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理想主義者
字數:3236 加入書籤
“千方百計地,聯係到一個加拿大回國的投資人,有點興趣。然後我就開始做預算,先是說一百萬,後來慢慢放低到七八十萬,用了大概三四個月,把劇本寫好,可能時間太久了吧,人家又沒多少興趣了。我還不死心,繼續聯係,最後找到一個上海的朋友,願意投40萬。實在沒辦法了,一咬牙,不拍膠片,拍高清的也行!最後拉起來一個劇組,臨開拍前,那個朋友說投資了個店,錢不夠了,隻能先給十萬。我不想再等了,自己找家裏湊了十萬,邊拍邊借……”
靳軍說的還算是輕描淡寫,但是王奈傑聽著,都能想象到當時的艱難。
拍過戲的都清楚,開機就要錢,劇組要開支,演員要片酬,工作人員要工資,機器、燈光設備什麽的就更別說了,都是按天算錢的。
“也不敢走遠了,就在北河一個老鎮子上拍,劇組一共二十來個人,有同學、朋友,也有外邊找的,一共拍了30天。總共才30萬不到的資金,實在給不出正常的勞務,就是一點辛苦,。我也不好意思嚴厲要求,這麽點錢讓人沒日沒夜幹,說不出口。隻能拚命趕進度,又沒有管理經驗,劇組裏的人還鬧矛盾,最後我發現不斷地妥協,拍出來的東西已經越來越跌破心理底線,跟想象中的電影基本兩碼事了。”靳軍歎了口氣。
“我就跟劇組人說,算了,拍不下去了,他們都懵了。攝影師是電視台的,說他跟單位請假拍電影,領導還挺支持,不能就這麽算了,起碼得有個交待。其他人也勸我,都拍了一大半了,堅持堅持。我就硬著頭皮繼續拍完,那時候什麽都不懂,送審、賣給電視頻道都沒想過,剪完才發現,確實拍得差,而且題材敏感、過不了審。”
“後來呢?”王奈傑聽得入了神。
“後來又是千辛萬苦,參加了聖丹斯獨立電影節,還得到了我人生中第一個獎項。當時總覺得送展了,有希望海外發行,但其實自己什麽都不懂,英文也不好,根本不知道找誰,最後砸手裏了。”靳軍端起桌上酒杯一口悶了。“那部電影叫《秋末》,到現在也沒有賣出去。拍完之後欠了一屁股債,周圍人都不理解,不知道你在幹什麽。自己也覺得不是拍電影的料,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特別抑鬱,不願意跟人打交道,整晚整晚睡不著,一個人在街頭溜達。”
他看著王奈傑:“其實那個時候很多人都跟我一樣,自己四處借錢,砸鍋賣鐵拍戲,然後慢慢還錢。所以我特別佩服你,能自己湊錢拍電影,還能拍得那麽好。”
“別這麽說,我拍的其實也還是商業片。”王奈傑給他倒酒,又碰碰杯子。“現在應該容易點了,大環境好,投資人也多。”
他敢拍《情人節遊戲》,那是因為知道不會虧錢,跟靳軍性質完全不同。
靳軍這樣的導演以及他們所做的事情,其實為數不少,大多數人評價的好聽點,會說是理想主義者,說的難聽點,那就是憤青、地下電影、陰暗壓抑……
盡管以前偶爾聽說過隻言片語,但是他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有機會坐下來聽一個獨立電影導演如此詳細地講述親身經曆。
國內電影市場爆發以後,就有大批的投資人揮舞著鈔票到處找項目,很多年輕導演的處女作都能拿到百萬乃至千萬的製作,也有專業團隊幫助上映。
“並不容易,反而更難了。因為年輕導演更願意去拍商業、敘事的東西,更受投資人歡迎。現在你想要拉投資,就得往商業、敘事上講,必然得犧牲個人的表達。”靳軍說的很實在。
王奈傑默然,他知道這都是現實。
“有沒有想過適當拍一些不那麽局限的,在藝術和大眾審美上略作平衡?”
“沒有你們這樣的天分、才情,我怕一妥協,就越拍越不是自己想要的東西了。如果要妥協,我做別的工作也能很好,何必非得拍電影?”靳軍說得很鄭重。“現在我慢慢也想通了,能拉到錢,有人願意投資,就拍。沒有的話,就自己慢慢攢著。謝謝!謝謝你今天聽我囉囉嗦嗦講這麽多。”
……
和靳軍分開之後,王奈傑搜羅了幾部他拍攝的影片,全部看了一遍,其實還是有可取之處的,並不是單純的陰暗晦澀。
其實從內心而言,王奈傑很佩服靳軍這樣的導演。至少換成他自己,絕對沒有勇氣四處借錢去拍一部基本沒可能回本的獨立藝術電影。
慢慢地,他形成了一些想法。
……
6月16日,第18屆海市電影節盛大開幕。
紅毯上星光熠熠,數百名國內外大牌導演、演員盛裝出席,場麵之隆重,甚至遠遠超過戛納電影節。
作為國內唯一的A類國際電影節,海市電影節的規模和影響力還是不錯的,不過這僅僅限於國內。在國際上就要弱勢許多,這是不爭的事實,同為A類國際電影節,不要說和戛納、柏林、威尼斯歐洲三大電影節相比,就連西班牙的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都要略勝一籌。
實際上,A類隻是指的競賽型非專門電影節這個類別,並不是檔次的高低。比如C類非競賽型的多倫多電影節就完爆海市電影節。
但越是這樣,海市電影節就越要強調規模和國際化,為了擴大影響力,可謂是想盡了辦法,每年都會盡量邀請更多的國外影星、評委。
如此熱鬧的場麵,王奈傑在裏邊就更加不起眼了,別說是他,就算女主角薛碧晨,都隻能算是中規中矩,憑著一襲長裙和出挑身材才搶到了一些鏡頭。
好在作為開幕影片,《重慶森林》的主創團隊那自然也是要隆重介紹的。在采訪環節,王奈傑多了不少鏡頭,而且果然有記者再次提到了戛納紅毯這個話題。
“戛納電影節是一個國際性的盛會,我覺得還是要鼓勵國內的電影人多去走走、看看,這樣有助於了解國際電影業,同時也認識到我們自身存在的差距,提高電影工作者的自我要求。”王奈傑笑容滿麵地談著高大上的概念,其實卻完美回避了問題。
下邊記者還要再問,主持人卻沒給他機會,今天宋成雲等、俞安然這些明星都參加了開幕式,再說下去就變成鬧劇了,他們不可能犯這個傻。(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