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洗盡鉛華,歸來仍是少年

字數:3942   加入書籤

A+A-




    上帝用七天創造了世界,李亞東用七個小時將它毀滅。

    花了半天時間奔走驗證,現在終於得出結論,他確實重生了。世界陡然蒸發三十餘載,時間倒回至一九八四……

    這是一年之中最熱的季節,陽光炙烤著大地,將這個位於鄂東南地區的偏遠小山村,化為一尊火爐。

    李亞東杵在池塘邊的岸埂上神思恍惚,身上的“兩根筋”汗濕一片。

    “小東,可算找到你了,這麽大熱的天你沒事瞎跑什麽?娘讓我來喊你回家吃飯。”

    身後傳來一陣氣喘籲籲的聲音,這是自己的四姐李冬梅,老李家正待字閨中的大姑娘,也是碩果僅存的一個。

    李家總共兄弟姐妹五人,李亞東排行老幺,這還是因為李老漢過世的早,不然肯定更多。當年太祖的一句“人多力量大”被老百姓奉為圭臬,大家都是可勁兒的造,家裏有五個孩子的隻算小門小戶,七八個的比比皆是,也甭管養不養得活,先生了再說。

    可惜李老漢在某個深秋的夜晚灌了幾壺貓尿後失足掉進了豬糞池裏,李家這一代也就徹底斷了茬兒。

    眼前的四姐出落得水靈,圓圓的小臉被太陽烤得紅撲撲的,兩條粗壯的麻花辮對稱的垂於胸前,這讓李亞東很自然而然的想起了那首大約十年後才會出現的《小芳》。

    “你……你老看著我幹嗎?我臉上有髒東西?”李冬梅見弟弟半晌不說話,眼珠子盯著自己一眨不眨,臉上的紅潤越發明顯。

    她在這個年紀的形象與記憶中完全一樣,總是那麽容易害羞。

    “姐,你真美。”

    李亞東撂下一句話後,大笑著往家的方向走去,如果說之前他心裏還有些五味雜陳,那麽此刻無疑已經釋然。

    “從頭再來”很多時候並沒有劉歡歌詞裏唱的那麽“隻不過”、那麽輕易,就算你想,也要看老天爺給不給機會。事到如今也不必太在意旁枝末節,他既然回來了,就要好好把握住機會,盡上輩子未盡之事,做這輩子想做之事。

    “死小東,就知道欺負我!”李冬梅臉上紅得都能抹喜蛋了,望著他的背影狠狠地跺了跺腳。

    她突然發現弟弟今天有些不太一樣,雖然一向嘴甜,但這麽羞人的話還是頭一次說。

    “娘,我回來了!”

    回到家中,望著眼前的三間黃泥巴土屋,牆壁上縱橫交錯的裂縫顯得十分觸目驚心,這更讓李亞東覺得有太多事情需要彌補。

    “知道回來啊,這都什麽時候了,還有心思跑出去玩?”母親胡秀英端著碗筷從廚房裏走出,沒好氣的瞪了他一眼。

    李亞東麵色一窘,不提這件事情還好,一提起他就忍不住的一陣揪心。

    好巧不巧的是,早上他翻過日曆,今天是七月四號,這意味著什麽?

    意味著三天之後就是高考!

    “好了,先吃飯吧。”胡秀英見兒子半晌不說話,怕給他造成太大壓力,適時地轉移了話題。

    “哦。”

    飯菜其實並不可口,但李亞東卻吃得格外的香,像個傻子一樣手裏捧著印有“囍”字的huang se搪瓷碗,不停地往嘴裏扒飯,眼神在母親和四姐臉上來回看。

    “這孩子,是不是中暑了?咋吃個飯還一個勁兒的傻笑?”胡秀英覺得兒子今天有點反常,伸過手去探了探,然後又抽回來放在自己的額頭上比較了一下,發現體溫還算正常後,不禁長出口氣。

    “娘,我沒事,好的很。”

    “好的很還敢嚇我,還不趕快吃飯!”胡秀英直接賞了他一顆紅燒板栗,順手還把特意蒸的雞蛋,舀了一勺送到他碗裏。

    對於這個貧瘠的家庭來說,雞蛋可是頂稀罕的吃食,眼下農村雖然已經包產到戶,填飽肚子不成問題,但手裏想攥幾個活絡錢,卻也難上加難。家裏除了幾隻家禽要養到臘月過年外,平時雞蛋鴨蛋就是唯一能換錢的寶貝。

    譬如這雞蛋,約莫一個禮拜能攢夠一斤,拿到鎮上賣給供銷社後可以變現一塊一毛錢,在這個白菜一毛一斤、精鹽一毛五一斤的年代,這無疑是筆很可觀的收入,平常家裏的開銷全指著這些錢了。

    若非兒子過幾天要參加高考,胡秀英絕對做不出如此敗家的事情。每頓飯都要吃掉一隻雞蛋,就是村長家也不敢這麽幹呀!

    一碗韭菜蒸蛋母女二人沒有伸過一筷子,也不顧李亞東的推阻,一股腦兒的全倒進了他碗裏。這讓李亞東時隔多年後重溫母愛的同時,也越發堅定了改變命運的決心,而且要快!

    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隻爭朝夕!

    他上輩子不是沒有小小發跡過,然而等他有能力帶給家人富足的生活時,他最深愛的那個人,卻已經不在。

    子欲養而親不待,人生最大的遺憾莫過於此。

    一九八四年是非比尋常一年,在改革開放的曆史上具有重要意義。這年一月份,小平同誌第一次南巡,肯定了特區經濟的發展,隨後連續開放14座港口城市,一時間大大小小的公司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日後中國最大的幾家公司,幾乎都是在這一年創辦的,這一年也被稱作“中國現代公司元年。”

    清楚時代意義的李亞東當前最強烈的願望就是走出去,走出這座大山,隻有這樣,他才能扼住命運的咽喉。

    而眼下正好就有一個契機——高考。

    李亞東心裏很清楚,他大概是輸不起的,否則他接下來的命運肯定會和上輩子一樣——在縣裏棉花公司上班的大哥的安排下,進入鎮上一所初中任教,而且一待就是整整八年!

    那幾乎是他的整個青春歲月。

    “小東啊,下午就別再出去晃蕩了,在家裏安心看看書,總歸是對考試有幫助的。”胡秀英語重心長的說道。

    她沒什麽文化,不太知道如何教育孩子,特別是學習方麵的事情,家裏男人死的又早,就指著五個孩子自學成才,不要長歪了就行。如果將來能有出息,那就是死鬼在下麵保佑了。

    “娘,我不出去,你放心好了。”

    他哪裏還敢出去浪,隻剩下三天時間,除非他不想混了。

    這個年代的大學有多少令人神往,李亞東心知肚明,考上大學就意味著鐵板釘釘的國家幹部,那已經不是鐵飯碗了,而是李老二賜給唐光頭的紫金缽盂,堅不可砸!

    考生們會為此拚盡全力,無論他們來自農村,或是城市。

    日後的那句“讀書是農村孩子唯一的出路”並不適用於當下,這年頭的城市孩子同樣不好過,沒考上大學就得在家閑著,八百萬知情剛剛返鄉,工作可不那麽好找,不然就得央求父母早點下崗,好讓他們去頂班。

    如此也能想象高考該有過麽慘烈。(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