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4回 尊勝密法
字數:3095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丈六金身 !
這個鹽是需要用佛頂尊勝陀羅尼加持百遍,鹽在密教中尤其是歡喜天法裏,就是用於護摩迅速改善關係,包括化解惡緣,感情升溫會用到的具緣物之一,古代的貴婦和宮妃,很多都會給自己的丈夫食物裏麵加入加持過歡喜天咒的鹽,就可以夫妻和睦。
用佛頂尊勝陀羅尼加持百遍供養僧眾,就必定會快速得到一段好姻緣。
在漢傳佛教之中,準提咒可謂是人盡皆知,但關於準提菩薩的眷屬,就沒有太多的人了解,眷屬分外相和內隱,外相則是在經典之中廣為記載,內隱則是本尊的功德性體,需要靠修持者一分一分去證悟。
明朝時期曾經有一位夏真人,這位夏真人原本隻是一個以織布為生的人,因為經常有噩夢常常感到不安穩,後來有一位老僧傳授準提咒給他,夏真人依法修持,就再也沒有恐懼,後來直接一邊持咒一邊織布。
有一天織布的梭子掉落地上又自動返回到夏真人手中,如是三次,忽然出現諸多本尊聖者,皆乃準提菩薩眷屬,自雲由於夏真人認真持咒修行,故而準提菩薩命諸聖隨身擁護。
夏真人根據其所見境界,撰寫準提悉地懺法,並一一記錄諸眷屬聖者的名諱,其中大部分在準提經典之中都可以找到記載,但是有一些就屬於內隱的眷屬,並非目前可尋經典所能示跡。
如同明蛇使者菩薩,按照夏真人所說,這一尊眷屬菩薩他的職責就是天醫,天醫原本是中國本土道家體係中掌管疾病的星神,亦作仙醫,即無疾病不能治,夏真人說行持準提咒可感召此眷屬菩薩治療一切疾病。
但在現實生活之中,能運用準提咒治病的人很少,大多數人連準提法的初級體係皆未修驗,得知準提咒亦還是與勸善書籍了凡四訓有關聯,推廣準提法的人亦多會提及了凡四訓,不得不說深妙法未得正確開啟實屬可惜。
“若大水泛漲損人者。
即咒師咒水二十一遍。
散大水中。
更不泛溢。”
在諸多人的回憶中都存在過一個人,這個人也就是英叔,英叔以出演道士一角讓諸多人印象深刻,也留下很多經典電影時至今日依然曆久不衰,英叔曾經演過一部電影叫做一眉道人。
在這部電影之中有一個橋段,就是師徒三人為可憐女鬼尋找屍身,但是無意之中碰到了外國吸血鬼,英叔利用樹藤擺成符咒陣法來克製吸血鬼,讓吸血鬼陷入泥土之中不能動彈。
這一橋段為電影增色不少,也把英叔演繹的道士形象再三的入木三分,相信不少人當時的心中都是非常熱血的,甚至有幻想過現實之中自身亦能掌握如斯神奇的法術。
一般的人也就有了這樣一個認知,即認為佛教以清淨無染為本,不存在神通的修持,神通一般也是存在於傳說中的高僧大德身上,不像道教那般直接,是個道士就精通驅邪治鬼,風水命理,也最能貼切的為世人解決諸多現實中的需求。
實則有這種想法的人不外乎是不了解佛教中的體係,佛教它並非一昧的追求清淨無染,它亦有入世的修法,甚至在密法之中,密法的運用就是解決現實中眾生的需求,眾生不論是從生到死,密法都有完整的修持運用體係。
佛頂尊勝陀羅尼由於它的特殊性,一般的人都認為它是度亡專用,實則不然,如果在現實之中出現洪災,佛頂尊勝陀羅尼此時就可用來治理洪災,隻需要用一碗水加持二十一遍,倒入洪水中,洪水就會退流。
這裏著重點名了一個要點,即咒師,何謂咒師?咒師就是修持咒術有成的人,一般的人非常羨慕有神通有能力的人,來修行的初心亦是貪求可以修出神通,但不論是佛教密宗還是道家,修行都沒有一蹴而成的捷徑,除了有名師指點教誨外就是踏實用功。
可現代人修行經常有很多毛病,這些毛病就是會把師父當作萬能的,師父在教授修行要訣時神遊太虛,一起學習的同學中往往很多比自己先修得成就,不反思自己的毛病反而埋怨師父不公私下開小灶。
有的甚至把自己的師父當作生活中負麵情緒傾聽者,好的壞的與修行無關的都要和師父吐槽,日積月累逐漸散失了初心,雖然外相依舊是在每天誦經持咒,但內心早已放棄修證,這類者多為好高騖遠之輩,又如何能修持出真正的境界?
“若咒師每出行之時。
作一拂咒之一百八遍持行。
若逢諸畜生等。
遙拂之一遍。
即得畜生離苦解脫。”
漢地曆史上的唐朝是最強大的帝國,也是當時世界的中心,大唐當時的繁華無不彰顯著盛世,佛道二教亦達到了一個空前的興盛,在古籍之中有一部開元天寶遺事,這部書記載了大唐當時的諸多奇聞異事,尤其以玄宗皇帝執政期間為最。
其中記載了一則夢虎之妖的事跡,說當時的汾陽縣令周象,喜歡打獵,忽然夢見一隻老虎索命,就開始每日嗜睡,臥床不起,有一位遊方僧人海寧和尚,在路過縣令府的時候感覺到妖氣衝天,就對周象的鄰居老頭說府衙妖氣太重,日久必損人命難救。
鄰居老頭於是把這個話轉告臥床的周象,周象於是急忙請海寧和尚相見,海寧和尚說周象被妖物纏身,必須開壇做法禳解,於是選定了日子開壇,海寧和尚如同道士一般持劍踏禹步誦咒,將縣令府都走了一遍,最後走到周象的臥室,大聲持咒伏妖。
忽然從臥室床下傳出老虎的叫聲,把仆人都嚇得四處奔散,周象也不知不覺的暈倒,海寧和尚以水噴其麵,周象就醒了過來,府衙中的妖異現象也就消失了。
不論佛教密宗還是道家,對於法器,尤其是劍,可謂是極度鍾情,劍並不獨屬道家的道士所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