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土地改革
字數:4307 加入書籤
諾國又出台了漲薪的政策,在已經翻番的薪資基礎之上,再次翻番,相當於短短時間內,諾國百姓的薪資收入直接提高到了原來的四倍。
百姓們興高采烈,李諾卻也不會感到肉疼或者惋惜,這本就與諾國藏富於民的基本國策相吻合,而且上漲的民心,也更有利於完成升級任務。
不過,讓李諾失望的是,這次薪資翻番,竟然隻上漲了7點民心!要知道,第一次薪資翻番和稅收減半的政策下,諾國的民心直接上升了13點!而以李諾的推測,稅收減半的民心加成絕對不會超過5點!這是因為,遊戲之初,李諾曾經減過一次稅,從50直接降到10,不過也隻增加了5點民心。
也就是說,第一次的加薪,民心的增長最少是8點。但是第二次竟然下降了!要知道雖然同為翻番加薪,但是如果真要論力度的話,肯定是第二次增加的更多!但是沒想到,增加的民心竟然反而下降了!是邊際效應嗎?
本來李諾還指望著,這兩次加薪能給諾國帶來20點民心加成呢,但是沒想到,算上降稅這一舉措,竟然才堪堪達到20點民心加成的效果!
距離完成升級任務的第一個任務,還差十點就達到目標了;而第二個目標,收入翻兩番,現在已經是達到了。而最後一項,金幣收入翻兩番,在李諾的措施之下,第二天就直接達到了。而且出人意料的達到了一百億金幣!
這個數字有些誇張,不過李諾可以理解,畢竟單單是諾國一直庫存的三大特產,就價值將近五十億。而除了庫存的銷售,新增加的特產銷售額也達到了四十多億金幣,而且這個數字隨著調動的玩家數量越多,肯定會越來越高!也許,會出現一個連李諾都不敢相信的數字。
所以,升級任務,就隻剩下了民心這一關!李諾分析了這次升級的三個任務,其實並不太難,第三條玩家基本上度可以通過作弊的方式達到。諾國隻是因為第一個申請升級,所以條件才這麽苛刻。但是換成一般玩家的話,就沒有那麽麻煩。
他們一樣可以通過自由玩家的幫助,提高價格出售產品,升級成功之後,再將金幣還回去就是了,損失的不過是宗主國的抽成。說不定,因為這次跨越式升級任務,還能發展出一條產業出來,至少你請自由玩家幫忙,不可能是沒有任何好處的吧!諾國是因為條件特殊,自然有大把的自由玩家參與其中。
至於升級任務的第二個要求,李諾甚至能夠看出遊戲公司的險惡用心。那就是加大玩家的支出,減緩玩家的發展速度。一旦諾國投入大量的金幣在薪資方麵,必然會影響玩家在領地上的其它投入,從而影響玩家的發展速度。但是這是升級任務,你不做還不行,做了之後再反悔的話,那玩家在領地內的根基都要毀了。
而剛剛推測的金幣收入翻番走捷徑的話,同樣也會花去玩家大量的金幣,如果李諾推測正確的話,遊戲公司的目的就不言而喻了。
現在距離升級任務,就隻差10點民心了,不過這十點可不容易達到啊。連降稅和連續提高薪資,都才提升了20點民心值,剩下的這十點又該如何解決呢?
要知道,諾國就醫免費,讀書免費,條件已經非常好了。之所以之前的民心值隻有四十幾點,是因為上次突發惡件的影響,以及長期以來諾國都會有大量新增流民加入,才整體拉低了諾國的民心值。
而時間越久,這些流民享受到諾國的福利之後,對諾國有了強烈的認同感,民心自然就會上來了。但是,升級任務的要求是隻有七天,自然不能依靠自然增長這種方式。
所以,想到這一點之後,李諾把右相百裏奚,以及戶部尚書宋獻策給叫了過來,李諾準備再搞一個大動作,算是很早之前,也就是出台求賢令的時候,就考慮過的方案,那就是土地改革。
遊戲之中,默認的所有土地都屬於玩家,也就是屬於國有,農民牧民等隻是為國家打工,幫助國家種田放牧,糧食和牲畜的產出都屬於國有,然後由政府發放一定的工資。
這樣的話,不管是農民還是牧民,積極性肯定都不高,畢竟他們都是打工的。雖然現在提高了工資,但是如果與李諾製定的改革方案相比,自然還是有差距的!
