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更 適千裏者【第二更,求首訂!】
字數:5209 加入書籤
奇跡,向來是非凡人行非凡之事,亦可為諸多偶然,交織而成的奇妙巧合。
但是無論怎樣,方黎這次北上,已經算是一個奇跡。
卻突厥千餘裏,孤軍縱穿大漠,橫渡洛水河,一舉殲滅哥舒族在下遊的諸多分部,並且燒毀了拓跋族的屯糧,切斷了二者的聯係。
聽到下屬的匯報,張烈著實有些頭疼。
這個方黎狡猾的超乎他的想象,用兵之詭譎,似乎經常能夠預料到他的下一步棋。
在明山鎮時,張烈便以鎮中百姓作誘餌,不曾料到對方早已覺察,在他的眼皮子底下,掙脫了天羅地網。
到了漠北,對方屢屢發動奇襲,讓他措不及防,而且自己尚未聯合拓跋氏,又被對方覺察,如今拓跋族也遭遇大創,起碼這整個一冬,都不能緩過來。
雖然如此,張烈並不願意全力去對付方黎。他很清楚,自己敵人並不僅僅是這一個,被趕走的阿悉族虎視眈眈,在他之上的吐屯,又覬覦洛水兩岸的肥美牧場久矣。
如今,張烈身為哥舒族的族長、俟斤,族人的安危才是最重要的!
他站起身來,右手摩挲著刀柄,喟然長歎,拔出插在旗杆上的狼頭纛,轉身道:
“派信使去聯絡隋軍,就說,我要見他們的主事將軍!”
張烈緩緩伸手,將狼頭纛遞給座下的親信大將耳力。
耳力瞪眼,他自是知道族長之意,這分明就是認輸,“族長,耳力願帶千騎掃平隋軍,讓我去吧!”
張烈擺手道:“不,不需要打。如果你還當我是族長的話,拿著信物,照我說的做便是。”
耳力的話咽了回去,他接過狼頭纛,走出俟斤大帳,作為從小跟隨張烈的親信,他隻會服從。
“族長要議和麽,我哥舒族,何曾屈辱到如此地步……”
看著耳力縱馬離去的身影,張烈長籲一口氣。
對於方黎,他其實沒有那麽憎恨。有時候,張烈倒很希望和這種人稱兄道弟。
他渴望這種對手,也尊敬這種對手,在心底,他更願意和他成為朋友!
洛水下遊,某處營地。
一列列輕騎往返巡弋,武罡車緊羅密布,排列四周。
濃煙滾滾,眾人正在生火燒水。
漠北行軍,食物對方黎一行來說,反而成了其次,在這荒涼的原野上。水,這種再尋常不過的液體,成為最寶貴的東西。
司馬晃席地而坐。
他手握橫刀,刀單麵開鋒,厚脊薄刃,犀利異常,輕輕滑過,一大塊馬肉,便被細細切割成數塊,分給周圍眾人。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於國,因糧於敵,故軍食可足也!
三郎帶吾等打一地,便換一地,吃一地。誰也捉摸不到咱們的蹤跡,估計那張烈,現在正氣得牙根癢癢呢,哈哈。”徐軒大口咀嚼馬肉,暢笑一聲。
“去去,別整那些文縐縐的,說點人話。”大老粗張鵬嫌棄地翻個白眼。
方黎道:“行啊阿軒,你現在連《孫子兵法》都讀上了,士別三日,可當刮目相待啊。”
善於用兵的人,不用再次征集兵源和糧食,因為他們會想盡辦法,設法從敵人那裏奪取足夠的糧草。
這便是方黎的戰略,後世太祖用四個字精妙話語,就能涵蓋它們——以戰養戰!
這種方法,極其適合於方黎等人。
其實在當年漢朝,漢匈大戰時,衛青與霍去病便是用此戰略為主,不然試想,僅是數萬人的後勤補給,長途運輸就是個大問題,若是被截斷糧道,很容易使其成為孤軍。
方黎自是知道,徐軒已然看出來他的想法。
通過戰爭掠奪,來彌補自身的補給,這才是養戰,關鍵問題,就是方黎精準地,把住了對方的命脈。他采用閃電奔襲,迂回、包抄,來切斷敵方部落之間聯係。
成功將八百騎,揮發出了八千人的效果,甚至猶有過之!
