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黑手初現(上)
字數:4899 加入書籤
諾國的幾大猛將都不在,所以祠堂獎勵的副本,現在李諾就暫時擱置了。雖然諾國還有張無忌這個宗師級武師,但是“逐鹿之戰”這個副本,肯定是以戰爭為背景的副本任務,所以肯定是要諾國的幾大猛將參與。
既然他們都不在,這個副本就隻好先不管了,等他們回來再說吧。
而最近去摘星樓修煉的是李冰父子,二人下來之後,屬性也都有了一定的變化。
李冰的政治屬性提高了一點,其他屬性並無變化,但是就是這一點,就讓李冰從b級武將,邁入到了a級武將的行列,直接提高了一個等級。
而李二郎的四維屬性倒是沒有變化,但是他的天賦特性“政務熟練”,晉升為了“政務精通”,處理政務時的效率由之前的5,提升到了0。在這一點上,他倒是與他父親李冰看齊了。
雖然諾方的幾大猛將都不在國內,但是之前定下的軍事行動,卻不會因此放棄,諾國征伐的腳步依舊不會停下,而是繼續前進。
因為諾國現在還有孟明視三人組為首的五萬重裝步兵,侯成暫時統帥的五千騎兵,以及兩萬五千餘人的水兵,原三大特殊兵種,雖然離去其二,但是俞家軍還是留在國內的。
於是,在李諾的命令下,以孟明視為主帥,西乞術、白乙丙和侯成為副,陳宮為軍師,帶領三萬重裝步兵,五千騎兵的出征隊伍,就前往銅山郡了,這次的目的,就是把整個銅山郡收歸在諾國手中。
本來之前答應白乙丙的是要以他為主,不過不知道蹇叔和白乙丙說了什麽,他自覺的放棄了作為主帥的機會,依舊是和他的兄長西乞術擔任孟明視的副將
就算諾國不將視線放在銅山郡,恐怕早晚也會發生戰爭。銅山郡除了最西部的平武縣掌握在諾國手中,在宋獻策獻出平武縣的時候,其它四縣,三台縣和涪城縣掌握在銘國手中,鹽亭縣和江油縣則分別被另外兩個玩家控製。
但是就在比武大會期間,銘國已經將其他兩縣全部拿下,整個銅山郡除了平武縣已經全是銘國的勢力範圍,他肯定也想將銅山郡徹底統一,隻是不知道他們有沒有這個膽子了。
銘國現在坐擁四縣之地,實力也不容小覷,單單是軍團上限,現在都已經達到了將近三萬。不過諾國也不用怕他,畢竟諾國是進攻一方,主動權在諾國手中,銘國隻能主動防守。平武可是與江油縣、涪城縣和三台縣都有接壤,進攻的方向可以任意選擇。
而對方要想進攻諾國,也必須經過平武才行。而銘國雖然有將近三萬的軍團上限,但是鹽亭縣和江油縣,不過是新得之地,臨時組建的軍團恐怕難以阻擋諾國兵峰。
銘國可不是諾國,那麽有錢,沒有那麽多重裝士兵,而且諾國還出動了五千騎兵,據說銘國隻有三百騎兵,還被銘國公視若珍寶。
更何況,諾國可是出動了五大曆史人物,能文能武,陳宮這個軍師可是差點把曹操都給覆滅的人物,不是呂布這個主公不爭氣的話,三國曆史都要被改寫了。
所以,在蹇叔和百裏奚的分析之下,李諾也就放手任他們去做了。當然,這次唐人街也有幾個玩家參與,除了上次的“失之時”和“坑不錯”,又有兩個叫做“南咎”和“書濤子”的玩家,獲得了李諾的認可,可以參與諾國的重要軍事行動了。
也不知道前往大宋帝國的司馬靳回來了沒有,畢竟出發了已經那麽久了,可惜之前沒有派玩家跟船前去,當時也沒有張釵的這個神一般的提議,也不至於派司馬靳前往,消息全無了。
不過,李諾惦記的司馬靳,率領的水軍正在麵臨著危險之中。烏溪自鏡月湖順流而下,一路經過烏溪平原,北冰草原,然後才來到大宋帝國境內。但是,在到達大宋帝國之前,烏溪河還要流經遼國和西夏。
原來,在大宋帝國與北冰草原之間,還有幾大王國。東北的金國,西北的遼國和西夏,以及西部的吐蕃王國。這些與宋朝糾纏了幾百年的少數民族政權,與大宋帝國一樣,也同時出現在了《帝國》之中。
雖然,這些少數民族之中,不乏耶律阿保機、完顏阿骨打和李元昊這樣的軍事強人,但是由兩宋精華薈萃、趙匡胤領導的大宋帝國,他們現在也不敢像以前任意蹂躪宋朝。
作為連接烏溪平原、北冰草原和大宋帝國的大動脈,每天來往於烏溪河上的船隻多不勝數。但是,不知道是因為諾國這支五千人的船隊,目標太過龐大,還是運氣不好,在即將離開大遼王國邊境、進入北冰草原不足百裏的地方,竟然被一支遼國騎兵隊伍盯上了。
在索要過路費,卻被司馬靳悍然拒絕之後,他們就對諾國水軍船隊展開了騷擾。這支隊伍全是騎兵,約有三千餘人,善於騎射,而且機動能力特別強。
雖然他們不能直接到烏溪河上與諾國水兵近戰,但是咬著諾國船隊不放,用弓箭、火箭襲擾諾國水軍,讓司馬靳吃了不少苦頭,就連一艘艨艟,因為救火不及時,直接船毀人亡,隻有七八個水兵逃出生天。
