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祠堂祭神(上)
字數:4620 加入書籤
諾齊兩國成為盟國之後,接下來的宴席之後,氣氛就更加活躍了。李諾對兩人說道:“小白公子,管仲先生,不妨在諾國待一段時間,等比武大會結束之後和運糧隊伍一起回去。”
百裏奚接過話茬說道:“運糧車和拉車的青牛還未準備齊全,比武大會結束之後,應該也足夠第一撥運送糧食了,你們和運糧隊伍一起回去,也可以看護其安全。”
齊桓公小白感激的說道:“其實來之前,太公還準備在諾國購買一批糧食,不過沒想到國君竟然早就準備支援我們糧食了,小白實在是感激不盡。”
李諾說道:“小白公子怎麽又來了,既然是兄弟之國,互相幫扶本就天經地義。”
齊桓公小白起身笑道:“是在下說錯話了,自罰三杯。”
李諾怎麽能看著他自罰酒呢,也跟著一起舉杯說道:“來,為了聯盟,一起幹杯!”
齊國贈送的三名宗教人才,都已經安排到相關建築裏麵了,雖然道觀、寺廟、丹房,已經分別由張中、說不得和周顛入駐了,但是身為五散人,他們畢竟還另有要職,有時候會顧不上這三個建築。
而李諾期盼已久的祠堂,也終於修建完成了。
祠堂:可選擇華夏神話人物進行供奉,對領地發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係統對於祠堂的描述,比較模糊,說是對領地發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具體是什麽作用卻沒有說明,全靠玩家自行摸索。
祠堂可選的祭神列表裏麵,總共有十位:女媧,伏羲,神農,軒轅,倉頡,蚩尤,祝融,共工,大羿,太一。
祠堂隻能選擇一個神靈進行祭祀,就算玩家修建了多個祠堂,也隻能是之前選擇的神靈,並不會讓玩家鑽空子,因為多個祠堂,就可以祭祀多個神靈了。
不過難就難在隻能選擇一個神靈進行祭祀,而可供選擇的祭祀,卻多達十位,這位神靈,都是華夏曆史中,留下諸多神話事跡的人物。
女媧,華夏上古神話中的創世女神,又稱媧皇、,史記女媧氏,是華夏民族人文先始,是福佑社稷之正神。相傳女媧造人,一日中七十化變,以黃泥仿照自己摶土造人,創造人類社會並建立婚姻製度;因世間天塌地陷,於是熔彩石以補蒼天,斬鱉足以立四極,留下了女媧補天的神話傳說。女媧不但是補天救世的英雌和摶土造人的女神,還是一個創造萬物的自然之神,神通廣大化生萬物。她開世造物,因此被稱為大地之母,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世神和始母神。
伏羲,華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與女媧同為福佑社稷之正神。楚帛書記載其為創世神,是華夏最早的有文獻記載的創世神。亦稱犧皇、皇羲,在後世與太昊、青帝等諸神合並,在後世被朝廷官方稱為“太昊伏羲氏”,亦有青帝太昊伏羲(即東方上帝)一說。伏羲是古代傳說中的華夏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相傳伏羲人首蛇身,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發明創造了占卜八卦,他又結繩為網,用來捕鳥打獵,並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發明了瑟,創作了曲子。
神農,是華夏上古時期薑姓部落的首領尊稱,號神農氏。傳說薑姓部落的首領由於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稱為炎帝。相傳炎帝牛首人身,他親嚐百草,發展用草藥治病;他發明刀耕火種創造了兩種翻土農具,教民墾荒種植糧食作物;他還領導部落人民製造出了飲食用的陶器和炊具。傳說炎帝部落後來和黃帝部落結盟,共同擊敗了蚩尤。
黃帝,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據說他是少典與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建都於有熊,亦稱有熊氏。史載黃帝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黃帝以統一華夏部落與征服東夷、九黎族而統一中華的偉績載入史冊。黃帝在位期間,播百穀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始製衣冠、建舟車、製音律、創醫學等。
