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致富之道

字數:4011   加入書籤

A+A-




    李亞東之所以要問馬支書這樣一個問題,其實隻是在試探他的決心,或者說野心。

    但很可惜,他的野心並不大。

    所以注定也無法承受更大的壓力。

    一個人若是想要指點江山,就必須先有天下之大,舍我其誰的氣魄,也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

    李亞東雖然有辦法讓大龍村徹底變個模樣,卻不想強加給別人不需要的幸福,因為那未必是幸福。

    改革開放的進程中村莊集體致富的例子多不勝數,最出名的要數“大邱莊”和“華西村”。

    一九八五年吳仁寶大概還在摸著石頭過河,但禹莊主卻已經把大邱莊弄得風生水起,可惜莊主大人太過跋扈,最後飄了,下場算不上好。

    他們的經驗原本都可以借鑒,如果馬支書是一個有遠大報複的人,李亞東肯定會傾囊相授,但他的期許是好的,胃口則未必。

    “既然這樣,你抽個時間把村民們召集一下,再準備一口鍋、一壺油、一盆麵、適量糖、適量鹽。”他想了想後,於是說道。

    “啊?這……是要幹嘛?”馬支書不明所以,看這節奏是要搞會餐啊,跟他的話題完全不搭邊嘛。

    李亞東看了他一眼,說道:“你不是想吃得飽穿得暖,一個禮拜能吃次肉,孩子上學不用愁,看病有錢醫,家裏最好還有部電視機嗎,那就按我說的去做,這樣的生活很快就能實現。”

    “真的?”馬支書眼睛都瞪直了,隻感覺腦子有點不好使,為什麽他視為可以奮鬥一輩子的目標,放在對麵這個年輕人眼裏,就好像揮揮手就能解決一樣呢。

    人的本事真能大到這種程度?

    “是真是假,試過之後你就知道了。”李亞東吃完碗裏的最後一口菜後,也就準備起身告辭了。

    以他的視野來看,這個年代可以發財致富的門路實在太多,無非就是發小財還是發大財的問題,既然馬支書的要求不高,他也就懶得折騰,隨手教會村民一門手藝,足夠達成他們想要的那種生活。

    下午閑來無事,李亞東又背著鐵夾子上了山,再枯燥乏味的事情,但凡有了收獲,都有可能演變成興趣,如今他就發現了個中趣味,也明白了他三哥為什麽熱衷此道。

    西北大漠這邊的山崗都比較光禿,高大的樹木非常稀少,最多的就是雜草,茂密處甚至掩蓋了地麵,他弄了一根木棍探路,擔心一不下心掉進坑裏,那可就不好玩了。

    漫山遍野的晃悠了一圈,村子周邊的山貨大概正如劉老漢所說,算不上多,找了一下午新的兔路也就發現了兩條,無奈之下,他在這兩處下了兩個鐵夾子,其他四隻又放回了昨天的老地方。

    結果第二天,幸運女神沒能眷顧他,隻收獲了兩隻兔子,四處老地方全部落了空,動物也是有靈性的,或許智商不高,但與生俱來的規避危險的本能還是有的,兔子們發現有兄弟折損在某處地方後,短時間內怕是不會再從那裏經過。

    這倒是李亞東之前不能確定的事情,如今實驗證明了推測,也為了他之後的捕獵帶來了困難。

    回到窯洞,因為有了昨天的大收獲在前,所以再次得到兩隻兔子,大家雖然依舊興奮,但足以克製住情緒。

    早餐是小米粥加烙餅,由大家公認為廚藝最好的陶露掌勺,對此,李亞東隻是嗬嗬一笑,反正你做他就吃,也沒有大展身手的意思,實在是條件太差,懶得拾掇,作為一名資深大廚的他總歸有些追求,家夥什不齊全實在不怎麽想動。

    “上午有空?孩子們都想再聽你的課呢。”蘇薇捧著飯碗走過來。

    他們甚至連吃飯的餐桌都沒有,每次開飯都是各人盛在碗裏,抱著到處晃悠。

    “大概沒有。”李亞東想了想,回道。

    “你上午不是不出去嗎,還能有什麽事?”

    “如果沒猜錯,等下應該有人過來找我。”

    “哦?”蘇薇有些不明所以,心想這異鄉他處人不識路不熟,莫非你還有什麽交情不成,誰會來找你呀。

    可這想法剛生出來不久,就看見黃泥巴土路那邊跑過來一個人,一邊跑著,一邊還揮手示意道:“李老師,都準備好了,就等你了。”

    李亞東點了點頭,三兩口喝完碗裏餘下的粥。

    “幹嘛去?”蘇薇不解,看馬支書的模樣還挺興奮,八成有什麽好事。

    “去教他們發財致富啊。”李亞東半開玩笑的說道。

    “帶帶我?”

    “走啊。”

    蘇薇嗬嗬一笑,也就隨口一說,她肯定是沒空的,和其他社員們不一樣,她還有另一項工作,給村裏的小馬老師搞培訓。

    他們畢竟在這裏待不長久,算算時間最多還有半個月,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孩子們的接受能力實在有限,倒不如盡可能的先提高他們老師的水平。

    大龍村的村委會李亞東來過一次,也是一個背靠山崗的院落,就是占地麵積稍微大點,此時院子裏已經坐滿了人,上百人的規模,之前一路走來發現村裏幾乎都空了,想必人都聚在了這裏。

    老鄉們應該是自帶的板凳,排成隊形坐好,在他們前麵燃起了一堆篝火,兩旁搭著木頭架子,上麵吊著一口大鐵鍋。

    大火熊熊燃燒,在這酷熱的天氣裏什麽滋味就不用提了,不過大家全都安靜的坐在位置上,想必之前馬支書已經囑咐過一些事情,紀律性很好。

    火堆稍遠一點的地方有張長條桌,上麵備好了油、麵、糖、鹽。

    “大家鼓掌,歡迎李老師來為我們講課,這可是帶領大家致富的大好事,都要好好聽著。”

    馬支書帶頭拍手,底下頓時傳來一片掌聲,他也就是這麽一說,其實到現在為止,都沒搞清楚李老師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李亞東笑著對大家點頭示意,徑直走到長條桌前,卻沒有先動手,而是望向底下的鄉親們問道:“西北這邊有一種小吃,叫作麻花,在場有人知道嗎?”

    是的,他之所以弄出這番架勢,就是為了教大家製作麻花,日後古城周邊一帶可是中國麻花的主要生產地,但這個年代有沒有發展起來,或是說有沒有普及到大龍村周邊來,李亞東就不得而知了。

    麻花相傳是一道宮廷小吃,後流傳至民間,大文豪蘇東坡就曾有首專門讚美麻花的詩,名為《寒具詩》,原文是:“纖手搓成玉數尋,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無輕重,壓扁佳人纏臂金。”

    魯迅也曾在《而已集·擬豫言》中寫道:“茶店,浴堂,麻花攤,皆寄售《現代評論》。”

    這款小吃的由來以無從考證,但曆經至少幾百年時間猶在,即便是在三十年後,仍然受眾頗多,就足以說明它的商業價值。

    李亞東私以為在這個缺衣少食的年代,一根麻花完全具備征服老百姓味蕾的實力,況且曆史證明這一地區的人們喜食麻花,那麽,憑借這門手藝養活大龍村區區上百號人,又有何難?(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