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轉攻為守

字數:7908   加入書籤

A+A-




    10月12日,北東望洋,第51特混艦隊旗艦“尼茲”號超級航母。

    已經是攻打中轉島的第六天,地麵戰鬥也已進行了5天,登陸部隊沒能按照計劃殲滅島上的守軍。

    不止因為守軍打得頑強,還跟梁夏軍隊的反擊有關。

    3天之前,也就是登陸的第三天,梁夏空軍派出轟炸機,不顧誤傷守軍的可能,使用幾百枚遠程巡航導彈襲擊了登陸場。

    因為打擊來得非常突然,那些轟炸機是在1000多千米之外投射導彈,而且沒有在攻擊之前進行偵查,所以海灘上的登陸部隊沒有做任何防備,也沒來得及疏散,大量剛剛送上海灘的裝備物資毀於一旦。

    隻是彈藥物資,就損失了差不多5000噸。

    此外,還有上百台工程車輛。

    相對而言,人員傷亡反到不太大。

    雖然在這場戰鬥中,反映出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陸戰隊缺乏野戰防空係統,連高射炮都沒有幾門。

    在遭到巡航導彈攻擊的時候,海灘上的陸戰隊官兵隻能用重機槍對空射擊。

    此外,也就是數量不夠多的單兵防空導彈。

    隻是,這不能怪陸戰隊。

    地麵戰鬥還在進行,而且灘頭陣地時不時遭到守軍炮擊。哪怕隻是迫擊炮,也有不小的威脅。

    按照作戰計劃,在登陸階段,艦隊為登陸部隊提供防空掩護。

    為此,斯塔克專門安排4艘“基德”級防空驅逐艦南下,在中轉島的北麵活動,為登陸部隊提供掩護。

    可惜的是,這4艘戰艦到登陸場的距離超過了30千米,所能提供的掩護非常有限。

    此外,“基德”級算不上真正的防空戰艦。

    這種驅逐艦是在“斯普”級通用驅逐艦的基礎之上,按照波伊海軍的要求,發展而來的防空戰艦。因為跟紐蘭海軍自己的“提康”級防空巡洋艦采用相同的艦體,連防空導彈發射係統都是完全一樣,所以被劃為了防空驅逐艦,還號稱是“提康”級之外,性能最為強大的防空戰艦。

    可惜的是,“基德”級沒有采用最為關鍵,為了對抗反艦導彈的飽和攻擊研製的“宙斯盾”係統。

    結果就是,等到4艘“基德”級建成,而且即將交付的時候,波伊海軍不幹了,提出要求搭載“宙斯盾”係統,並且願意為此支付額外的費用,不然將不會接受4艘已經建成的驅逐艦。

    為了此事,雙方差點鬧翻臉。

    在經過幾年的僵持之後,紐蘭海軍接收了這4艘驅逐艦,並且編入東望洋艦隊,組建了一支專門的驅逐艦分隊。

    要說的話,紐蘭海軍占了大便宜。

    鬧翻之前,波伊國已經支付了75%的采購費用,也就是6億紐幣,而在單方麵反悔的情況下,紐蘭造船廠肯定不會返還這筆費用。也就是,等於是波伊國花錢為紐蘭海軍買下了4艘驅逐艦。

    當然,沒有包括電子設備與武器係統。

    為了讓4艘驅逐艦達到服役狀態,紐蘭海軍花了1.5億紐幣,為其采購電子設備與武器彈藥。

    其實,紐蘭海軍有“宙斯盾”驅逐艦。

    這就是首艦已經在年初下水,計劃建造數量超過30艘的“伯克”級。

    要說的話,也就是在知道了“伯克”級的存在之後,波伊海軍才突然變卦,不然早領走了4艘“基德”級。

    按達成的最終協議,將由紐蘭海軍出麵采購3艘“伯克”級,在完成驗收之後再轉交給波伊海軍。為這3艘驅逐艦,波伊海軍不但需要放棄4艘“基德”級,還要支付6億紐幣的建造費用。關鍵是,在交付之後,得再花大約艘驅逐艦采購配套的電子設備與武器彈藥。

    也就是說,為了3艘“伯克”級,波伊海軍前後用了大約15億紐幣。

    不過,波伊海軍將成為紐蘭海軍之外,第一個擁有“宙斯盾”戰艦的海軍。

    雖然在紐蘭海軍裏,4艘“基德”級都是“ddg”,名義上為導彈驅逐艦,通常稱為防空驅逐艦,但是跟“提康”級巡洋艦相比,“基德”級的防空能力並不強,更加比不上帝國海軍的“青州”級。

