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第 100 章
字數:18810 加入書籤
其實早在寶福公主出嫁之前, 大概是在皇帝為薛家平反之後, 顏太後的身體就一直不大好。
這次卻正是趕在皇帝千秋的時候,突然間毫無預兆地厥了過去。
皇帝震驚,當下陪著太後回到了永福宮,急召太醫來診治。
太醫診斷後, 說太後是肝火內鬱,血浮氣燥, 卻又給風邪所侵, 所以內外冷熱交煎, 一時氣息不暢導致昏厥。
於是急忙開方子給藥,不多會兒藥煎好後, 宮女喂給太後服用,又等了半個時辰, 太後才緩緩醒來。
正嘉略鬆了口氣:“太後可覺著好些了?”
宮女扶了太後起身,太後目視前方,臉上有些迷惘之色, 竟好像沒聽見皇帝的聲音。
正嘉覺著她神情不對, 便喚道:“太後?”回頭又示意太醫上前。
此刻顏太後聽見動靜,便回過頭來, 但是目光呆滯, 並不是看著皇帝,而是胡亂掃視別的地方。
正嘉心中微驚, 這會兒太醫上前要給太後請脈, 才跪下, 旁邊宮女扶著太後的手,太後受驚一般將手抽回:“誰?幹什麽?”
在場眾人都驚的怔住了,不知太後為何如此。
太後皺皺眉,厲聲喝道:“為什麽不點燈?黑漆漆的是要幹什麽!”
這會兒乃是大白天,太後竟突然說出這話,伺候的宮女太監麵麵相覷,旁邊的嬤嬤忙道:“娘娘,天還沒黑呢,您、您怎麽了?”
太後呆了呆,然後閉上雙眼又睜開,可仍是什麽也看不見,她舉手揉了揉眼睛,好像不相信,反複幾次,終於失聲叫了起來:“為什麽……為什麽哀家看不見了!”
正嘉在旁邊目睹這情形,喝命太醫:“太後是怎麽了!”
太醫本要請脈,隻是太後受驚過甚,不容別人近身。直到聽見皇帝的聲音,才胡亂地轉頭亂掃,一邊叫道:“皇帝,皇帝!”
正嘉隻得上前,抬手將太後的手握住:“太後,朕在這裏。”
顏太後一震,下意識地握緊了皇帝的手:“皇帝,哀家……哀家的眼睛怎麽了?”
正嘉道:“太後不必著急,先讓太醫給您請脈。”
太後張皇:“哀家看不見了,不知道是誰在身邊。”
正嘉道:“您不用驚慌,朕在這裏,太後不會有事的。”
這會兒太醫總算探手替太後診過了,良久撒手,問太後道:“敢問娘娘覺著如何?”
太後略微鎮定了些,道:“我覺著……一陣陣的眩暈,頭好像重了百倍,又像是給人捶過一樣,悶痛的很。”
太醫聞言,後退磕頭道:“皇上,按理說先前娘娘服了藥後,那股交雜的風邪該化開了,所以娘娘才能醒來,但不知為何,此刻臣察覺娘娘體內另有一股寒毒,按照娘娘的症狀說法,應該是這寒毒竄流上衝,導致頭部的經絡不暢,娘娘突然間目不能視物,隻怕是這個原因。”
正嘉道:“什麽寒毒?”
太醫道:“這個臣便不得而知了,還要再細看才知道。”
於是正嘉便命太醫院會診,務必將太後的眼睛盡快治好。
而就在太後調養料理的時候,含章宮裏,卻也突然傳出了消息,原來是莊妃娘娘也病倒了。
因為大家都忙著太後的事,太醫院隻分出一個太醫前去查看。
宮內的妃嬪多數身體嬌弱,何況如今是多事之秋,太醫隻當莊妃娘娘是小患而已,來至含章宮診脈之後,才要開藥方,突然間發現異樣。
原來莊妃的病症,竟跟太後差不多,太醫吃驚之下忙稟告院首,因為太後的前車之鑒,一時並沒有如同為太後診治般開方子。
這件事很快便稟奏了皇帝。
而後宮之...中,太後雖醒卻盲了雙眼,至於莊妃,因為並沒有服藥,所以仍是昏迷之中。
眾人一籌莫展的時候,有人提議請和玉仙長來給太後和莊妃看診。
莊妃人在昏迷之中無法抉擇,太後卻大發雷霆,罵道:“到底誰才是太醫?這宮內幾時又多出一個女太醫來了,若是事事都要她來出麵,那太醫院養著你們這些閑人做什麽?”