諾國船隊本就龐大,而且是逆流而上,速度提不上來,就算是順流,速度也比不上騎兵啊。所以,遼國騎兵的襲擾肯定是逃不掉的。
司馬靳當然不會光挨打不反擊,水軍也有弓箭手,遼國騎兵發動進攻的時候,司馬靳也悍然發動了反擊,讓遼國騎兵損失了幾十名騎兵。
不過,幾次之後,遼國騎兵就學聰明了,每次遠遠地發動進攻,看到諾國反擊之後就遠遁。船隊的速度比不上騎兵,自然也難以逃脫出其視線範圍之外。
主動權完全掌握在敵人手中,遼國騎兵可以在24個小時之內的任何時間段發動攻擊,隻要司馬靳放鬆警惕,遼國騎兵就要跗骨之蛆一樣,從遠處靠近,一通放箭之後,再次遠遁,讓司馬靳苦不堪言。
無奈之下,司馬靳隻好將這五千人分成五個隊伍,輪流防守。雖然說從來隻有千日做賊,沒有千日防賊的道理,但是現在的情況下,司馬靳也隻有如此,才能保持整支團隊一直處於快速反擊的狀態。
這個時候,司馬靳也隻有天天守著,時刻保持小心謹慎,才能不給遼國騎兵可乘之機,減少這一路的損失,畢竟距離逃離遼國邊境距離也沒多遠了。
但是,讓司馬靳沒想到的是,遼國騎兵在諾國船隊逃出遼國邊境之後,依然沒有放棄追殺,又深入了北冰草原兩三百公裏,才算是放棄了對司馬靳的追殺。
司馬靳總算鬆了一口氣,不過一番清點之下,司馬靳欲哭無淚。五千水軍,折損了七百餘人,戰船、運輸船損失了十幾艘,其中還有兩艘船運送的是從大宋帝國采購神臂弩和豆寸子弩!
弩是古代的一種冷兵器,是古代兵車戰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步兵有效克製騎兵的一種武器。弩也被稱作“窩弓”、“十字弓”。它是一種裝有臂的弓,主要由弩臂、弩弓、弓弦和弩機等部分組成。
雖然弩的裝填時間比弓長很多,但是它比弓的射程更遠,殺傷力更強,命中率更高,對使用者的要求也比較低,是古代一種大威力的遠距離殺傷武器。強弩的射程可達00米,特大型床弩的射程可達千米。按張弦的方法不同,可分為臂張弩、踏張弩和腰張弩等,還有能數箭齊射或連射的連弩和裝有數把弩弓的床弩。
弩是一種致命的武器,之所以被普遍使用,是因為不需要太多的訓練就可以操作,即使是新兵也能夠很快地成為用弩高手,而且命中率奇高,足以殺死一個花了一輩子時間來接受戰鬥訓練的裝甲騎士。某些時候(尤其是以騎兵為對象),弩弓被認為是一種不正當的武器,因為它隻需要很少的技巧即可操作。
英國的理查一世(獅心王理查)就曾經兩次被弩箭射中,並在第二次傷重不治。如此一個偉大人物竟然死在一個普通或低等的士兵之手,對於貴族來說簡直駭人,為此,在十二世紀時,教皇就曾嚐試以殘忍為理由禁止弩的使用。
弩亦弓屬,相傳為黃帝所造。戰國時期,就已經有了四種弩:夾弩、瘦弩、唐弩和大弩。夾弩、瘦弩較輕便,發射速度快,多用於攻守城壘;唐弩、大弩是強弩,射程雖遠,但發射速度較慢,多用於車戰和野戰。
華夏曆史上,比較有名的弩有戰國時期的連弩車、秦朝的秦弩、漢代的大黃弩、三國時期的諸葛連弩、宋朝的豆寸子弩和神臂弩。
這其中有用於城池防守的連弩車、諸葛連弩和豆寸子弩,也有單兵使用的秦弩、大黃弩和神臂弩。但是要說弩弓最輝煌的時期,還是宋朝。
神臂弩,又稱神臂弓,北宋神宗時發明,弓身長三尺三,弦長二尺五,射程遠達三百四十多步,號稱其他器械都及不上,成為宋軍弩手的製式兵器之一。完顏宗弼《遺行府四帥書》曰:“吾昔南征,目見宋用軍器,大妙者不過神臂弓,次者重斧,外無所畏,今付樣造之。”
豆寸子弩,也叫三弓床弩,又稱“八牛弩”,箭矢以堅硬的木頭為箭杆,以鐵片為翎,世稱“一槍三劍箭”,床弩也可發射“踏橛箭”,發射的時候蔚為壯觀,箭支有如標槍,近距離發射可以直接釘入到城牆裏麵,齊射的時候,成排成行的踏橛箭牢牢地釘入城牆,攻城兵士可以藉此攀緣而上。不論是防守,還是近戰,都不是人力可以阻擋的利器。
這其中,比較出名的還有諸葛連弩。諸葛連弩是諸葛亮製作的一種連弩,據說是一種半自動武器,又被稱作元戎弩,一次能發射十支箭,火力很強,但是體積、重量偏大,單兵無法使用,主要用來防守城池和營塞。
漢末魏大發明家馬鈞欲對其進行改進,使之成為一種五十矢連弩,威力更大,但是因為生產很複雜,所用的箭矢也必須特製,所以沒大量生產,後失傳。(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