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敵不動,我不動
字數:4145 加入書籤
時維九月,塞北南下的寒冷氣流,開始逐漸翻越高山。
雁門郡位於大隋的極北之地,先感受到了這股涼意,夏季的餘熱開始慢慢消退。
梁師都率領方黎等人,與雲定興的人馬終於在滹沱河匯合。
兩路人馬駐紮在滹沱河下遊,這裏離郡城雁門,僅有十餘裏。離東南的崞縣有三十裏,而且山地峽穀雲集,原始密林茂盛,是最合適的隱蔽營地。
蒼山峽穀之上,但凡肉眼能夠看到的高地,盡數插滿了大隋的戰旗,林間山路之中,煙塵彌漫。
那些騎兵們,每人都架著鼓槌,敲鑼打鼓,鼓聲隆隆作響,喊殺震天,整座山頭都感覺在晃動,似是真有千軍萬馬欲要紛至遝來。
營地裏。
雲定興望著這一幕,更是心覺震撼無比。
明明隻有兩千餘人馬,被這麽一搞,光是遙遙看去,還真有幾萬人的感覺。
現在梁師都再看向李二,總覺此子有勇有謀,頗有大將風範。
“這招故布疑兵,若非對方親自到場看到,定然不會猜疑,隻怕是那始畢可汗忙於圍城,不曾有這點想法吧。”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梁師都作為一名旁觀者,自然知道這招的高深之處。
李二微微拱手,“梁郎將過獎了,其實也沒什麽。
兵法雲: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王翦用反間計讓趙王殺李牧、諸葛孔明用空城計敗司馬……但凡謀之所成,不過是攻心為上罷了。”
“好一個攻心為上啊,李家二郎,某果然沒有看錯你!”
雲定興拊掌大笑,興奮地對身邊一位傳令官道:“讓所有人卯足了勁給我喊,各騎位置再拉開一丈距離。加緊趕製的軍旗必須盡快,務必保證每火至少插一麵旗!”
“是!”
雲定興依照李二的建議,將陣勢再加大,他的話說完,這些傳令官分別喊話,將意思傳遞給每個騎兵。
這幾日間,除去日常吃飯、睡覺等歇息時間,所有人一直在宣造聲勢,給始畢可汗的大軍造成迷惑假象。
“三郎,你那邊如何了?”梁師都轉身,又問身側的方黎。
方黎回道:“一樣如此。”
“還是多虧了雲將軍賞賜的財物,才讓吾等早早就向滹沱河沿岸的漁民借到了船隻,如今船上紮滿了草人,頂盔掛甲,綿延數裏的蘆葦蕩,也插滿了咱們的戰旗!
那些衣甲白天曬幹後,晚上我又命人以水再潑濕,第二日再曬,依此往複,而且那一片河岸高地的葦蕩,就在突厥大營背後不遠處,他們應該早就有所覺察。”
雲定興頷首,環視眾人,他更覺成竹在胸。“有心了方小將軍。”
“諸位,隻要這次雁門之圍一解,某若得首功,必為天子請命,為諸位一一請功,絕不私自貪功!”
“雲兄說的甚話,如今大敵未退,還需吾等齊心合力啊,若是信不過你,我又豈會來找你。”
梁師都客氣一聲,他等這個機會良久,又豈會讓雲定興一人獨吞,而且方黎之前早就與他謀劃過,這次的目標並不僅僅是解圍,還要獲斬首之績!
其實梁師都心中有些打鼓,他不能確定突厥會不會退兵,隻是方黎很肯定告訴他,就在這一兩日了……
徐軒和司馬晃穿甲戴胄,身負長柯斧,立於其側,將地圖緩緩展開。
眾人聚目看著這份牛皮地圖。
方黎伸手指著一地,開始和盤托出他的計劃,“這裏便是雁門,我們在這個地方,距離突厥大營隻有僅僅十裏。
而今,雁門北關駐守對方大軍兩萬,在東、西兩關各一萬,崞縣又有萬餘,這幾處地方的圍堵,就用了五六萬。那就是說敵方在大營附近諸城,分別駐紮了近十萬人,所以我們現在就是要等。”
“等什麽?”
雲定興疑惑,他雖為屯衛將軍,駐守馬邑,卻沒有打過仗,顯然不懂得方黎和李二商量的這些意圖。
“等對方先動,隻要對方有撤兵意圖,我們的各路斥候就能最先收到消息,告之吾等,那便是吾等出兵之時,敵不動我不懂,敵動……我再動!”
雁門城外,始畢可汗大營中,一隊隊載滿糧草的牛車,正在源源不斷輸送而來,這是咄吉從其餘諸城掠奪的糧秣,也是他能在此撐到現在的原因。
若不是打下這郡中幾十座城,搜刮了這麽多糧食,恐怕他這五路大軍的後勤保障就要出問題。
“報!”
“東麵十裏外的滹沱河一帶,發現大批隋兵活動,似是朝著雁門方向而來……”一名突厥斥候匯報道。
“東麵也有?”
咄吉有些不淡定了,他皺著眉頭,之前他就發現那些高山密林裏旌旗蔽空,像是大隋援兵到來,如今又不斷有發現,就連東麵的滹沱河也有隋兵出沒。
隋人一向擅長陰謀詭計,這讓一向對隋人忌憚的咄吉,有些猶豫了,他如今已經圍城月餘,大隋天子被死死困於城內,咄吉很自信,若是再給他一個月時間,甚至用不了一個月,對方必定會出城投降。
可是他麵臨的問題也隨之而來,那就是咄吉忽視了時間,這是一把雙刃劍,自己在這裏多待一天,大隋勤王的援軍就會不斷從四麵八方趕來,而且越來越多,最後他反會成了甕中之鱉。
怎麽辦?
撤?還是繼續打?
就在咄吉兩難之時,又一位壯漢手持黑鐵密令,快步進了營帳,咄吉雙目如炬,他自然認得這枚黑鐵密令,是他賜予自己那位發妻義成公主的聯絡信物。
莫非是家中有事?
果然,這位壯漢是奉可賀敦之命讓咄吉北歸。
“家中告急!”
咄吉一下子如坐針氈,他有些頭大,本來的一個選擇題,現在成了必選題,現在隻能準備緊急撤兵了。
這倒不是假的,東突厥如今也不安穩,北方的鐵勒諸部、契骨等也會經常入侵他們,還有咄吉的老對手處羅可汗,這貨也不是省油的燈!
到目前為止,咄吉的判斷其實一直都是正確周密的,從南下後的兵力部署、圍城,沒有一處失誤。
綜觀整個過程,咄吉隻犯了兩個錯誤,微不足道的錯誤,第一個是心態,第二個是膽小,心態的轉變,使得他變得膽小起來,因為他從不打無準備之仗。
開始圍追楊廣,是因為咄吉勝券在握,現在對方援軍不斷到來,加之家裏告急,讓他有些拿捏不準,遊牧民族一貫的作風,現在又回到了咄吉身上。
他臉色青一陣紫一陣,半晌才拍著大腿,“也罷、也罷,就當給大隋天子一個教訓……”
“傳本汗軍令,所有大軍,緊急撤兵北歸!”(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