於是眾人不敢當著太後的麵兒多嘴。可從薛翃進宮,為寶鸞治病開始,太醫院裏的人便跟她熟絡起來,自有些交情,雖不敢再對太後提起,暗中卻悄悄地詢問薛翃,看看能不能有些眉目。
先前若是有宮內的人生病,薛翃從來不肯推卸,自然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也往往地藥到病除,但是這一次,她卻突然三緘其口。
給太醫們催問的著急了,薛翃說道:“各位不是不知道‘望聞問切’的道理,照你們所說的症狀,竟是極為微妙的,且那是太後跟莊妃娘娘的貴體,我實在不能隻憑三言兩語就做決斷。”
劉太醫道:“仙長向來跟含章宮的莊妃娘娘交好,怎麽坐視不理?若是肯去含章宮一見,自然是再好不過的。”
“太後的話我也聽說過了,我雖然略通醫術,但畢竟是越俎代庖,若是能治好,或許沒什麽,但如果有個差錯,我的罪過自然就大了,”薛翃點頭說道:“各位大人,別再為難我了。”
等眾人都退了之後,寶鸞說道:“和玉,你真的不管莊妃娘娘了嗎?”
薛翃道:“寶鸞怎麽這麽問?”
寶鸞道:“我隻是覺著,如果莊妃娘娘不好了的話,她生的弟弟……就跟我和姐姐、還有去世的三妹妹他們當初那麽可憐了。”
薛翃心頭一震,抬手在寶鸞頭上輕輕撫過,良久,薛翃才說道:“別擔心,他們不會有事的。”
話雖如此,薛翃卻仍是沒有去過永福宮或者含章宮,甚至在太後跟莊妃病倒後的第二天,薛翃向皇帝請旨,要帶寶鸞公主出宮往城外的清虛觀進香祝禱。
皇帝聽了薛翃所說,問道:“為什麽選在這個時候出宮?”
薛翃道:“宮內是非太多,最近我也心浮氣躁,時常覺著眼前耳畔不淨,去往道觀裏走一遭,或許能夠耳聰目明些,也讓靈台重新清明。”
正嘉道:“朕還想讓你畫幾張符籙作為平安福呢,沒想到你竟還要去拜神。”
薛翃笑道:“這就叫做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
正嘉給她一句引得也苦笑了,旋即又哼了聲:“聽說太醫們叫你去給太後跟莊妃看診,你不肯?這是為什麽?”
薛翃道:“治好了無功,治不好有罪,而且太後發話了不許我插手,我又何必上趕著呢。”
“這不是你一貫的脾氣,若是當初才進宮時候的你,隻怕早就去了含章宮了。”
“此一時,彼一時也。”
“是啊,”皇帝長歎了聲:“既然你想去道觀,那就去一趟吧,寶鸞也是可憐,從出生就沒出過皇宮,正好兒你帶她出去走走,隻是有一件,早去早回,不得有違。”
薛翃謝恩。
從養心殿出來,一路往外,鄭穀親自陪她而行,且走且說:“您為什麽選在這個時候出宮?”
薛翃道:“靜靜心,順便避一避風頭也是好的。”
鄭穀微笑看她一眼道:“您是察覺了什麽嗎?”
“公公呢?”
