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與班主任的第一次接觸

字數:5133   加入書籤

A+A-




    喇叭褲的生意已經無需李亞東太多關注,也就每天裁縫鋪和服裝廠那邊各跑一趟,算不上有多費事。

    幾天的時間一晃而過,開學的這天到來了。

    八十年代的北大校園和中國各地的高校一樣,醞釀著時機,隱藏著騷動,撩撥著不安,按捺著希望。

    雖然各類心態有著不同的起因,但每位新生都奔向似乎平坦卻是布滿荊棘的旅途,眼中蘊藏著似乎明朗但又迷惑的目標。

    此時的新生入學遠沒有日後那麽隆重,一些諸如開學典禮之類的活動大抵也都省略了,各個班級自行舉辦一個班會,分班的過程同樣草率,李亞東和大多數學生一樣,稀裏糊塗的就被分配到了經濟係102班。

    或許唯一值得慶幸的是,他們的班主任是位mei nu。

    皮膚白皙,骨架纖細,身材高挑,口音軟糯,帶有吳儂軟語的獨特韻味。看模樣也就三十上下,五官算不上有多精致,但拚湊在一起後,搭配上那張如同仕女圖中臨摹出來的鵝蛋臉,竟出奇的耐看,讓人如沐春風。

    “好了,閑話不多說,班會正式開始。按照慣例大家還是要相互認識一下,就從我先開始好了。我叫趙無衣……”

    她說著,用青蔥般的手指撚起一顆粉筆頭,用漂亮的楷書在黑板上寫下自己的名字。

    “大家不要笑,並非沒錢買衣服,而是因為我父親是一位軍人,‘無衣’取自詩經《無衣》,意為軍裝。”

    “好了,下麵到你們了,也不用排序,希望大家踴躍發言。”

    底下同學們互相打量了幾眼,一群陌生的人圍坐在一起,多少有些拘謹。學生人數不算多,一共26人,以寢室為單位,分成幾個小團體。

    李亞東四人相視一望,孫衛國躍躍欲試。

    “老師好,同學們好,我叫龐凱,京城本地人,大家剛到學校,要是出行方麵有什麽麻煩,盡管來找我……”

    一個長著國字臉的同學搶了孫衛國的風頭。

    隨後站起來兩名同學,也是京城本地人,相較於外地學生而言,他們顯然更放得開一些。

    “小徐同誌,該你了。”孫衛國撇撇嘴道。

    教室裏的其他學生也在等待,似乎有意讓東道主們先行一步。

    “你上。”但徐澤政卻半點沒有出風頭的打算,“沒規矩說一定要本地人先來啊。”

    “真不上?”

    “你是老大你先上。”

    孫衛國遞給他一個“孺子可教”的眼神,深吸一口氣後,站起身來,“那啥……俺來自東北,名字叫孫衛國……”

    這家夥或許太激動了,滿嘴的東北大碴子味,逗得全班同學哈哈大笑。

    之後的同學可謂就來自天南地北了,聽著他們摻雜著各地口音的蹩腳普通話,仿佛一下子被帶入了偌大的世界。

    千裏冰封的東北平原,壯觀的西北沙漠,峻秀的西南高山大川,充滿秀靈之氣的江南沿海,世界在一夜之間拓開。

    意念中原本遙不可及的人事和景象,忽地被拉近,全國各地似乎就在身邊。從未離開過家學生們,一下子覺得自己進入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既自卑又好強,既緊張又好奇。

    純淨的目光中充滿新奇和得意,更有勃勃的雄心和難抑的激動。

    郭琦的表現有些出乎意料,平時像個小姑娘一樣十分靦腆的他,到了大場合居然毫不怯場,心理素質出奇的好。

    這類人李亞東以前也見過幾個,都有著不俗的成就,天生的場麵人。

    徐澤政站起來的那會兒,教室裏竊竊私語,顯然前幾天的那台桑塔納讓很多人印象深刻,也為他貼上一張“出身資本家庭”的標簽。

    26名學生,25人已經介紹完畢,隻剩下一個。

    “大家好,我叫李亞東,來自卾省。”