倉頡,原姓侯岡,名頡,俗稱倉頡先師,又史皇氏。《說文解字》記載倉頡是黃帝時期造字的左史官,見鳥獸的足跡受啟發,分類別異,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為“造字聖人”據《河圖玉版》、《禪通記》記載,倉頡曾經自立為帝,號倉帝,是上古時期的一部落首領。倉頡在位期間曾經於洛汭之水拜受洛書。倉頡也是道教中文字之神。據史書記載,倉頡有雙瞳四個眼睛,天生睿德,觀察星宿的運動趨勢、鳥獸的足跡,依照其形象首創文字,革除當時結繩記事之陋,開創文明之基,因而被尊奉為“文祖倉頡”。
蚩尤,是上古時代九黎氏族部落聯盟的首領,驍勇善戰,在華夏神話中的他是兵主戰神!相傳蚩尤麵如牛首,背生雙翅,是牛圖騰和鳥圖騰氏族的首領,有說是和炎帝同屬一個部落。傳說蚩尤曾與炎帝大戰,後把炎帝打敗。於是,炎帝與黃帝一起聯合來共敵蚩尤。蚩尤率八十一個兄弟(約81個氏族部落)與黃帝在涿鹿展開激戰。黃帝不能力敵,請天神助其破之。殺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蚩尤被黃帝所殺,後黃帝尊蚩尤為“兵主”,即戰爭之神。
祝融,是三皇五帝時夏官火正的官名,被稱之為“火神”,又被稱之為“南方之神”!傳說祝融不但是管火的能手,而且發現了擊石取火的方法,還發明了火攻戰法,曾與水神共工大戰。
共工,為氏族名,又稱共工氏。為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水神,掌控洪水。在中國上古奇書《列子》中記載,傳說共工素來與火神祝融不合,因“水火不相容”而發生驚天動地的大戰,最後以共工失敗而怒觸不周山。誰知不周山是天柱,天柱給撞斷了,天也塌下來,給世界萬物帶來災難,後來才有了女媧煉五彩石補天的事跡,大地重回正常。
大羿,本稱“羿”、“大羿”、“司羿”,帝堯時期的射師,嫦娥的丈夫。他善於射箭,曾經幫助帝堯射下九日,匡扶黎民。帝堯之時,十日齊出,燒得草木、莊稼枯焦,怪禽猛獸、殘害人民。大羿一連射下九個太陽,從此地上氣候適宜,萬物得以生長。他又射殺猰貐、九嬰、修蛇等,為民除害。民間因而奉他為“箭神”。
太一,又名“泰一”,是漢代朝廷崇拜的主神、天帝“太一”,也是《九歌》體係中所祭祀的天帝、至高神,又被稱之為“東皇”。傳說太一乃是太陽之神的化身,在後世一些小說中又是妖界之尊,與帝俊同為妖族帝君。東皇的東,在此並非指的是地域方向,而是尊貴程度。東,為五方之首,在華夏,帝王受封禪於東嶽泰山,日月出升東方,華耀大千。
可以說,這十個神靈,都有著神奇的傳說,該選哪一個才能更好的發揮其作用呢。但是,根據他們的傳說,李諾大致也能猜測出其中一些他們可能發揮的作用。
女媧應該是會加速領地人口、流民刷新有關,神農多半是會加速領地農業、醫術發展,倉頡可能會提升領地文化、或者智力相關指數,蚩尤會增加部隊戰鬥力,祝融能加速火攻戰法威力、成功率,共工能提高領地水軍屬性和水產業發展,大羿的加成應該是在弓箭手的戰鬥力上。
而黃帝軒轅,和東皇太一,這兩個神靈,李諾就完全猜不出,他們可能會發生作用的領域。至於伏羲,也有些拿不準,李諾估摸著應該是音樂、陣法等等。
猜不出這兩位也沒關係,至少還有七位可以選擇,而選擇哪一位,就看李諾看重哪一點了,是人口?還是農業?或者軍隊戰鬥力?。
在《帝國》這種背景下,爭霸、戰爭才是主題。而能夠支撐玩家走的更遠的,無非就是人口、糧食、財富、人才和軍隊等等。
女媧代表人口,神農代表農業,倉頡代表人才,而蚩尤、祝融、共工和大羿,則代表著軍隊戰鬥力,隻不過他們傾向的重點不同而已。
李諾要做的,就是從這些方向選出一個,是更注重基礎,選擇女媧和神農,還是關注高端,選擇加快人才發展,和提高軍隊戰鬥力呢。
思慮良久之後,李諾暫時選擇了蚩尤和共工,作為諾國祠堂祭祀的神靈,將其他幾位放棄了。
之所以不選擇其他人,當然也是有原因的。諾國從來都不缺人口,大部分時候都是受困於人口過多,再加上諾國的流民刷新一直居高不下,所以女媧落選了。
而占據烏溪平原,以及醫藥業發達的諾國,如果選擇了神農,肯定會更加如虎添翼,畢竟在亂世之中,糧食幾乎等同於命脈。但是諾國的糧食自給都吃不完,還要出售和支援,諾國的醫藥業,現在也都是依靠玩家這一外力。
代表著文明的倉頡,雖然猜測到可能會跟領地平均智力有關,但是李諾也把不準,所以幹脆就放棄了,畢竟諾國的高端人才早已經遙遙領先其他玩家了。
那剩下的就是在於軍隊戰鬥力上麵了,祝融應該是在火攻方麵,這是古代戰爭中,比較常用的一大計策戰法,不過這個受製於地形環境的因素,所以思慮之下,李諾沒有選擇祝融。
而大羿針對的是弓箭手,比較單一,所以李諾也沒有選擇,更何況諾國以後可能會有黃忠這個擁有跟弓箭相關天賦特性的武將。
所以,除了李諾拿不準的伏羲、軒轅和太一,李諾的選擇對象就非常明朗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