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4回 金剛拳
字數:3008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丈六金身 !
這就是金剛手菩薩,西方三聖之一的大勢至菩薩顯化的憤怒化身。
金剛手菩薩在漢地很少有人知道,但是在密宗,卻是地位極高,密教聖典,就是金剛手菩薩所集結的,且號稱釋迦摩尼第二,大乘佛教的複興者龍樹菩薩,他所得之一切密法,亦是金剛手所授與。
金剛手菩薩因手持金剛杵而得名,屬金剛部,是大勢至菩薩的忿怒化現,與觀音、文殊等合為“三族姓尊”,故稱大力金剛手。密教之人在修習任何密法之前,常須先修金剛手,因其能降伏魔擾,護持修行之故。
他對那些暗算之人的相貌,姓名,生辰八字等等都一無所知,但是不要緊。剛才那些人的邪術,被他所破,也就被他攝取了相應的氣息,如今,他遍可以通過這些氣息,反過來對他們下誅法。
隨著元一伸手一指,前方立馬出現了三道若有若無的氣息,這便是那些人所留下來的氣息。
當下隨著元一一聲大喝,頭頂虛影落下,與他合二為一,元一頓時搖身一邊,化作憤怒的四臂金剛手菩薩模樣。
觀想本尊,這在密宗修行之中最為重要的,如果有人碰到了難纏的惡鬼,那最好的辦法,就是將自己觀想成地藏王菩薩,那些個惡鬼一看到是地藏王菩薩來了,嚇都嚇死了,哪裏還敢害人。
當下,元一所化菩薩其中一隻手,握成金剛拳,對著那三團氣息,挨個地打了過去,每一次都將氣息打爆,而每一次氣息爆裂開來,立馬遠處就有一個白玉仙宗的仙人隕落。
所謂的金剛拳,就是大拇指按住無名指的指根,然後握拳,就叫做金剛拳,這種拳法,是非常切合天地大道的,不單單是佛門用這種手印,道門的掌心雷,也是要用這種手印打出的。
剛出生的小孩,如果不是一出生就握著這樣的金剛拳,那絕對是養不活的,嬰兒天眼還沒有關閉,容易見到鬼,但若是他們握著金剛拳,鬼就得躲得遠遠的。
三道氣息都爆裂開來了之後,元一頓時悶哼一聲,嘴角一絲鮮血流出,他能夠感覺得到,那些個暗害他的人,修為都遠在他之上,低階修士咒殺高階修士,那是會受到很大反噬的。
而且,雖然是情有可原,但他還是動用了誅法,這有違佛門慈悲之根本,因此便承擔起了大量的罪孽。
也幸好,元一修習善惡大道,這罪孽之道也是要參悟的,因此身上落一點罪孽也算不得什麽。
當下,他便口誦藥師咒,開始閉目調息。
此時,在三個不同的地方,都發生了同樣的一幕,他們三個團體的老大,同時也是修為最高的人,竟然在此刻,整個人忽然地頓住,然後就仰麵倒在了地上,旁邊小弟趕緊去查探他們的情況,卻發現他們已經沒了生息了。
一下子隕落了三位玄仙,這可是天大的事情,這些個小弟自然是不敢隱瞞,趕忙將這件事情上報給了宗門,不過他們沒敢說是自己一群人暗害客人,僅僅隻是說三位玄仙無辜遭到詛咒而死。
然而宗門的人也不是什麽白癡,聯想到之前拍賣會的無垠真水,很快就查清楚了前因後果,三人身為宗門弟子,竟然主動對在客棧當中入住的客人下毒手,這可是從未有過的,若是這事情傳了出去,白玉仙宗的名譽可就要完了。
當下,宗門就對這些人進行了處置,三玄仙用邪術暗害客人,按照宗門規定,本是要打入極寒深淵,一直到老死的,但是念在他們三人已經隕落了,宗門也就不計較他們的事情了,對於他們的家屬,宗門會給與一定的補償。
至於其他的那些人,統統都被懲了麵壁百年,他們的罪行本來是足以致命的,但是,畢竟他們是仙人,宗門培養一個仙人可不容易,自然不可能就這麽殺掉,因此這才隻罰了麵壁百年,百年時間對仙人來說並不漫長,而且他們在麵壁的時候還可以繼續修煉,因此也不算太難熬。
元一這邊,將傷勢處理好的元一睜開了眼睛,此刻他的狀態已經到了最佳,當下,他就打開了瓶子,將裏麵的一滴液體一口吞入了體內。
液體沒有什麽味道,元一唯一的感覺,那就是涼,就如同吞了萬年玄冰一般涼,這一股涼氣順著喉嚨進入了腸胃之中,然後迅速擴散到了全身,哪怕元一肉身強悍,都不禁在此刻不停打顫,身上迅速冒出來冰花,整個人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凍結了起來。
這就是元一見識的問題了,無垠真水,是無垠之海海底當中海眼孕育出來的,本身極為冰寒,其他仙人若是要吞服,肯定是要事先準備足夠多的至陽至剛的寶物用來調節體內寒氣,哪有像元一這般直接吞服的。
也幸好,元一肉身修為足夠的高深,不然換作一般的仙人,敢膽這麽直接吞服,那肯定是要直接被凍死的。
不過就算是這樣,元一的情況也不太好,此刻寒氣在他體內四處作亂,想要凍結他的生機,元一全力催動佛元去抵擋,但是卻沒什麽作用,他的大白傘蓋雖然強大,但是不好在自己體內催動,免得將自己的肉身都給打壞。
元一無法,趕忙默念不動明王火界咒。
“囊嚒,薩縛,怛托,孽地毗藥,薩縛暮契毗藥,薩縛托。怛羅吒。讚拏,摩訶路薩那,欠,佉呬佉呬,薩縛衛津南,吽,怛羅吒,撼”
“不動”,乃指慈悲心堅固,無可撼動,“明”者,乃智慧之光明,“王”者,駕馭一切現象者,不動明王為一切諸佛教令輪身,故又稱為諸明王之王,五大明王之主尊。
不動明王為佛教密宗八大明王首座,具有在遇到任何困難的時候,均能掃除障難,並不為動搖之意。不動明王顯現憤怒像,使侵擾眾生之邪魔畏懼而遠離,使眾生於修行路上不致動搖善念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