    短小而無力的一段話,說完就坐下。

    “沒了?”別說同學們麵麵相覷,就連趙無衣都詫異打量了兩眼這個過於低調的學生。

    一場“見麵會”在平淡的交流中結束,對於這群新生而言,他們的大學生涯就這樣在波瀾不驚中開始。

    新的學習生活不再像往常一樣需要天天按時上課、每日作業。雖然寢室不約而同在十點半熄燈,但是不再像中學生那樣準時作息,不再像中學生那樣受拘於耳旁父母苦口婆心的叮嚀。

    一切都仿佛回歸到了zi you。

    讓趙無衣沒有想到的是,班裏26名學生,最先找到自己的,反而是最低調的那個。

    “李同學,坐吧。”略顯逼仄的辦公室裏,趙無衣提起鐵絲暖水瓶,給他倒了一杯水。

    李亞東表示感謝後,也適時地說明了來意。

    “搬到校外?租房子住?”趙無衣顯得有些詫異,她打量了一下眼前這個清瘦的小夥子。如果她的記憶沒出錯,這位李同學應該是來自卾省的一個偏遠小山村,也就是說,家境並不好。

    “我能問問原因嗎?”大概是第一次會麵的緣故,她說話的尺寸拿捏得剛剛好。

    “因為我自己做了一些小買賣,所以住在校外相對比較方便。”

    作為李亞東而言,他其實可以杜撰一百種借口糊弄這位陌生的班主任,但他還是選擇了實話實說。

    趙無衣楞了一下,大概也沒想到是這種理由,她腦子裏思忖片刻,隻想到一種可能,如果是這樣的話,她表示理解。

    “是家庭比較困難?”

    趙無衣雖然生長在城市中,但她對農村生活其實並不陌生,小時候父親每年都會帶她去鄉下住兩個月,說是憶苦思甜。這些經曆成為了她日後寶貴的人生經驗,她見識過最無助的貧窮,一個勞動力在農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她能想象有些農村孩子即便考上大學,甚至無需學費,但依然無法做到對家庭的貧苦視若無睹。

    “倒也不全是,主要還是不想浪費時間。”

    可惜這位李同學的回答與她所想差距甚大。

    她顯得有些生氣的說道:“李亞東同學,我希望你清楚自己的責任,作為一名大學生,讀書才是你當前的首要責任。你剛才說的那句話,我可不可以理解為:在你心中讀書是浪費時間,做買賣才是正事?”

    李亞東很想說“是”,但這話卻不敢說,於情於理他都不該駁斥知識的重要性,有些情況隻適用於他個人。

    “趙老師,也不全是你說的那樣,我個人認為,作為經濟係學生,閉門造車是不可取的,中國目前的經濟正處在一個分岔口,我相信這點你比我更清楚,一邊是計劃經濟,一邊是市場經濟,到底是停滯不前,還是勇敢邁出去,這些在課堂上是很難討論出結果的。”

    “當然,我們也可以靜觀其變,但那樣必然耗費不少時間,與其等待,我私以為不如自行嚐試一番,正所謂實踐出真知,我堅信學校所學與我社會實踐所得,必能產生互補,對我來說將大有裨益。”

    “你……”趙無衣呆了,這些話如果是從一位大四學生嘴裏說出來,她或許還能接受,但從一個剛入學的新生嘴裏說出,或許隻能用“驚為天人”這四個字來形容。

    她甚至很恐怖的發現,這位李同學對於中國經濟的了解,居然不在她之下。

    “那你說說,中國經濟到底該跨過去,還是維持原有的計劃經濟?”她在心裏默默地補充了一句:李同學,你成功引起了我的興趣。

    李亞東嗬嗬一笑,道:“老師,其實這個問題無需我來回答,南方猛然拔起的高樓大廈就很能說明問題,我大概能想象到經濟領域應該有很多非議,但我是小平同誌的忠實擁護者。”

    “那你有沒有想過,如果對外開放全麵展開,中國很可能成為下一個資本主義國家?”趙無衣說出了這個年代許多經濟學者最為擔心的一個問題。

    李亞東搖了搖頭,“隻要黨的基本原則不變,就不會。清朝的閉關自守留給了我們慘痛的教訓,對外開放乃是大勢所趨,主席同誌曾在《西江月·井岡山》中寫道: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我覺得當年的那場戰爭既然無法動搖我們,那麽當以後資本的浪潮撲來時,亦然。”

    “你……你……”趙無衣支支吾吾的老半天,終於吐出一個話來,“你高中是怎麽讀的?”

    “多看多讀。”李亞東莞爾一笑。

    趙無衣深深地看他一眼後,很認真的說道:“我同意了,但我有個條件。”

    “老師請講。”

    “我需要你每個季度交給我一篇論文,內容就是針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剖析,或是你的心得體會。”

    “好。”(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