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慘遭無視

字數:6211   加入書籤

A+A-




    會議室中落座有十五六人,居於首位的是一個理著寸板頭、半白的頭發如同鋼針一樣立在腦門上的中年人,他是現場唯一一名部級幹部,來自於新組建的海藍省委班子,名叫廖正雄。

    主持會議的是一個瘦小青年,偏偏還生有一副絡腮須,黑瘦黑瘦,仿佛還沒進化完成的猿人。

    “廖部?”

    “直接入主題吧。”

    正所謂相由心生,從一個人的麵相上,大多能看出一個人的基本性格,這位廖部長顯然屬於那種能辦實事、雷厲風行的主兒。

    “那麽我們的會議正式開始,黨中央為了支持我們海藍建省,給予了不少利好政策,鑒於我們海藍人民對汽車事業一直向往,特意頒發了兩張汽車製造許可證,一張政府決定留為自用,親自組建汽車製造廠,而令一張則準備授予社會上的有誌之士,有意使兩種經濟體製之間形成良好競爭,互助互利。而經過幾個月的初步審核,最終誕生了三名候選人,下麵就有請這三位,來講講各自的規劃,以及具體的落實步驟和投資預算。”

    主持人一番話講完後,目光掃視過李亞東三人。

    “長者先。”李亞東嗬嗬一笑。

    “我沒意見。”陸濤聳了聳肩。

    胡生彪也不推辭,大大咧咧地站起身來,“我想造汽車的想法,是個海藍人都知道,所以別看我年齡最大,但一腔熱情和精神頭,不比這兩個後生差。我的優勢也很明顯,兩百畝的生產基地早就籌建好,之前生產過摩托車,有機械製造的經驗。如果政府能將這張證兒給我,單是前期的準備工作,就能比兩個後生節約不少時間”

    “我打斷一下。”廖部長抬手問,“我們不知道你們廠在機械生產領域,能達到怎樣的層麵,但汽車工藝十分複雜,拋開你已有的基礎不提,你覺得自己需要花多長時間,才能讓第一輛批量生產的汽車下線?”

    胡生彪豎起一根食指,道:“一年。我在日苯有些渠道,發動機和變速箱這兩大核心部件,可以從日苯進口過來,其他汽車零配件國內市場基本都能滿足,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組裝與調試,所以一年時間完全足夠。”

    廖部長聽罷,下意識地點頭,又問,“說說你的量產規模。”

    這句話有個潛台詞,就是說你能投入進去多少錢,畢竟一天造一輛汽車是造,造一百輛還是造。但那對於海藍經濟的發展,可就天壤之別。

    “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以我目前的資金勢力,前期每月生產百輛汽車不成問題,而且隨著工廠發展,這個數字還將不斷攀升,我的計劃是三年之內,讓工廠年產量突破三千台。”

    “年產三千台?”

    “假如三年真能達到這個規模,那確實不算少。”

    “是啊,據說上hai牌小轎車,目前的年產量也不過五六千台。”

    與會領導們聽他這麽一說,紛紛點頭,也不吝嗇稱讚,一位民營企業家能有這樣的雄心壯誌,的確值得稱道。

    領導們的反應,也令原本不抱什麽信心的胡生彪,眸子裏重新燃起一絲希望。

    或許是他把政府想得太黑暗了呢?

    畢竟新組建的海藍政府,可來了一次大換血。

    然而,他心裏的那點小希望剛生出來不久,便被人當頭一盆冷水澆下。

    “年產三千台?嗬嗬”

    陸濤笑眯眯地站起身來,“恕我直言,如果政府真將汽車製造許可證給了胡先生,一年能造出三百台汽車,那就算很不錯。”

    “你什麽意思?”胡生彪勃然大怒,剛坐下去的屁股,又抬了起來。

    “胡先生不要生氣,我隻是實話實話而已。”陸濤嗬嗬笑道:“你未免也將汽車製造業想象得太簡單了,真以為把零部件全買過來,東拚西湊一下,就是一輛汽車?”

    “我”胡生彪突然有點無言以對的意思,因為他確實是這樣想的。

    他之前造摩托車就是這樣,造起來一樣能跑。

    當然,事實證明,小問題著實不少。

    不過之後忽然打聽到汽車製造許可證的事情,他也就沒心思在摩托車上繼續倒騰。他覺得給他一定的時間,還是可以解決掉大部分的毛病,造出好的摩托車。

    既然這樣,造汽車不也是一樣的道理嗎?

    “胡先生是海藍首富,我並不懷疑你的資金能力,也相信你具備每月製造一百部小汽車的實力,但恕我直言,製造能力與市場銷量,可是兩個概念。”

    “你的意思是說我造的汽車賣不出去?”胡生彪怒目相對。

    然而陸濤並不怯他,道:“正是。”

    “好了!”

    胡生彪還準備繼續懟的時候,廖部長蹙眉將他打斷,“你先坐下。陸濤,說說你的想法。”

    “好的,廖部。”陸濤瞬間換上一張真誠的笑臉,微微躬身,然後繼續說道:“正如廖部剛才所言,汽車工藝十分複雜,遠不止東拚西湊一下那麽簡單,這樣即便能造出汽車,也肯定中看不中用。我舉個很簡單的例子,發動機與變速箱之間的匹配問題,就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

    他說到這裏頓了頓,扭頭望向胡生彪,道:“我想谘詢胡先生一個問題。”

    “說。”胡生彪雙手懷胸,看不出喜怒的回道。

    “假如將豐田最先進的4age四缸直列發動機,搭配上愛信最新研發出來的、全球領先的五速自動變速箱。胡先生以為,這個組合好嗎?”

