰火荼毒,還讓眾多在兩場民族獨立運動中誕生的國家變得破敗不堪。

    隻是在玄大陸,每年就有數百萬人在戰亂當中喪生。

    國家間的衝突,更加是家常便飯。

    也就是在這個大背景下,才有了推行“大一統”思想的可能。

    正是如此,西方國家的一些所謂專家,把戰亂的責任推到了梁夏帝國身上,認為是梁夏帝國為了推行東方文明的大一統思想,故意在世界各地製造戰亂,用戰火與毀滅逼迫戰亂地區的民眾臣服。

    這明顯是本末倒置。

    不可否認的是,遍布全球的,而且持續了數十年的戰亂,確實對推行“大一統”思想提供了幫助。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東方集團的內部和解。

    雖然在東方集團裏,梁夏帝國是絕對核心,但是在梁夏帝國之外,有幾個分量十足的成員國。

    比如狹夷皇國。

    在第一次全球大戰期間背叛梁夏帝國之後,狹夷皇國就一直以東方文明的翹楚自居,與梁夏帝國對抗了數十年。

    此外,在東方,狹夷皇國的體量也僅次於梁夏帝國,而且一直保持著較高的獨立性。

    梁夏帝國與狹夷皇國在戰後實現和解,正是東方集團保持團結的基石,也是東方文明能夠走向全球的核心動力之一。

    不要忘了,狹夷皇國的移民遍布全球!

    當然,還有算不上東方國家的東駱沙。

    因為有較為雄厚的基礎條件,以及遠超除梁夏帝國之外,其他所有集團成員國的國土麵積與自然資源,所以在進行現代化建設的時候,東駱沙的動力非常的強勁,明顯超過其他成員國。

    以工業生產力衡量,東駱沙在狹夷皇國與高巨王國之上。

    要說的話,帝國與東駱沙的和解,是東方集團向外擴張,並吸收非東方文明成員的關鍵因素。

    說得簡單一點,東駱沙就是一麵鏡子,讓那些還在猶豫的非東方國家相信,能夠通過跟梁夏帝國合作發展壯大。

    當然,對絕大部分小國來說,追求的不是強大,而是繁榮與富裕。

    還有更重要的安全!

    在戰後幾十年,沒有一個東方集團的成員國遭到過軍事入侵。

    比如,巴鐵在第二次南方次大陸戰爭之後加入東方集團,實力強大得多的梵羅國就再也沒敢造次,相對和平的局麵已經維持近20年。如果沒爆發全球大戰,南方次大陸的穩定局麵還能維持數十年。

    這麽一來,以梁夏帝國為首,而且奉行大一統思想的東方集團表現出來的繁榮,以及更加難得的安全,跟其他地區的戰亂形成了鮮明對比,從而用一種很直觀的方式證明,大一統才是未來。

    換個角度來看,也就是有了大一統思想在全球範圍內的推廣,特別是得到了眾多民族與國家的接受與承認,也才有了新軍事學說,或者說才有丁鎮南這樣的少壯派軍官提出新軍事學說。

    對江文龍這些年輕軍人來說,這是一個沉重的,卻又無比光榮的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