鄭穀揣著手,歎道:“自打皇上給薛家平反開始,太後就氣不順,鬱結五內這會兒發作,也是有的。隻是莊妃的病未免來的蹊蹺,兩個人是同樣的症狀,那就難說了。”
世間的病症千千萬,但是在這後宮之內有兩個人突然得了同樣的病,若非是險惡的傳染疾病,那麽原因仿佛隻有一個——中...毒。
鄭穀望著薛翃,薛翃當然也聽出他的弦外之音:“公公當然知道,我之所以不插手這件事的原因。”
鄭穀說道:“是。不沾手是好的。何況皇上也沒有發話呢。”
薛翃點頭,也微微一笑道:“公公最知道皇上的心,難道皇上是在懷疑我嗎?”
如果是往常,這會兒正嘉隻怕早吩咐了薛翃幫著看一看太後跟莊妃的病,但就算太醫院的人向著皇帝說了此事,正嘉也並沒有答應讓薛翃看診。
鄭穀見她已經猜著了,便躊躇了會兒,才道:“其實皇上未必是懷疑您,隻不過那是太後,是皇上的親生母親,自然是有些關心則亂的。”
薛翃笑了笑。
此時左右無人,隻有入秋後的風,一陣賽一陣的冷。
兩個人目光相對,鄭穀道:“我該回去了,仙長這次出宮,可要多多留心。平安出去,順利回來。”
薛翃見他要走,才道:“公公。”
鄭穀回身,薛翃道:“我有一句話,想問公公……倘若這才太後的病好不了的話,皇上,會如何?”
鄭穀一震,忙笑道:“仙長,這可不能玩笑。”
薛翃道:“畢竟病來如山倒,誰能說的準呢?公公最懂皇上的心意,不妨告訴我,若太後不治而亡,皇上會如何?或者說,皇上將怎麽對我?”
鄭穀生生地咽了口唾沫,然後笑道:“您可難住我了,一來這種事不好假如,二來,主子的心意如海深,我們做奴婢的哪裏能揣測到萬一?且若說了解主子的人,仙長又何必問別人,隻怕沒有人比您心裏最清楚。”
薛翃一笑,轉身去了。鄭穀目送她的背影,終於轉身拾級而上,進了養心殿內。
今日是個陰天,這殿內的光線也格外暗淡,雖然燃著燈,仍是令人覺著眼前不爽快,鄭穀命小太監進內多點些燈火,自己看看時辰,上前拜見皇帝。
“主子,是時候進金丹了。”
正嘉坐在龍椅上,整個人一動不動,隻有風吹動他的袍擺,跟垂落的長發,袖口。
鄭穀抬眸看他一眼,不敢再出聲,隻是躬身站著。
良久,正嘉才說道:“她怎麽說?”
鄭穀聞言,便回答道:“無非是說……宮內雜亂,出外避避嫌之類的。”
“還說什麽了,都說出來,”正嘉並不抬頭,卻仿佛能看穿一切,“她都說了什麽,一句也不要隱瞞!”
鄭穀心頭凜然,他定了定神,終於把方才跟薛翃在殿外的對白都一一告知了皇帝。
正嘉沉沉地聽著,在聽到鄭穀說“若太後不治而亡”的時候,嘴角猛然牽動:“她真這麽說的?”
鄭穀盡量用委婉的口吻回答道:“仙長隻怕並沒有別的意思,她也隻是問問罷了。”
“她在試探你,也是在試探朕。”正嘉眉頭緊蹙,幽幽地歎了聲。
鄭穀遲疑著,終於忍不住道:“皇上真的疑心……太後跟莊妃的病是仙長所為嗎?”