    “這不是廢話嗎,當然好了!”胡生彪遞給他一個“關愛智障”的眼神。

    “是嗎?”陸濤嗬嗬一笑,也不說話,向身側揮了揮手。

    那名金發碧眼、模樣還湊合的“女秘書”會意,適時地站起身來,從隨身的棕色公文包裏,取出一遝資料,依次給在座眾人發了一份,連李亞東都有份。

    李亞東略微掃了幾眼,便知道陸濤是真的有備而來,準備不可謂不充足。

    這是一份來自日媒權威汽車雜誌的一遍報道的中譯版,其上詳細的介紹了一項日苯高科技含量的汽車技術——5at變速器。

    眾所周知,在汽車誕生的百年曆史之中,變速器的名聲一直不如發動機,且大部分時候,變速器的發展都要遠落後於發動起,自動變速箱從兩速升級到三速,居然耗費了十幾年時間,隨後從三速升級到四速,同樣經曆了十幾年。

    而在4at長時間停滯不前的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日苯汽車率先使用上了5at變速箱,單從這一點上來說,小鬼子確實足以自傲。

    隨後的6at技術,更是直到二零零二年,才被zf與b聯合開發出來。

    而這份資料之中,就有對這款5at變速器的性能介紹、以及與幾款當前炙手可熱的發動機,匹配之後的數據。

    這些數據的其中兩項,說明了一個事實,甚至從某種層麵上講,還詮釋出了一種哲學——11並不一定等於2,也有可能等於15。

    最好的發動機,搭配最先進的變速器,其實測的扭力和平穩性,居然還不及使用過去的老搭檔——同樣的發動機,搭配4at變速箱。

    “這”看完資料後,滿屋子人麵麵相覷。

    他們哪裏能悟透這其中的道理,幾乎所有人都與胡生彪一樣,想當然的以為——兩個好的東西放在一起,自然是好上加好。

    除陸濤之外,也隻有李亞東淡然一笑,不然怎麽說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呢。他心裏雖然沒這麽想,但有時候以一個未來人的眼光去看這個時代,確實有種知識分子看文盲的感覺。

    “這份資料是我請中山大學的一名教授翻譯的,我也不懂日文。”陸濤嗬嗬一笑。

    潛台詞就是:做不了假。

    “而我之所以將它拿出來,就是想告訴各位領導,將如此珍貴的製造許可證,交到一個對汽車技術兩眼一抹黑的人手中,實在不是什麽好主意。”

    這家夥確實半點不懼胡生彪,已經算得上公然硬懟。

    而胡生彪拿著紙張的手,輕輕地抖動了一下,知道自己基本已經出局。

    “剛才廖部指示,讓我說說我的想法,我的想法其實也不複雜。受限於國內目前的整體工業水平,一輛汽車的核心部件,像我們這種民營資本,也隻能依賴於進口,而我在這方麵的資金實力,並不遜色於胡先生,日前我去了一趟美國,從朋友那裏籌集到五百萬美金,相信比胡先生手裏的錢更好用”

    “五百萬美金?!”

    眾人聽到這裏,皆是露出駭然表情,饒是在場每個人都知道,胡生彪的身家肯定要超過千萬,但哪怕他的身家達到兩千萬人民幣又怎樣,依然不及五百萬美金來得震撼。

    畢竟這年頭的外匯,實在太難搞了!

    一些對於他的家庭背景知之甚詳的領導們,還紛紛露出欣慰表情。所謂的“可造之材”,大抵便是指這類人。

    出國留學一趟,還能積攢到這樣的人脈,端是了得。

    就是讓他父親去籌集五百萬美金,也不是一件輕鬆事。

    “而且,這還不算完。”

    陸濤將在場諸位領導的表情盡收眼底,顯得有些得意的笑了笑,資金問題一直被這些老家夥們拿來說事,現在看你們還有什麽話說?

    “除了充裕的資金之外,我還邀請了我的五名同學,都是機械專業的高材生,共同組成一支團隊,著力於汽車整體工藝的調校,相信一定可以造出質量可靠、市場認可的好汽車。”

    陸濤是機械工程碩士,他的同學,自然也差不到哪裏去。

    一聽有國際人才即將入駐海藍,在場領導都有種與有榮焉的感覺,更不吝嗇臉上的笑容。

    “廖部,我個人覺得吧,陸濤完全有資質拿到這張許可證,既有資金,又有人才儲備,非常符合我們的標準。”

    “是啊,方方麵麵的實力都不差,我看把這份大事業交給他來做,最合適不過。”

    “”

    甚至已經有領導開始幫他說話,包括廖部長,都笑意盈盈的點了點頭,看模樣有些意動。

    什麽鬼?

    李亞東驀然有種被人無視的感覺。

    這不能忍!

    “各位,你是不是忘了還有一名候選人?”他笑著站起身來。

    “你?”(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