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是一家
字數:5021 加入書籤
曆史記載中三皇五帝,有多個版本,誰也說不清道不明。
根據司馬遷史記記載分別為天皇。地皇。泰皇,還有一種說法說泰皇也是人皇分別為伏羲、神農、黃帝也有一種說法是伏羲、神農、共工,還有就是說女媧娘娘,具體是什麽樣子的我們也不去評價他,這畢竟是我們華夏民族的開端
當時還有一個蚩尤部落,並不是神話裏所說的魔獸,隻是一個少數部落的首領,喜歡征伐周邊部落,後來被皇帝和炎帝聯手打敗,後皇帝打敗炎帝通知所有部落,也為後來的夏商周的統治模式埋下伏。
五帝的說法就這更多了,留下來的就有五鍾說法。最早的一種出自五帝德書中的黃帝、顓頊、帝嚳、堯、舜則是最早的一種後來包括我們最早出名的一個宰相修自己自傳的還引用了,這個人就是呂不韋。編的書也就是呂氏春秋,後麵我們講到秦始皇的時候會提及一下。
第二種就是戰國策中說的宓戲(伏羲)、神農、黃帝、堯、舜,這種說法也是被承認的最多的一種說法,
第三種則是呂不韋自傳裏記載的與第一種一樣,隻是改為了稱號太昊大帝。
第四種出自世經裏,這也秦始皇取名三皇五帝為皇帝的版本伏羲、神農、黃帝為三皇,接著的少昊、顓頊、帝嚳、堯、舜為五帝
第五種則就很晚了以黃帝、少昊、顓頊、嚳、堯為五帝出自通鑒外紀。
還有就是一些神話傳說了,我們就不去講了,這些也都是野史記載,並沒有真正的曆史記載,畢竟證明一個曆史需要文武及文字記載,那個時候什麽都沒有也都靠一下民間傳說和遺留下來的一些物品,所撰寫。
那個時候是部落,還沒有的天子,就像現在一個公司的總部開設的分部,一個部落的首領就像是一個分部的高管,部落分別有
天皇氏,別號天靈、防五、天霧,定都良渚古城(今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良渚文化遺址),前9684----前7884年在位。天皇氏為創世大神盤古氏之子,地皇氏之父,開天辟地之後的首位中國部落首領。[按照另一種說法,天皇氏即伏羲氏。與人皇女媧氏、地皇神農氏(即炎帝)並稱為“三皇“。這也是“三皇“的其中一種說法]。
地皇氏,定都於熊耳龍門之山嶽(即今河南省洛陽市熊耳山、龍門山一帶),前7884----前6084年在位。傳說地皇氏為盤古氏之孫、天皇氏之子,人皇氏之父。(一說地皇氏即神農氏,與天皇伏羲氏、人皇女媧氏並稱為“三皇“)。
人皇氏,又號居方氏,前6084----前4724年在位。定都於今山東省日照市(即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兩城鎮遺址),人皇氏為地皇氏之子,提挺氏之父。(一說人皇氏即女媧氏,與天皇伏羲氏、地皇神農氏並稱為“三皇“)。
提挺氏,又號黃神氏。前4724----前4694年在位,定都於今淮河流域,具體地點不詳。提挺氏為人皇氏之子,通姓氏之父。另外據傳八仙之一的漢鍾離(複姓鍾離,名權。東漢時人,故稱漢鍾離)即為提挺氏轉世。
通姓氏,又號皇覃氏、離光氏。前4694----前4664年在位,定都於中國南方(史載通姓氏定都於地名為“衡“的地方,參考湖南衡山為南嶽的情況,以此推測可能為今南嶽衡山所在地湖南省衡陽市)。通姓氏乃提挺氏之子,有巢氏之父。
有巢氏,又號巢皇、大巢氏。前4664----前4464年在位,定都於今安徽省巢湖市(即今安徽省含山縣(現屬馬鞍山市)銅閘鎮淩家灘遺址)。後遷都於今山西省呂梁市石樓山。有巢氏為通姓氏之子,燧人氏之父。
有史記載的原始個體部落時期(前4464------前4109年):
燧人氏,又號燧皇,定
燧人氏
燧人氏
都於燧明(今河南商丘),燧人氏為燧明國國君,為有巢氏之子、華胥氏之夫、伏羲氏與女媧氏之父。前4464----前4354年在位,燧人氏是中國迄今為止有史可考的第一位個體部落首領(非部落聯盟首領)。燧皇陵位於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境內,是中國曆史上年代最為久遠的帝王陵墓。
華胥氏,定都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藍田縣華胥鎮。華胥氏為燧人氏之妻,伏羲氏與女媧氏之母。在位年限不詳,可能與燧皇共治。燧人氏之後由伏羲氏繼位。華胥陵位於山東省新泰市石萊鎮華胥山,一說藍田縣華胥鎮孟岩村。
伏羲氏,又號羲皇、太昊、青帝。定都於宛丘(今河南淮陽),前4354----前4239年在位。伏羲氏為燧人氏與華胥氏之子、女媧氏的兄長兼夫君。炎帝神農氏的外祖父。在燧人氏之後繼位。一說伏羲即為天皇氏。傳說太昊伏羲氏也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五方上帝之一。伏羲陵位於河南省周口市淮陽縣城北1.5公裏處。
女媧氏,又號媧皇氏,前4239-前4109年在位。女媧氏是燧人氏與華胥氏之女、伏羲氏的妹妹兼妻子。炎帝神農氏的外祖母。在伏羲氏之後自立為帝,與炎帝朱襄氏共治天下。一說女媧即為人皇氏。女媧城與女媧陵位於今河南省周口市西華縣。