皇帝不言語。
在皇帝身側,博山爐內的煙氣本來隨著窗外的風而搖曳,在這會兒,卻突然有些淩亂。
那是皇帝的呼吸突然加重了的緣故。
鄭穀自然看了出來,本來在這時候他該識相地不再插嘴,但是……
鄭穀低聲道:“其實,這會兒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照奴婢的淺見,仙長不太可能像是做這種事的人。”他的聲音很輕,輕的就像是博山爐內冒出的煙氣,給風一吹就會散開,消失無蹤。
但是對皇帝而言,這話卻是釘子一樣尖銳。
“她像是哪種人?”皇帝垂著頭問,字字冷沉,擲地有聲,“你能看出她是哪種人嗎?現在,連朕也看不出來。”
... 鄭穀深深低頭。
皇帝又道:“朕明知道給薛家平反太後會不高興,還是這麽做了,過去的事了,朕本來不想麻煩的又翻出來,可為什麽非要興師動眾,除了朕心裏還惦記著端妃的那點好,就是為了她了。”
皇帝的聲音突然提高了些,像是做了好事卻受了委屈的孩子,在為自己鳴不平。
鄭穀咽了口唾沫:“是……皇上還特追封了端妃娘娘為純湣皇後,宮內的人都在稱讚皇上聖明呢。”
“宮內的人稱讚有什麽用,太後卻更不高興了。”皇帝說。
鄭穀語塞。
“朕從來沒有這麽煩心過,為了她!”正嘉深深呼吸,陰陰沉沉的目光逡巡無措,又道:“但是朕、朕總覺著抓不住她,越來越猜不透她了。”
鄭穀微微地有些震驚,他自然最清楚皇帝的為人,這是天底下最睿智英明,卻又最薄情寡恩的君主,夫妻,子女,都打動不了他,唯有對太後還存著無可撼動的孝敬之心。
但是這份孝敬之心,卻因為對一個女子的濃烈的喜歡,產生了一絲裂縫。
而皇帝此刻的情形,卻很像是動了情的無措少年般,有些患得患失起來。
鄭穀恍惚失神的時候,皇帝道:“你可知道太醫院這幾天追查太後跟莊妃病倒的原因,查到了什麽結果?”
這件事,皇帝交給了東廠的張相,聯手慎刑司,並太醫院一塊兒細查,把太後跟莊妃這月餘中每天的飲食起居,接觸之物等,事無巨細盡數查了個明明白白。
鄭穀道:“奴婢……不知道。”
皇帝道:“莊妃跟太後的飲食很不一樣,所到的地方碰觸的東西自也不同,他們之間最大的共同點,是那個九仙薯蕷煎!”
鄭穀雖然早有準備,但親耳聽見,仍是驚了一跳:“這個,是和玉仙長送給莊妃娘娘的方子,娘娘用著很好,才給太後娘娘用了的,可是……這麽長時間來一直都沒有問題,怎麽會出事兒呢?”
皇帝說道:“不知道,正經醫理藥理上的事,不是朕所能參透的,太醫院他們也還在細查。”
鄭穀略略鬆了口氣:“雖然是這樣,但也未必真的是這方子的問題,畢竟是道家良方,據說也是有典籍可查的,太醫院的人還曾細細看過,配藥之類都是好的。再者說,倘若仙長有意害人,也不至於這樣肆無忌憚的動手。”
皇帝聽了這一番話,臉色稍微好轉了點:“是啊,朕也是這麽想的。”
鄭穀心頭一動,突然想:皇帝其實也是不想承認是九仙薯蕷煎出的問題,皇帝的心裏……其實是認為、或者盼著此事跟和玉無關的。
兩人說過了此事,正嘉道:“明兒和玉出宮,要多派些人跟著,免得又出糟心的事兒,就讓江恒……”
不期然說出這個熟悉的名字,皇帝跟鄭穀都是一愣。
然後正嘉輕歎了聲:“罷了,讓那個什麽季驍……調派些人手跟著吧。”
鄭穀應承,皇帝這才徐徐起身,道:“去永福宮。”
***
鄭穀陪著皇帝來至永福宮,卻見門口站著兩個麵生的小太監。
