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一十八章 股市試水

字數:4239   加入書籤

A+A-




    小黃牛家,自從李亞東三人在這裏搭夥後,家裏夥食改善了不少,時值正午,小餐桌上擺放著五餐一湯,眾人圍桌而坐,大快朵頤。

    “東哥,你怎麽都不去學校上課的?”小黃牛很不解,港大開學都一個多禮拜了,她總共隻見李亞東去過兩次,就好像特地從大陸過來打醬油的一樣。

    “去啊,有空就去。”李亞東正忙著對付一隻大蟹鉗,賊硬,也沒個夾子,全靠牙咬和手剝,頭也不抬的回道。

    “……”小黃牛情不自禁的蹙了蹙眉,心裏尋思著,這樣隻怕不太好畢業吧。

    “對了……”忽然想到什麽,李亞東抬頭看了她一眼,不由問道:“知道聯交所的具ti wei置嗎?”

    “啊,聯交所?”小黃牛詫異,“你去聯交所做什麽?”

    “這不是廢話嗎,去聯交所還能幹嘛?”李亞東沒好氣道。

    小黃牛大驚,連聲道:“東哥,你該不會是準備去炒股票吧,那東西不能碰啊,會害得人傾家蕩產的……”

    就連一旁的老奶奶也幫腔道:“是啊,小東,股票害人不淺,可千萬別碰啊。”

    李亞東訕訕一笑,沒有反駁,知道她們是出於好心,可她們又哪裏明白自己的計劃。這年頭的很多香港人,已經被股票嚇破了膽。

    不像六七十年代,那時候的香港證券業,才叫一個真火爆,上至達官貴人,下至販夫走卒,可謂無人不買股票,包括廟裏的和尚和尼姑,都經受不住you huo,紛紛下海炒股。

    很多家庭傭工隻會挑那些可以代她們買股票的人家工作,股票經紀炙手可熱,走到哪裏都是座上賓,甚至連茶樓侍應上菜時,都會多送一碟小食,隻為從他們口中套取一兩句所謂的nei mu消息。

    股票行情好,幾乎買了就能賺,消費升級也就順理成章,“魚翅撈飯”、“白蘭地漱口”、“老鼠斑做魚蛋”等令人咂舌的炫富行為,成了那段行情最好的注腳。

    但那時候社會上貪汙成風,股市明顯是不健康的,自一九七三年開始,牛氣衝天的香港股市,終於遭遇滑鐵盧,恒生股指一路下跌,中間又恰逢銀行加息和第一次石油危機,截止一九七四年十二份,恒指從1775點,跌倒150點,兩年之間跌幅達到91%,香港股市近乎全線beng pan,無數人血本無歸,跳樓者多不勝數。

    相比之下,大陸股市日後的那點波動,根本就是小打小鬧。

    也正是這兩年,使得股票在大多數香港人心中,從最初的香餑餑,變成了毒藥。

    十周年之最後的問候

    還沒死的那波人,也都基本離開了股市,令香港股市進入漫長的寒冬期,若非後來資本大鱷們從房地產市場中覓得新商機,香港經濟隻怕現在都走不出那個陰霾。

    知道從小黃牛口中問不出個所以然,她這麽摳的人,讓她去炒股票,還不如直接讓她去死,同樣也不會讚成別人去炒股,所以李亞東幹脆懶得問。

    吃過飯後,騎機車出了門,在大街上詢人問了一下,才知道聯交所並不遠,當即殺了過去。

    聯交所,全名叫作香港聯合交易所,是去年剛剛成立的,如今也是香港唯一的一家證券交易所。在一九八六年之前,香港一共有四家交易所,也就是著名的“四會”,分別為:香港會、遠東會、九龍會、金銀會。

    香港的證券交易最早見於十九世紀中葉,然後直至一**一年,香港股票經濟協會成立,一九一四年改名為香港交易所。

    早期的股票經紀都是英國人,他們帶著黑色高禮帽、身著灰色燕尾服、拄著精致文明棍,在當時香港還沒鋪上柏油路的街頭討價還價,撮合生意。目的就是為了把香港這個海盜橫行、資源匱乏的蠻荒之地,變成開辟中國市場的橋頭堡。