朱襄氏,有3代朱襄氏擔任過炎帝,又號稱飛龍氏,在伏羲氏之後即位。與女媧氏共治天下,公元前4239-公元前4169年在位,定都於朱邑(今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風而陽氣贏積,萬物散解,果實不成。故士達作五弦瑟,以來陰風,以定群生。炎帝朱襄氏最後為炎帝神農氏所滅。炎帝朱襄氏陵位於商丘市柘城縣東大仵鄉。
原始部落聯盟製時期(前4109------前2015年):
神農氏,有9代神農氏擔任過炎帝,又號農皇,定都於伏羲氏舊墟(同伏羲都城)。前4109----前3579年在位,炎帝神農氏是伏羲氏與女媧氏的外孫,女媧氏死後傳位於他。後又打敗並占領了炎帝朱襄氏的領地,首次統一中華民族(一說中華各族最早由黃帝軒轅氏統一)。後被黃帝軒轅氏打敗並遷都於今湖南省株洲市。炎帝神農氏陵位於湖南省株洲市炎陵縣。一說神農即為地皇氏。傳說炎帝神農氏也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五方上帝之一。
炎帝神農氏末期,九黎部落首領蚩尤氏叛變,天下大亂。華夏部落世係因此中斷。
有熊氏,即黃帝,又號軒轅。定都於有熊(今河南新鄭),前2697----前2395年在位。在涿鹿之戰中與異母弟炎帝聯手打敗九黎部落首領蚩尤之後遷都涿鹿(今河北省張家口市涿鹿縣)。後又在阪泉之戰中打敗並奪取了炎帝的皇位,迫使其臣服並退居南方。傳說黃帝軒轅氏為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五方上帝之首,號稱“中央黃帝有熊軒轅氏“(另外四位天帝為東方青帝太昊伏羲氏、西方白帝少昊金天氏、南方赤帝炎帝神農氏、北方黑帝顓頊高陽氏),陵墓位於河北涿鹿,其曾孫帝顓頊打敗共工收複中原後遷葬於河南荊山。
青陽(氏)一世,即少昊,又號白帝、金天氏。為黃帝長子(另一說認為少昊是啟明星與仙女皇娥的兒子),黃帝之後繼位,定都於今山東省日照市,後遷都於今山東省曲阜市。前2395----前2322年在位,陵墓位於曲阜城東4公裏的舊縣村東北。白帝少昊金天氏也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五方上帝之一。據司馬遷所著《史記》誤傳,白帝少昊金天氏未登帝位。
少昊逝後,皇位由其侄孫高陽氏繼承,於是高陽氏在窮桑(今山東曲阜)登基,後遷都商丘並與炎帝後裔共工氏展開激戰,共工因戰敗而惱羞成怒,拚盡全力撞斷了“擎天柱“----不周山。“共工怒觸不周山“的神話即來源於此。
高陽氏,即顓頊,又號黑帝,前2322-前2245年在位。定都於窮桑、後遷都於商丘,打敗共工氏之後定都於帝丘(今濮陽),並將黃帝陵墓由河北涿鹿遷至河南荊山。顓頊是黃帝的曾孫,炎帝的曾侄孫。顓頊高陽氏也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五方上帝之一。陵墓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梁莊鎮。
高辛氏,即帝嚳,前2245-前2176年在位。定都於亳(今河南商丘)。帝嚳乃白帝少昊之孫,顓頊高陽氏的堂兄。帝嚳陵墓所在地位於商丘睢陽區高辛鎮。
青陽(氏)二世,即帝摯,前2176----前2168年在位。定都於沁陽(今河南焦作沁陽市),帝摯為帝嚳長子,即位之後為政不善,讓位於四弟陶唐侯伊祁放勳(即帝堯陶唐氏)。陵墓位於陽穀(今山東省聊城市陽穀縣北)。
陶唐氏,即堯,前2168----前2095年在位。定都於北唐(今山西省太原市),後遷都平陽(今山西省臨汾市)。帝堯為帝嚳第四子,帝摯的四弟。帝摯為政不善,禪位於他。另外,鯀禹治水、後羿射日等傳說就發生在陶唐氏時期。陵墓位於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富春鄉穀林。
丹朱,定都於丹水(今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舊稱丹水縣,古時為陶唐氏長子丹朱的封地),前2067----前2064年在位。丹朱為帝堯長子,帝堯臨終前,因丹朱不肖,堯指定有虞氏部落首領姚重華為繼承人。帝堯死後,姚重華為其守孝三年,並將皇位讓給了丹朱。丹朱為政不善,三年後還位於姚重華。陵墓位於河南省濮陽市範縣辛莊鄉丹朱村(丹徐莊)。
有虞氏,即舜,分別於前2095----前2067年、前2064----前2025年在位。定都於蒲阪(今永濟),帝舜為黃帝裔孫。以孝聞名,是著名的24孝之首---“孝感動天“的主人公。繼承陶唐氏之皇位。陵墓有兩處:山西運城舜帝陵和湖南寧遠舜帝陵。
夏後氏,夏後禹,即大禹,先為有崇氏,後為夏後氏。前2025----前2015年在位,定都陽城(今河南省登封市),後遷都於陽翟(河南禹州)。禹為黃帝嫡係裔孫,是治水英雄夏後鯀的兒子。
這裏我們就不去評價了,三皇五帝是我們華夏人的始祖,大家了解一下就好,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已經不知道自己的祖先是誰了,甚至有些人說自己祖先是日本了,然道他們不知道我們祖先在的時候,日本這個國家還沒有人居住了。(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