鄭穀手下的內侍過去一問,回來道:“是大皇子殿下正在探望太後娘娘。”
皇帝聽了,下輦入內,鄭穀則吩咐永福宮的人不用聲張,又讓跟隨的侍從們都等在殿外,不得入內。
皇帝隻帶了鄭穀一個人,徐步進了永福宮的正殿。
一路望內,將到太後寢殿的時候,遠遠地看到太後的伺候人等都在門口,因見皇帝來到,正要行禮通稟,早給鄭穀先製止住,又命眾人都退了下去。
皇帝走到門口,正欲入內,便聽到裏頭太後的聲音,道:“琮兒,哀家的眼睛看不見,但偏是這樣,握著你的手,...就覺著你仍是以前小小的時候,那樣活潑伶俐地在哀家膝邊上玩鬧。”
自打皇帝成年,就很少聽見太後這樣關切動情的聲音,如今聽到,那原本深邃的眸子裏忍不住也泛出了一絲對於過往的惆悵感傷。
裏頭西華道:“可惜那些事我都不大記得了。”
太後慈愛地說道:“不要緊,祖母都給你記著呢,你那些可愛的樣子,祖母從來都忘不了的。以前以為你遭遇了不測……每次想起來,就像是有人用冰錐子插著我的心一樣。”
太後說到這裏,眼中湧出淚來,她試探著撫過西華的臉:“還好你回來了,真真是蒼天有眼。”
西華道:“太醫讓您老人家不可大喜大怒,要好生休息身子才好早些好轉。”
太後道:“好轉?哼,遲早晚哀家會給氣死,縱然不給氣死,也會給她害死。”
西華當然知道她說的是誰:“太後……”
太後摩挲著,緊緊地握著西華的手:“琮兒,我知道你原本跟她是一塊兒的,隻是,你跟她的身份畢竟不同,你是高貴的皇子,你也是最像皇上的人,若是皇上喜歡你,將來一定是你繼承大統。而她,一個賤人,用下/流的手段魅惑你父皇,甚至讓你父皇跟哀家離心……”
太後雖然看不見,卻覺著西華的手一抖,她忙握的更緊了些:“哀家這次的病,十有八/九跟她脫不了關係!這如果是放在以前、或者換了別的什麽人,你父皇那脾氣,哪裏會有二話,立刻就將那罪魁禍首處置了!如今倒好,他仍是寵愛有加,他心裏哪裏還有我這個太後。琮兒,你千萬要清醒,不能受任何人的蠱惑,知道嗎?尤其是她,你一定要遠離著她,明白祖母說的話了沒有?”
許久,西華垂頭道:“太後,我明白。”
門口處,皇帝不期然聽了這一番話,垂了眼皮,默然無言。
他本是要進內的,此刻卻打消了這份心意,正轉身要走,卻聽太後又道:“對了,我這裏還留著些以前你最喜歡的小玩物呢,不知道你還記不記得。”
太後說著,回身,摸索著把枕頭旁邊的一個匣子抱了過來,打開說道:“琮兒你看看,你還記得嗎?這裏頭你最喜歡的……”
太後回憶往事,臉上重又帶了喜歡的笑。
但是門口的皇帝卻看得清清楚楚,就在太後打開匣子的瞬間,西華眉睫微動,接著探手入內,竟從匣子裏取了一個小小地金如意出來。
他擎著如意放在眼底,眼中浮出了久違的淡淡笑意。
此時太後兀自目視前方,念叨著說:“琮兒,我記得當時你最喜歡的就是那個小雲頭如意了,那會兒你抓周的時候一把抓到的便是這個……像是在底下,你找找看,有沒有?”
***
如正嘉所說,寶鸞是第一次出宮。從薛翃口中得知這消息後,寶鸞高興的一夜無法入眠。
次日早上起身,兩人坐了宮車出太和門,果然見鎮撫司季驍帶了百餘人在宮門口等候。
寶鸞已經按捺不住從車窗口往外瞧,突然見這般陣仗,嚇得又縮回來。
薛翃瞧了一眼,不以為意,把寶鸞抱了抱:“別怕,這些是護著咱們的人。”
馬車出宮門,一路沿著長安大道往前,漸漸到了鬧市,寶鸞緊張地靠著薛翃,又是新奇,又有些畏懼:“和玉!好多人!他們在幹什麽?”