    那時香港股壇由英國資本把持,成交寡淡,上市公司也主要是怡和洋行、太古洋行等英資企業。這一時期的香港股票市場發展比較緩慢,遠遠落後於當時中國的金融中心魔都。

    到了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受戰爭影響,一批來自魔都及內地其他城市的企業紛紛來到香港上市,一方麵是籌措資金發展業務,另一方麵也是為當時內地不明朗的形式買份保險。他們帶來了約五億美元的資金,以及大量的先進設備、技術、廉價勞動力。

    內地資本力量湧入香港,使民間財富陡增,更加重要的則是內地移民改變了香港的社會結構,華人在經濟上逐漸有實力與英資分庭抗禮。一些港內公司,如九龍貨倉、屈臣氏、香港置地等日益壯大起來,成為香港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伴隨著新中國成立,一九四九年上海交易所關閉,十裏洋場開始沉寂,而東方之珠則開始閃耀光芒。

    蒸蒸日上的經濟,和華人重視儲蓄的傳統,使得社會通脹居高不下,而舉世震驚的大逃港,更是使香港迎來了人kou bao炸。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轉化為香港小人物們不竭的動力,整個城市生機勃勃,發財的野心和yu wang,寫在了每一個香港人的臉上。

    一九六九年,香港名門子弟李福照與合作夥伴王啟名等人,成立了第一家華人主導的證券交易所:遠東會。致力於讓更多華人參與到股票市場,向香港市民提供粵語交易、個人投資、降低交易傭金等諸多便利。黑爵四校花

    積極革新的遠東會在開業第一年,成交額就與香港交易所分庭抗禮,並很快成為香港成交額最高的交易所。後麵陸續又有了金銀會和九龍會兩家交易所成立,香港股票市場迎來了四會並立時代。

    直到一九八六年三月底,四會正式合並,才有現在香港聯合交易所。

    李亞東來到聯交所後,走了進去,雖說眼下香港炒股的人,已經遠不如以前那麽多,但聯交所的大廳裏還是人滿為患,四周的牆壁都特地裝修過,木質櫃台中鑲嵌進那種“大屁股頭”電腦,沒有日後股票交易所裏的那種大型led交易屏幕,電腦上顯示的內容也簡單到粗鄙,總共就三行:股票代碼和名稱、進價、出價,k線圖那樣的東西顯然是沒有的。

    所以這個年代買股票的人,莊家們或許還會鼓搗一些nei mu消息,而散戶們,則基本全憑感覺、拚運氣,科學的分析方法,幾乎不存在。

    就一個字,幹就行了。

    “先生,有看中哪隻股票嗎?”李亞東剛走到大廳中間的圓形辦公區,就有一名戴黑框眼鏡的工作人員,笑著出聲詢問。

    “暫時沒有……”李亞東笑著擺手,“對了,你們這邊開戶需要什麽手續?我是留學生,沒有香港身份證。”

    眼鏡工作人員示意無礙,“先生,隻要能出示合法的身份證明,都可以辦理開戶。”

    “哦……”李亞東長出口氣,說著,把自己的留學生證掏出來,遞了過去。

    既然決定玩股票,首先自然得開個戶,不然待會真要看中了那隻股票,想買都買不了。股票市場瞬息萬變,錯過也就錯過了。李亞東上輩子是個散戶,他炒股的那幾年行情不好,錢雖然沒賺到,但曆經磨難,總歸學到了一些東西。

    股票玩的就是一個心驚膽戰,特別是期貨,有時候感覺來了,幾分鍾之內就能讓你資產翻倍。

    當然,也有可能會讓你傾家蕩產。

    開戶的過程很簡單,幾分鍾時間也就搞定了。這時,李亞東才擠進人堆裏,和其他股民一樣,觀察起大屁股頭電腦上的行情變化。

    講老實話,連個日k線圖都沒有,對於近期的港股行情又不了解,其實根本就看不出個所以然,隻能全憑感覺。

    整個交易所裏總共有幾百隻股票,讓人看得眼花繚亂,最後那些記憶中實在一點印象都沒有股票,李亞東幹脆也就懶得看了,將視線停留在類似於九龍倉這樣的赫赫有名的幾隻大股上。(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