諾國的土地改革方案,主要有一下內容:
1、從今天開始,諾國所有土地分配給個人使用,使用權分配到個人,所有權依舊歸屬官府嗎,禁止轉讓買賣。
2、農田草場等產出,歸個人所有,由農民、牧民自負盈虧,取消農業稅,不論產出多少,皆歸個人。
3、分配標準:初級農民(牧民)10畝,中級農民(牧民)20畝,高級農民(牧民)50畝,大師級農民(牧民)100畝。
4、以100畝農田為單位,配備耕牛一頭。所有農民、牧民皆可向官府申請黑山羊、青牛種苗,隻需規模擴大後歸還同等價值的牲畜即可。後期,還將開放戰馬種馬的申請。
5、農民、牧民所產糧食和牲畜,皆由官府以當月市價收購。若某月價格較低,由官府作出補償,保證農民、牧民不虧損。
土地改革方案一出,簡直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在諾國百姓之中,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縱觀華夏五千年曆史變革,曆朝曆代的朝代興替,無論是隋唐末年的天下大亂,還是元末、明末的大規模農民起義,一切源頭都來源於土地。
戰國後期,封建土地私有製逐步確立起來,而在秦漢時期最終實現了全國範圍內的確立。秦政府“使黔首自實田”,也就是國家承認了土地私有權。土地私有必然導致土地兼並,於是土地兼並的社會問題從秦朝就開始滋生了。
西漢武帝時期土地兼並就開始嚴重了,董仲舒說:“除井田,民得買賣,富者田連阡陌,貧者亡立錐之地。”董仲舒認為井田製的廢除和土地的私有與允許買賣,直接導致了土地的兼並和貧富分化,使得普通農民的生存狀態日趨惡化。
北魏至唐朝前期實行的一種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均田製製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後歸農民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後還給官府。後因唐朝土地兼並日益加劇、大量的自耕農破產逃亡、或者淪為地主佃戶,均田製逐漸瀕於崩潰。
宋朝的土地矛盾是各個朝代中較為尖銳的,這有其獨特的曆史背景:首先,宋太祖趙匡胤上台後通過著名的“杯酒釋兵權”等手段,剝奪了開國將領的軍事指揮權。作為補償,對於這些高級官員對土地的大肆占有始終持放任態度。宋代施行“不抑兼並”的土地政策,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但也導致了地主階級和農民之間的尖銳矛盾,導致了土地高度集中在某些特權階級手中的社會象。
元朝土地兼並更加嚴重,當蒙古人進占中原漢人地區時,他們就肆意搶奪漢人的土地作為自己牧場,到了元末,直接導致了農民沒有了土地,肚子都吃不飽。農民沉重的負擔,才導致出現了朱元璋。
明朝憲宗將原來沒收太監曹吉祥的莊田改為皇莊。明代皇莊從此誕生,後來發展迅速。此後王莊規模急劇擴大,到明中葉,王莊已遍及南北直隸及山東、山西、河南、湖廣、陝西、江西等省。明朝土地兼並,最終導致出現了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起義。
清朝前期,社會的階級矛盾雖有暫時的緩和,但是土地兼並和地主階級對農民剝削的現象仍然嚴重。滿族貴族不僅在入關之初大量圈占土地,以後更倚仗其權勢繼續搶占民田。漢族大官僚和一般地主也都競相兼並土地。乾、嘉年間有名的奸貪權臣和珅掠奪兼並農民土地達八十萬畝。他的兩個家丁也仗勢掠奪別人土地六萬多畝,很多以前有田的農民也都變成地主的佃戶或耕丁了。無田可耕而又無資充佃的農民,隻好跑到城市裏出賣勞動力和當乞丐,或者逃亡到邊疆和偏僻地方謀生了。
土地兼並給社會帶來嚴重的危害,尤其是在以農耕經濟為主華夏各朝代。它導致大量自耕農破產,造成眾多農民衣食無著,加劇了社會矛盾。還會減少了政府的賦稅、徭役來源,威脅到封建政府的統治。更重要的是它影響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阻礙了社會生產的發展。
縱觀華夏五千年曆史變革,“土地兼並”是華夏封建王朝的怪圈,也是曆朝曆代的朝代興替的原因。李諾雖然免去了農業稅,但是也不希望玩個遊戲,還把自己的國家搞的四處起義!
現在李諾將諾國的土地分給諾國的百姓,雖然是使用權,禁止買賣,但也是最大限度的避免土地兼並現象的發生。而農業稅的取消,耕牛的配備,養殖種苗的提供,以及保價收購的策略,足以保證他們有足夠的積極性,去從事生產。(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