對那些酒樓,路邊的攤販,各色琳琅滿目的貨品之類,寶鸞一無所知,這裏沒有宮內的冷寂跟規謹,卻滿是令人吃驚的沸騰跟熱鬧。
薛翃垂頭看著滿麵通紅的寶鸞,女孩子的雙眼瞪得圓圓地,很快,畏懼從眼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迫不及待的盼望,時不時看到新奇的東西,她都抓著薛翃讓她跟著看,又問是何物,整個人趴在車窗...邊上,好像要從這小小地宮車內飛出去,仔仔細細地把這個世界看個夠。
薛翃撫著寶鸞的背,心中又是欣慰,又覺酸楚。
直到馬車要出城門了,寶鸞還是意猶未盡,貪婪地打量著外頭的每一寸風景,路過的每一個人,乃至那高高地城門。
薛翃把她抱了回來,撫著她的額頭道:“寶鸞,還記得當初我問你的話嗎?”
寶鸞正高興著,昂首笑嘻嘻地問:“什麽話?”
薛翃道:“我曾說過,也許可以帶你回貴溪,帶你離開宮裏,到宮外生活……如果是那樣的話,你可願意嗎?”
寶鸞略一猶豫,然後想到方才所見所感,立刻點頭道:“願意!”
薛翃笑道:“真的願意?如果出了宮,你就不是公主了。”
“我不當什麽公主,我願意在外麵,”寶鸞回答,又握著薛翃的手道:“隻要跟你在一塊兒。”
薛翃一愣,寶鸞突然想起一件事,滿臉興奮道:“和玉,你帶我去滇南,帶我去找哥哥好嗎?”
薛翃道:“想寶福了嗎?”
寶鸞點頭。
薛翃道:“會見到的。”
寶鸞像是吃了一顆極甜的糖,把頭靠在薛翃懷裏:“和玉。你真好。”
薛翃垂眸望著懷中的女孩子,若寶鸞這會兒抬頭,就會看到她滿目的溫柔。
寶鸞陶醉於這種自由自在,安安穩穩的感覺,喃喃道:“和玉,如果沒有你,隻怕我早就死了呀。以後咱們就在一塊兒,再也不分開了好不好?”
薛翃咽了口唾沫,把頭轉開,寶鸞自顧自又道:“我之前跟姐姐說,抱著你的時候,就好像跟母妃……不對,是跟母後在一塊兒一樣,和玉……”
她突然覺著有什麽打在自己的臉上,寶鸞一愣睜開雙眼,卻見薛翃轉開頭,笑道:“公主快看,咱們出城了。”
寶鸞本正疑惑,被薛翃一指點,便又忙爬起身來,趴在窗口處往外看。
薛翃咳嗽了聲道:“方才你所見的隻是城內的一部分而已,這城外的天下,有比京城更廣闊千萬倍,更好看千萬倍的地方。”
寶鸞想象不出來,發自內心地感歎道:“那該有多大啊。”
她從來沒出過宮,方才見過京城,已經驚歎不已,如今更聽說這個,越發心曠神怡,心向往之,恨不得立刻千山萬水走遍。
車駕轉過山道,停在清虛觀前。
薛翃下地,又接了寶鸞出來。寶鸞的雙腳踩在宮外的土地上,忍不住有些發抖,又看看周圍,更是畏懼,便躲在薛翃身後。
這會兒清虛觀裏的道士已經出來迎接,薛翃握著寶鸞的手,領著她一步步往觀內而行。
照例先拜過了三清道尊,同觀內道者閑話三兩句,道士引著兩人從前殿往後而行,邊瀏覽觀中景致。
在道觀之後的院子裏,卻種了有十幾棵的銀杏樹,秋日正是銀杏大好的時候,放眼看去金黃色一片,閃閃爍爍,陽光下宛若仙境。
寶鸞先喜歡的撒開手,跑了進去,仰頭看著高高地銀杏,揚著手打轉,又俯身捉了些樹葉子在手中玩。
這會兒,有一個道士打扮的走到薛翃身邊,行了個稽首禮:“您來了。”
薛翃道:“安排好了嗎?”
