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內部鬥爭

字數:7454   加入書籤

A+A-




    紐蘭共和國暗中跟梁夏帝國協商,讓迪迦拉的心情變得十分糟糕。

    去會議室宣布散會之後,迪迦拉又回到了書房,並且讓秘書去把西部戰區司令,前不久才獲得晉升的查吉特上將留下來。

    在梵羅陸軍中,查吉特算得上是迪迦拉的心腹。

    道理也很簡單,在迪迦拉當上總理的時候,查吉特還是陸軍少校,而在此後的幾年之內就躥升為陸軍少將。雖然此後的幾年表現平平,在大戰爆發之前才晉升為中將,但是隻過了短短的幾個月,就再次獲得晉升,隨後就在迪迦拉的安排下,以陸軍上將的身份出任西部戰場總司令。

    顯然,這並不是一個值得羨慕的位置。

    之前已經說過,主戰場是在西北,西部戰場隻起到銜接作用,而且跟相鄰的三個戰場有扯不清的關係。

    說得嚴重一點,西部戰場本身就是梵羅陸軍內部權力結構的縮影。

    部署在以齋普爾為中心的北部防區的作戰部隊,有一部分是來自西北戰場,而且高級軍官或多或少跟西北戰場的作戰部隊有關聯。部署在南部防區,特別是烏代布爾附近的作戰部隊則主要來自南部戰場,大部分官兵來自南方省份,僅孟賣籍的官兵就占到了三成。部署在科塔的作戰部隊則主要依靠北部戰場,不但很多官兵來自岡伽羅平原,就連給養物資也高度依賴北部戰場。

    雖然主力部隊幾乎全都部署在齋普爾附近,即西北派係占了多數,但是並不表示能夠讓南方派係與北方派係的部隊俯首帖耳。事實上,派係之爭一直都是梵羅陸軍最為嚴重的內部矛盾。

    由此導致的結果是,戰場司令部下達的命令在齋普爾之外未必能得到執行。

    要說的話,這也是迪迦拉不願相信軍方將領的關鍵所在。

    對那些來自貴族階層的高級將領來說,頭號目的並不是打贏戰爭,而是如何在戰爭當中獲得好處。

    不止現在,而是在過去數千年裏,一直都如此。

    其實,這也是南方次大陸的特色。

    不管是被來自北方的雅利安人所征服,還是在瘸子帝國統治時期,乃至被布蘭王國的殖民者奴役,這片土地上的人,依然按照出身來劃分高低貴賤,居於統治階層的貴族永遠都是貴族。

    當然,迪迦拉也不例外。

    甘巴拉家族是南方次大陸上曆史最悠久的貴族之一,能追溯到1000多年之前,而且始終都是統治階層的核心成員。

    換句話說,如果能夠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那些掌握著梵羅國命脈的家夥並不介意輸掉這場戰爭,哪怕得像幾百年之前那樣,遭受外來強權的統治,畢竟受苦受難的永遠都是最底層的賤民。

    其實,這也是梵羅國立國數十年,至今沒有實現工業化,甚至連工業化門檻都沒摸到的關鍵所在。

    阻撓工業化的主要力量,就來自掌握著國家命脈的貴族階層,尤其是控製著大量土地的各大家族。

    說得難聽一點,貴族階層通過控製土地就能夠剝削其他階層,獲得豐厚的收入,過上富足的生活,還能夠利用掠奪的財富建立用來保護自身利益的武裝力量,還有什麽理由推進社會改革呢?

    換種方式來說,改革成功了,那還是統治階級,如果改革失敗了,就可能失去一切。

    既然無法獲得更多好處,自然沒必要進行改革。

    關鍵還有,工業化的基礎是大批能夠參加社會大生產的工人。

    這意味著,必須得提高國民素質,讓更多的人接受教育。

    新興的工業國,無一例外的都是通過發展教育,在短短的幾十年之內,完成了傳統工業強國用上百年,甚至數百年才實現的產業革命。梵羅國要想成為工業強國,同樣需要加大在教育上的投入。

    隻是,受過教育的工人,不僅僅是產線上的勞動者,更加是社會製度變革的推動者。

    顯然,產業工人天生就是封建統治階級的死敵,而且產業工人必然會采取行動維護自身利益。

    正是如此,梵羅國的義務教育搞了幾十年,至今都沒有能夠全國推廣,有超過80%的國民是文盲。

    連工人都沒有,工業化從何談起?