“兵貴速,不貴久。”這也是方黎這次實踐,得出的結論。
“隻是可惜了那成群的牛羊、戰馬……”他咂嘴道。
“得了吧,現在這些賀蘭駒都有四五百匹,再多咱們也沒有那些人啊,總不能回去搬救兵吧。”司馬晃攤手。
作為一名真實的馬倌,像他這種愛馬之人,自然是舍不得,可是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心再大,恐怕這些馬都要不得。
“適莽蒼者,三餐而返;適百裏者,宿舂糧;適千裏者,三月聚糧。可對吾等來說,三個月多矣……”
“趕在月末,不知道能不能打完這場仗,我可還等著回家過歲呢。”徐軒嘿嘿道。
方黎咽了一口馬肉,將燒好的熱水灌入水囊。
“放心吧,不會太久,恐怕咱們能等得了月末,他們……怕是等不了咯!”
眾人正說著,升任騎兵隊率的阿布,疾步而來,舉著一杆數尺長的彩旌。
“報!”
“方將軍,前方有突厥信使出現,送來信物,稱要與吾等議和……”
“狼頭纛?嗬,果真是說曹操,曹操到啊。”方黎還想著是否要再給張烈燒一把火,不曾想對方就招架不住了,尋他來議和。
徐軒坐起來,凝視半晌,麵露憂色,“會不會是敵方的詐計?”
“是啊三郎,這夥突子可不能信,小心有詐!”
司馬晃和張鵬亦提醒方黎。
方黎緩緩起身,揮動著狼頭纛,縱然道:“是否有詐,咱們一去便知,怕甚,汝等忘了?咱們可是還有秘密武器沒有使出!”
眾人相視一眼,恍然大笑。
“那便再殺他一回!”
“對,殺他一回又何妨。”
大運河河道,永濟渠上。
寬闊的河麵波濤陣陣,洪舸巨艦,千舳萬艘。
兩岸埠頭,百姓紛紛跪伏在地,遠遠望著河中這一幕,原本泊在河岸的漁船,早早肅清一空。
兩條駭浪,隨著艦尾的棱角分開。
確切來說,這是一條長二百尺,高四丈左右的龍舟,舟有五樓,持槍盾矛的驍果禁衛,林立甲板四周。
在龍舟身後左右兩側,排有黃篾舫,朱鳥、蒼螭、玄武航,青鳧、淩波舸隨後,或為三樓、二樓船隻,色彩不一,飾物各異,前後綿延百餘裏,船隻多達三千餘艘。
前頭接後尾,浩浩湯湯,朝著東都方向開去。
在徹底入冬前,從涿郡北歸的大軍,需要趕回東都休整,這是楊廣的命令。
他沒有選擇回西京大興城,而是選擇直接南下洛陽。
北狩之行,讓楊廣顏麵掃地,被困雁門月餘的他,到現在甚是失魂落魄。時而想起,仍大為惱怒,因此,他直接將勸說自己的蕭瑀,立即貶到了河池赴任。
龍舟上,旌旗羽儀,迎風招展,壯麗非凡,是天子與後宮妃嬪、皇室貴胄所乘。
在永濟渠沿岸,還有大隊騎兵沿著河岸,夾道歡送。
舟首,王世充和宇文述躬身站立,也隻有二人,被楊廣親自點名,登龍舟隨行,而裴矩和虞世基等一眾大臣,則是奉命待在黃蔑舫上。
“至尊,天涼了。”皇後蕭氏款款而來,素手撐起赭黃色大氅,披在楊廣背上。
“毗陵離宮修建如何了?”楊廣幽幽問道。
“回至尊,離宮人手不足,當地征夫數年前為修運河,已經征召殆盡,多半都埋骨河道,如今僅僅征了兩萬人,應該……得數月時間吧。”宇文述趕忙回道。
“兩萬?數月?那朕要你何用!”楊廣回頭冽了眼宇文述。
又指著王世充道:“阿滿,你去辦!”
“途徑毗陵時,給朕知會一聲當地通守路道德,讓他速速集結十郡兵力,加入修宮之列,趕在明年三月……不,正月,朕就要看到離宮,要在那裏宴請江淮名士。
規格……就仿照東都西苑,你教他,若是建好了,朕有賞,建不好,你就提他的頭來見朕!”
王世充渾身一個激靈,連聲應喏。(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