“已經都安排好了。可以立刻帶了公主走。”
薛翃回頭看了看寶鸞,卻見小家夥已經撒腿在銀杏林子裏撒歡起來。薛翃猶豫片刻:“不著急,再等一會兒。”
那邊寶鸞撿了許多銀杏葉子,又叫道:“和玉,快過來呀。”
薛翃身不由己地走前兩步,寶鸞眼中流露頑皮的神色,然後猛然向著她把手中的銀杏葉子灑落。
那一片片金黃色的葉片從天...而降,閃閃爍爍,美極了。
薛翃抬頭,雖然是笑著,眼角卻有淚悄然無聲地斜入鬢中。
寶鸞撲過來,抱著薛翃的腿,仰頭看著她撒嬌:“和玉,今天真是我最高興的一天了。”
薛翃低頭,輕輕地撫過小公主明淨的額頭。
她無意中失去了一個孩子,有三個女兒。
卻因為她自己的原因,害了最小的公主早夭。
這始終是她心中最不能容忍,也最不能淡忘的。
她是死過一次的人了,可以什麽都不用在乎。
如今唯一最在乎的、最大的心願,是希望寶福跟寶鸞兩個,從此快快樂樂,無憂無慮的過活。
正如薛翃之前跟寶福說過的。不用擔驚受怕,也不用看人眼色。
薛翃深深呼吸:“寶鸞。”
小公主察覺了她的異樣,慢慢睜開眼睛:“嗯?”
薛翃道:“你別怕,隻聽我說。我現在叫人帶你走,這人會帶你……去見寶福。”
寶鸞聽著,眼中驚喜交加:“真的?”
薛翃點頭:“嗯,隻要你乖乖聽話。很快就能見到你姐姐。”
寶鸞幾乎歡呼,卻又忍住,忙握住薛翃的手,小聲道:“那咱們快走吧。”
薛翃屏住呼吸:“我、我暫時不能跟你一塊兒走。”
寶鸞一愣,臉上的喜色頓時收起來:“為什麽?”
薛翃道:“我還有一件事兒沒有做完,寶鸞先去。等我做完了事兒,再去找你們。”
寶鸞皺眉,她盯著薛翃的眼睛,像是在分辨她所說是真是假,然後寶鸞道:“不,我不。”她目不轉睛地看著薛翃:“我要跟你在一起。要走一起走,你要不走,我就也不走。”
薛翃原本就有些情難自已,聽了寶鸞的話,眼睛迅速泛紅。
“寶鸞……”薛翃盡力克製:“你……”
寶鸞卻根本不聽她說,重新撲過來將薛翃緊緊抱住:“我不走,我要跟你在一起,我要跟和玉在一起!”
寶鸞起初還是顫抖著小聲的,說到最後一句,已經是無法遏製地放聲尖叫起來,好像是怕薛翃會將自己推開一樣。
門口處,季驍跟幾名鎮撫司侍衛聞聲,紛紛走了出來。
薛翃忙抬手安撫寶鸞,一邊竭力忍著眼中的淚。
薛翃雖然猜到寶鸞可能會有些麻煩,但沒想到寶鸞年紀小小,脾氣卻如此倔強。
她看出薛翃想把自己一個人送走的意圖,便戒備起來,一直緊緊地拉著她的手不肯放開。
起初因為出宮時候的狂喜此刻已經蕩然無存,寶鸞如臨大敵的,時不時轉頭打量周圍,好像隨時都會有什麽不速之客出現似的。
薛翃本想好生勸她,可是寶鸞什麽都不肯聽,眼見時辰不早,季驍跟宮內的隨行太監已經過來催了兩次。
薛翃心中暗暗焦急,終於她摁著寶鸞的肩頭蹲了下來:“你聽我說,接下來,宮內會有很大的危險,若是弄不好,會……像是先前你、你母後那樣的下場,你難道也要回宮嗎?”