    為此,才把4艘“基德”級單列出來,編為1支驅逐艦分隊,沒有編入航母戰鬥群。

    登陸場遭到轟炸的時候,這4艘驅逐艦根本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直到轟炸結束,驅逐艦分隊指揮官才收到消息。

    自始至終,4艘“基德”級都沒有探測到射向登陸場的巡航導彈。

    主要就是,這些巡航導彈的飛行高度都非常低,不到50米,而且從西邊射來,4艘驅逐艦卻在中轉島的東北。

    至於第51特混艦隊派去掩護中轉島的防空戰鬥機,離得也很遠。

    在根本上,這是第51特混艦隊的鍋。

    正是因為第51特混艦隊沒向西推進,準確說是向西拓展防空圈,才讓梁夏空軍抓住了空擋。如果第51特混艦隊向西挺進500千米,防空範圍擴大到中轉島以西1000千米,就能及時發現來襲的敵機,並且安排戰鬥機前去攔截。哪怕無法擊落所有轟炸機,也能為登陸部隊提供1個多小時的預警時間。隻要及時疏散人員與物資,哪怕遭到了轟炸,損失也不會太大。

    這場突如其來,而且非常猛烈的轟炸,打亂了攻打中轉島的計劃。

    受此影響,接下來2天,陸戰隊基本上放棄了進攻,開始著手鞏固登陸場,並且為登陸部隊送去作戰物資。

    關鍵還有,第51特混艦隊在9日的夜間,也就是登陸場遭到轟炸的當天晚上,向西航行了500千米,到達中轉島西北,並且安排艦載機在中轉島以西大約500千米,建立了截擊防線。

    準確的說,隻是派了1架預警機過去,並且讓4架f-14b在預警機的後方待命。

    在預警機發現敵機之後,再由戰鬥機前出攔截。

    此舉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在10日淩晨,前出的f-14101nove.com的指揮下,成功攔截了一支轟炸機群。雖然沒取得戰果,主要是梁夏空軍出動了大型預警機,在f-14b加速前出的時候,那些轟炸機就轉向飛走了,但是成功的阻止了梁夏空軍再次轟炸登陸場,保護了正在向登陸部隊輸送作戰物資的運輸船隻。

    當時,登陸場裏麵至少有20艘滿載彈藥物資的運輸船!

    其中最大的一艘裝載了大約7000噸彈藥,其中至少有2000噸炮彈。如果這艘運輸船遭到轟炸,並且導致裝載的彈藥殉爆,後果將不堪設想,到時候保不準會放棄攻打中轉島的作戰行動。

    此後兩天,梁夏空軍至少發動了5次襲擊,不過全都被粉碎。

    直到昨天晚上,登陸部隊才重振旗鼓。

    按照前線司令部發來的電報,最遲在12日的下午恢複進攻行動,爭取在3天內殲滅島上的殘敵。

    顯然,陸戰隊的指揮官確實很有信心。

    隻是,在斯塔克的眼裏,這個自信很盲目。

    就在昨天晚上,到西邊攔截轟炸機的f-14b戰鬥機遭遇了梁夏戰鬥機!

    雖然沒有交火,在相距約150千米的時候,4架f-14b因為已經到達極限作戰半徑,不得不轉向返航,隨後就與那幾架敵機脫離接觸,而且在後方的e-2c離得太遠,隻判斷出那是幾架戰鬥機,沒有能夠辨別出具體型號,無法斷定是不是梁夏海軍的戰鬥機,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之前的幾天,梁夏空軍沒有安排戰鬥機為轟炸機護航,隻是派大型預警機在後方協調指揮。

    關鍵就是,有大型機場的島嶼都在2000千米之外。

    就算梁夏空軍有很多大型加油機,讓戰鬥機飛到2000千米之外作戰,也沒有任何效率可言。

    再說,前沿機場還要部署轟炸機、預警機與電子偵察機,沒辦法部署太多的戰鬥機。

    更加重要的是,這離紐蘭海軍開始攻打中轉島,已經過去了7天!

    有這7天時間,第四十一特混艦隊早已回到中轉島附近,或許連第六十一特混艦隊都已趕到。

    這樣一來,在中轉島的西南,恐怕有2支特混艦隊!

    因為之前安排艦載機去攔截梁夏空軍的轟炸機,哪怕f-14b有很大的作戰半徑,還能夠通過空中加油擴大截擊範圍,可是持續數日的攔截行動,足以讓白華偉對第51特混艦隊的行蹤做出大致判斷,所以斯塔克並不相信那是梁夏空軍的戰鬥機,更有可能是來支某支特混艦隊的艦載戰鬥機。

    那麽,到底是第四十一特混艦隊,還是第六十一特混艦隊呢?