    如果還是過去的那一套,也就是布蘭王國那樣,通過殖民統治掠奪資源與財富,問題還不大。畢竟在遭受布蘭王國殖民統治之前,南方次大陸就沒有統一過,而且絕大部分時期都遭到外族奴役,而各個大家族依然活得好好的,並沒有說因為遭到外族的奴役就完全沒辦法活下去了。

    要說的話,布蘭王國的殖民統治,反到給貴族帶來了巨大的好處。

    不說別的,來自布蘭王國的先進武器裝備,讓居於統治地位的貴族階層擁有更加強大的暴力機器,從而在內部階層鬥爭當中獲得絕對優勢,讓遭受統治的底層賤民完全喪失了反抗能力。

    此外,一個位於更高層級的統治者的出現,還有效緩解了統治階層的內部紛爭。

    也就是在布蘭王國殖民統治時期,以大家族為基礎的土邦的勢力範圍才穩定了下來。

    跟過去幾千年相比,布蘭王國統治的200多年,其實是南方次大陸最穩定與繁榮的一段時期。

    至少對居於統治地位的貴族來說,這200多年簡直是生活在天堂裏麵。

    可惜的是,這已經成了曆史,而且曆史絕不會重演。

    早在100多年之前,也就是梁夏帝國首次奪得梵炎洋的霸權之後,南方次大陸的貴族階層就發現,這個新來的強大存在,跟布蘭王國截然不同,其掠奪的對象不是資源與財富,而是更加本質的東西。

    開發資源與創造財富的勞力!

    當然,土邦統治者也在其中。

    關鍵就是,跟位於最底層的賤民相比,統治者的數量實在太少了,根本就滿足不了新霸權的胃口。

    此外,梁夏帝國並沒有承認貴族的統治權,也沒想過發展代言人,或者說通過貴族來掠奪資源與財富。

    要往根本上講,梁夏帝國在南方次大陸退信的不是殖民統治,是民族解放運動!

    也就是在此後的幾十年,即第一次全球大戰爆發前,梁夏帝國帶來的影響,讓南方次大陸的開明貴族認識到了民族獨立的重要性,並且產生了獨立建國,以及實現民族全麵統一的思想。

    甘巴拉家族就是首批支持民族獨立運動的開明貴族之一。

    隻是,開明貴族隻是極少數。

    道理也很簡單,隨著民族獨立運動到來的必然是翻天覆地的社會變革,而貴族階層依賴的統治秩序肯定會土崩瓦解。哪怕貴族階層能夠依靠積累的財富,以及比財富更加寶貴的知識與文化,抓住社會變革的機遇,也不等於說,所有的大家族都能在新的統治階層裏麵獲得一席之地。

    其實,絕大部分傳統貴族會被這場大變革淘汰,淪落為統治對象。

    顯然,這才是梵羅國的統治階層不願向梁夏帝國俯首稱臣的關鍵所在。

    核心問題,其實非常的簡單。

    放眼全球,隻有梵羅國,準確說是南方次大陸,擁有能讓梁夏帝國再上一層樓所需的勞動力。

    不要忘了,梁夏帝國至今都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

    龐大的人口規模既帶來了巨大的好處,比如全球第一的工業實力,無與倫比的戰爭潛力與超強的發展動力;也產生了一些很難解決的問題,比如沒有一個國家能承接梁夏帝國進行產業升級轉移出來的低端製造業,更別說提供完成產業升級所需要的市場。由此導致的結果就是,梁夏帝國的產業升級一直進展緩慢,而且隨著生產力發展,貧富差距導致的內部矛盾變得愈發嚴重。

    具體來說,梁夏帝國既有最尖端的高科技產業,也有大量勞動力密集型的輕紡工業。

    毫無疑問,航空工程師的薪酬肯定遠遠的超過紡織工人。

    雖然梁夏當局通過稅收、政策等手段,消除與縮小貧富差距,但是最多也就隻是暫時緩解了社會矛盾,並沒有完全解決矛盾。關鍵是,梁夏當局的幹預行為,到最後還是得由社會買單。

    最明顯的影響,也就是逼迫本土企業向外轉移,特別是低薪酬製造業。

    要說的話,早在幾年前,梁夏帝國“產業空心化”的問題已經顯現了出來。隻是在周湧濤住進首輔官邸後,開始致力於軍事改革,通過軍事建設來加大社會投入,才沒有讓“產業空心化”的問題變得更嚴重。

