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3回 七大辯德
字數:3051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丈六金身 !
獅子蓮華寶座上,諸佛之子妙音尊,
身紅持劍捧經卷,頂禮文殊語獅子。
水生蓮華日月墊,一切諸佛生之母,
身藍持劍捧經卷,頂禮妙音天女尊。
若常修持上述儀軌,持誦密咒一、二百遍,常常遵守三昧耶誓言,其功德如教續所言:二十一字之咒幔,每天持誦百遍,即能不忘所取境;持誦千遍,即能善習語文;持誦萬遍,即能背誦五千個法偈,並能無障礙地認識所有的字,且有能力編纂經論及注疏,了達阿毗達磨之深義,自現神通;終能達到自在地。倘有殊勝因緣,一天即能成就;其次者,兩天亦能證悟;修持三天。即使無殊勝因緣,亦能成就。如夢見日月上升、采摘花朵、耕田、飲墨汁、快樂地寫字讀經,以及獲得兵器、經書等,即智慧增長之征兆,毋庸置疑。此乃印度大班智達“噶瑪希利”之所言。
印度有位九十九歲高齡的老人,目不識丁;經一晝夜虔心修持本法,競親見文殊菩薩,其身變為八歲童子,無礙了知五明處,而成為班智達學者。
“帕唐巴桑傑”向他求法,傳承次第傳至第九世噶瑪巴“旺秋多傑”(自在金剛),他將此法收錄於其所編的《知一全解》中;而一切文殊之修法,以此最為殊勝。
修此法製作而成的羯摩智慧小藥丸,吃了的人,大都變得很聰明善巧。
全知麥彭仁波切在十五歲修文殊語獅子時,即獲得極其殊勝的驗相。尊者自己說:“從那時起,無論閱讀顯宗還是密宗等的典籍,隻要一過目,便能理解,隻需聽傳承,而勿須煩勞上師解釋。”這便是法義能夠於心中明現的總持功德。
元一前世,為了能夠獲得無礙辯才,修習的乃是唐密大辯才天女法。
舌頭是心的田苗,象征心火。我們用舌頭品嚐味道,還能用它慷慨陳詞。但舌頭若離開了口水,便幹澀沉滯,無由自在。故知:“舌”上之“氵(即水)”,可以“活”人!
一身的精氣液體,都歸水大所攝。舌上口水具足,不偏五味。便是“水火既濟”,陰陽調和。
口業是轉變自身的樞紐。在諸天之中,唯有大辯才天以口密造就功德,而成三昧。所以修習大辯才天法,首先就能夠禁住你的汙言穢辭,關閉你的惡語之門。
但這裏的“辯”,不是世間人所謂的強詞奪理,或者得理不饒人。而是能夠摧伏眾生的惡習,斷掉妄念,令其穩固正見的究竟之“辯”。若展開來說,共有如下七項。
第一為捷疾辯。
捷為迅速,疾為立至。當大辯才天聽聞一切法時,能夠迅速悟入妙意,立至相應悉地,得大成就而無絲毫障礙,此謂之“捷疾辯”;
第二為利辯。
世間或許也有聽聞即悟的人,但由於根性劣鈍,精神匱乏,他所悟入的層次便停留在最表層或中層不等。唯獨大辯才天,對諸佛所宣的一切妙法能夠一聽而悟,直入其本,深得其根。此種沒有隔閡的大神通,稱為“利辯”;
第三為樂說無盡辯。
對於法界萬般事相的充分掌握,恐怕非獨辯才天為最,但一切萬法的真實理體無窮無盡,一般的諸天乃至菩薩,都不願意遍說、樂說,僅僅是針對有緣根器的眾生開曉一二,不問則不答。可辯才天由聞實相妙理生出無量法喜,以喜悅薰習所聞之法,則成就最上妙、豎說、刹塵說、無礙說,即便無請法者,她也在隨時化為一切現象,不斷地為眾生說法,引領你破斷生死門戶,登得涅槃正路。此種不厭其煩,恒長演說的功德,稱為“樂說無盡辯”;
第四為不可斷辯。
雖有千金之口,難勸邪佞之徒。對於邪說熾盛的摧伏,諸天皆能隨力成辦。但由於外道邪說常常援引佛理為自己的根據點,發生錯解歧意,所以辯論者往往要加以詳盡的甄別才能揀擇其邪而逐個擊破。大辯才天以般若斷德成就金剛法牙與蓮花法舌,能夠消弭一切的問難、戲論,令正法廣宣流布而無斷絕。此等殊勝大力,名為“不可斷辯”;
第五為隨應辯。
無明發動後,眾生便具備了兩種“實執”,即“人我”、“法我”。所謂“實”,代表堅固頑強,難以化解。“人”是指一切萬物,“法”是指一切現象。這二者後都冠以“我”字,代表眾生強烈的我執。判定一切的標準都建立在“我”上,毫無謙和可言。而大辯才天說法乃隨眾生意願,並非出於一己私意,想說什麽說什麽。此種“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的功能,稱為“隨應辯”;
第六為義辯。
此處之“義”,梵雲“阿囉他”,代表利益、福報、榮顯。凡夫言語,率屬有漏偏見,沒有多少是惠及眾生的。而大辯才天所宣所講,均能導以眾生利益。這裏的利益並非單純的財帛富貴,而是圓滿你的德行,填補身心的虧損。此種大悲懷柔,名之為“義辯”;
第七為一切世間最上辯。
俗人眼裏的第一都是隨各人好惡而定,當滿足過後,便又有了新的目標和期許。如斯循往,第一永遠在變化,心情永遠在浮動。而大辯才天純說大乘、最上乘、第一義諦之決定見,令一切皈仰者領受無漏究竟法,不複退轉於無上正覺。此種獨出群倫的引導力,稱為“一切世間最上辯”。
以上七種辯德,再加一味圓明,便是大辯才天八隻手臂的表層功德。
此大辯才天披著青衣,居於密嚴淨土的香水海內,主宰一切水流。正如開篇所言,舌上有水則為“活”,大辯才天成就蓮華法舌而渦旋水大,為一切如來的口密功德,又稱“善巧主”、“妙音天”。她凝聚甘露上味,滴灑在一切眾生的心田,開發舌根,啟迪辯才,激活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