    這是最關鍵的問題。

    斯塔克首先想到的,是第四十一特混艦隊已經機動到中轉島西南,打算在空軍的支持下進入北東望洋。

    要說的話,這也是最正常的打法。

    就算有第六十一特混艦隊的支持,為了取得決定性勝利,更為了降低作戰損失,白華偉都會充分利用岸基航空兵與空軍。

    沒有哪個指揮官喜歡做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事情。

    隻是,斯塔克立即就否決了這個判斷。

    道理也很簡單,第四十一特混艦隊從約頓島那邊趕回來,在10月9日就能到達中轉島附近海域。哪怕不想過早跟紐蘭艦隊遭遇,並進行決戰,等第六十一特混艦隊到達,白華偉也可以留在中轉島南麵,然後出動艦載機轟炸登陸部隊,或者出動戰鬥機為轟炸中轉島的轟炸機提供掩護。

    擔心暴露行蹤?

    如果10日夜間那一輪轟炸得手,哪怕知道第四十一特混艦隊在哪裏,斯塔克都會選擇鳴金收兵。

    在戰略層麵上,梁夏海軍首先得保證挫敗攻打中轉島的作戰行動。

    隻要守住了中轉島,那麽一切都好說。

    其實,隻要第四十一特混艦隊離中轉島足夠遠,就不用擔心遭到打擊。

    再說,如果白華偉希望第四十一特混艦隊保持隱蔽,為什麽還要在11日夜間出動戰鬥機呢?

    從這個角度看,那些戰鬥機,很有可能是來自第六十一特混艦隊。

    第六十一特混艦隊已經到達!?

    從時間上推算,隻要把平均航速保持在22節以上,第六十一特混艦隊就能夠在11日夜間到達中轉島西南。

    這個22節並不是巧合。

    梁夏戰艦的最快巡航速度就是22節。

    這個“最快巡航速度”指的是讓半數動力設備,通常是燃氣輪機,以最大功率運轉所能夠達到的航行速度。

    因為油耗太高,所以並不是經濟巡航速度。

    此外,從那些戰鬥機出現的海域來看,第六十一特混艦隊很可能在中轉島西邊,或者說更加偏西。

    不出所料,在中轉島與威島之間。

    這樣一來,第六十一特混艦隊就能夠獲得部署在威島的岸基航空兵的掩護,從而能讓艦載航空兵,特別是數量有限的重型戰鬥機執行進攻任務,比如為攻擊機群護航,提高機群的突防效率。

    其實,這是非常正統的戰術。

    不管第六十一特混艦隊的指揮官是誰,隻要能保持完整的戰鬥力,並且對登陸中轉島的紐蘭軍隊構成威脅,就立於不敗之地。哪怕在接下來的海戰當中,第四十一特混艦隊遭到了重創,甚至是全軍覆滅,隻要第六十一特混艦隊還能打,就能讓紐蘭海軍在中轉島這邊浪費更多時間。

    那麽,第四十一特混艦隊在哪裏,或者說去了哪裏?

    在中轉島東南?

    要是如此,那麽白華偉是在利用第六十一特混艦隊吸引對手的注意力,等待能夠一舉殲滅紐蘭艦隊的時機到來。

    這很符合白華偉的風格。

    在中轉島西南?

    與第六十一特混艦隊在一起,也不是沒有可能。兩支特混艦隊在一起,哪怕是進行正麵決戰,也有足夠的勝算。

    比較保守,算得上中規中矩。

    從中轉島西邊北上?

    這麽安排,那就是尋找紐蘭艦隊進行決戰,而且通過決戰來扭轉戰局,並爭取一舉打垮紐蘭海軍。

    當然,風險也很大。

    對這3種情況,斯塔克沒有做出判斷,不過做了相應的部署,對部署做了調整。

    昨天晚上,他就給第52特混艦隊下達了一道命令,南下到達第51特混艦隊之前所在的海域,擔負起為登陸部隊提供防空掩護的重任,並且做好在關鍵時刻跟梁夏艦隊進行決戰的準備。

    關鍵就是,讓第52特混艦隊去頂替第51特混艦隊。

    此外,他還給登陸部隊下了命令。

    在接下來的幾天裏,保持進攻的勢頭,不過得適當降低進攻強度,著手加強灘頭陣地的防禦部署。如果戰場局勢發生了重大轉變,就得在艦隊掩護下有秩序的撤離中轉島,至少得由攻轉守。

    這些安排,無一不是在為艦隊決戰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