寶鸞望著薛翃,然後點了點頭:“我要回去,我隻要跟你在一起,就算是死也不怕。”
薛翃閉上雙眼,淚一湧而出。
寶鸞將她的淚擦去,自己卻含淚輕聲說:“我不想跟你分開。”
薛翃忍無可忍地張手,將女孩子緊緊地抱入懷中:“我也不想跟寶鸞分開。”
***
在回宮的路上,薛翃命轉道,往高府走了一趟。
這幾日時氣不佳,高彥秋偶感風寒,臥病在家。
聽說薛翃回來探望,高尚書心中感慨萬分。
此刻他已經改變了當初對於自己這孫女兒的偏見...,但是……卻又處於本能的親熱不起來。
於是隻撐著起身,叫侍婢更衣。
今日恰虞太舒來探望,兩人才說了幾句話。
虞太舒道:“您老何必再起身,和玉仙長醫術最佳,也許是聽說您老人家病著,所以特意回來。”
高彥秋道:“你說的她真如神仙一樣了。”話雖如此說,麵上卻隻是隨和地一笑,又道:“你難道沒聽說,近來宮內不太平呢,倒不知往後的局勢如何。”
虞太舒道:“新入閣的沈隨是個聰明人,皇上也對顏家生了齟齬,顏家最後的指望,便隻有太後了,太後的病來的蹊蹺,等見了和玉仙長再仔細詢問詢問罷了。”
高彥秋點頭:“唉,都說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如今才隻三年,薛家的案子竟然又翻了過來,隻希望我這條老命,能夠活著看到他顏家從雲端落到泥裏,我才肯瞑目呢。”
虞太舒笑道:“老師何必說這些頹喪的話。”
當下虞太舒扶著高彥秋來到外間,暫時歇了會兒,虞太舒道:“我先回避。”
高彥秋製止了:“不用,你就在這裏罷了。聽說同來的還有公主,不必那樣避嫌。咱們先去迎駕吧。”
當下高彥秋走了出來,來至堂下,闔府拜見公主。
寶鸞在薛翃麵前,是一派女孩兒情形,但是此刻,卻氣定神閑的,大有章法,道:“各位快快平身,我年紀還小,當不起。”於是叫太監們扶了起身。
高家老夫人見了孫女兒,自更有一番喜歡,隻是礙於公主在旁邊,不敢過分親熱。
高彥秋因為有正事,便使了個眼色給兒子,高孺上前,安撫了老人家先行入內。
不多會兒,堂上隻剩下了高彥秋,虞太舒,薛翃跟寶鸞。
薛翃見高彥秋雙眼發紅,喘息過重,知是有些內熱,便上前給他診脈,又說了一副藥方。
寶鸞默默記在心裏,對高彥秋道:“高尚書,聽說你的字寫得最好,我說給你,你快寫出來叫人去抓藥可好?”
高彥秋又是意外,又有些驚奇:“公主記得?好啊。請殿下隨我到裏間。”於是引了寶鸞公主,到了裏頭,讓侍女研磨。
這會兒外間,虞太舒跟薛翃對麵而坐,兩人彼此相看了會兒,虞太舒低聲道:“為什麽公主沒走?”
薛翃說道:“她不願意離開我。”
虞太舒微微一笑:“當初我就說不行。”
薛翃低頭:“我沒想到,她這樣固執。”
虞太舒道:“公主畢竟是皇上跟純湣皇後的女兒。當然有自己的脾氣。”
這會兒裏間傳來寶鸞念藥名的聲音:“防風一兩要去掉蘆頭,小荊子一兩,梔子仁一兩,枸杞子一兩要微炒過,甘草半兩……”不疾不徐,吐字清晰。
薛翃心中百感交集,眼眶又微微濕潤了。
“你……”突然聽虞太舒說道:“是和玉嗎?”
薛翃一怔,抬頭望著他。
目光相對,虞太舒道:“或者……你是如雪嗎?”
裏頭好像十分熱鬧,高彥秋在誇寶鸞:“公主殿下,您的記性可真是過人啊,簡直讓老夫慚愧。”
但外間卻靜的異常。
終於,薛翃回答:“我不是。”
虞太舒一點兒訝異之色都沒有,隻仍是目無波瀾地望著她。
薛翃道:“我不是和玉,也不是如雪。”
直到這會兒,虞太舒才緩緩道:“我知道。”
薛翃眉頭微蹙。
“你一定疑惑我是怎麽知道的,”虞太舒端起桌上的茶杯,輕輕地吹著裏頭的滾茶,望著茶葉在內浮沉。太舒道:“那年你跟我說,十年之後你會回來京內,但是回來的人已不是你。那時候我本是...不信的。”(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