    當然,這種非正常狀態肯定無法長久維持下去。

    在根本上,依然需要加快產業升級的步伐。

    那麽,就必須為推動產業升級開辟一個足夠巨大的海外市場,而且這個海外市場必須同時承擔起接收低端製造業的重任。

    簡單的說,就是得有足夠多的能參與社會大生產的工業人口。

    顯然,這隻能是南方次大陸。

    關鍵還有,為了能夠更加有效的控製這個市場,唯一可行的辦法,也就是讓南方次大陸重回土邦時代,分解成數個,甚至數十個國家,再通過一個鬆散的軍事政治聯盟把這些分散的市場整合到一起。

    其實,這也是梁夏帝國不肯放過梵羅國的關鍵所在。

    對此,迪迦拉有非常清楚的認識,而且早就意識到,不管是開明貴族,還是那些守舊的貴族,都不可能在梁夏帝國的統治下獲得立足之地,而且延續了數千年的梵羅文明,都很有可能就此消亡。

    不要忘了,梁夏帝國同樣是擁有數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而且在絕大部分時候都保持著大一統的局麵,其文化基本就沒有斷裂過。單純從民族文化的角度看,梁夏帝國才是真正的傳統帝國。

    可想而知,伴隨著資本、產業與技術一起到來的還有文化與思想入侵。

    要說的話,文化與思想入侵早已到來。

    在第二次全球大戰之後,在梁夏帝國的大力推動下,東方文化已經蓋過了西方文化,成為世界文化的主流。

    不說別的,梁夏語就以“使用人口最多”為由,在戰後取代了布蘭語,成為全球第一通用語。

    至於流行文化,更不用多說。

    顯然,對梵羅國的統治階層來說,這肯定不是好事。

    關鍵就是,在布蘭王國殖民統治200多年,加上曆史的慣性,梵羅國的民族文化更加傾向於西方。受到客觀因素的限製,特別是地理隔絕,哪怕同在巨大陸,梵羅國與東方文化的往來都不是很密切。事實上,在過去幾千年裏,反到是梵羅國在影響東方文明,比如發源於南方次大陸的佛教。

    正是如此,在第二次南方次大陸戰爭之後,梵羅國曆任總理全都竭力主張跟紐蘭共和國結盟,依靠外來援助對抗強大的梁夏帝國,保護本國的核心利益,尤其是在南方次大陸上的霸權地位。

    與之前的總理不同的是,迪迦拉表現得更加的積極主動,還直麵核心問題。

    不管跟誰聯合,梵羅國要想發展壯大,都必須以自身發展為根本。

    那麽,就必須進行社會改革。

    僅就國內改革而言,迪迦拉的頭號敵人並不是梁夏帝國,而是國內那些掌握著實權,身居高位的保守分子。

    其中,又以軍隊的高級將領為主。

    顯然,這也是迪迦拉不惜上演苦肉計,也要把梵羅國帶入戰爭的關鍵所在。

    隻有一場規模最夠大的戰爭,才能讓迪迦拉獲得深入軍隊權力核心的機會,從而消除改革的主要障礙。

    當然,涉及到國本的改革肯定是任重道遠。

    雖然通過之前那出鬧劇,迪迦拉已經解決了一大批高級將領,基本上控製了西北戰場的作戰部隊,但是從大局出發,特別是為了保持國內局勢穩定,迪迦拉沒有把矛頭對準另外三個戰場的作戰部隊。

    關鍵還有,在當時也沒這個能力。

    迪迦拉現在能夠控製的,其實也就隻是西北戰場的作戰部隊。

    就算梵軍主力,特別是陸軍的主力部隊幾乎全都在西北戰場,可是就大局而言,其他三個戰場也非常重要。

    其中又以西部戰場為主,或者說現在得以西部戰場為主。

    在控製了西部戰場之後,才能插手南部戰場與北部戰場!

    正是如此,迪迦拉才重用查吉特。

    雖然查吉特的家族是中央邦的頭號大地主,在岡伽羅河南岸擁有數千萬畝土地,但是其政治立場跟甘巴拉家族相似,都支持改革,相信能夠通過改革讓國家發展壯大,並且獲得更多的利益。

    關鍵,其實就是查吉特家族在中央邦的影響力。

    讓他出馬,至少能夠獲得北方派係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