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字數:3677   加入書籤

A+A-


    劉芳也洗過了,頭發濕漉漉的披在肩膀上。她的宮室……怎麽說呢?要沒有宮人天天給她料理,她能把自己埋了。

    東西喜歡全放在手邊,不管用得著用不著的,滿眼淩亂她自己好象從來都看不見。

    劉琰忽然想起今天進趙磊的畫室,也是亂的可怕,都找不到可下腳的地方,可人家自己還覺得亂中有序呢。

    “三姐你有事找我?”難道是想和她一塊兒寫字做功課?明天又要交功課本子,可今天又玩兒了大半天,劉琰回來的路上就在琢磨這功課寫不寫得完?要是寫不完可怎麽辦?她也不好意思再找二姐姐替寫了。

    嗯,晚上挪出兩個時辰來寫,多點兩盞燈。

    劉芳拉著她的手坐下來。

    天氣熱,劉芳沒在寢殿住,一直住在比較涼快的歲芳軒。這會兒剛洗過澡,前後窗子都打開,穿堂風吹得人身上涼涼的。

    劉芳靠在竹榻上,劉琰則坐在窗邊等宮女端茶來。

    竹露茶碧綠清澈,湊近些能聞到竹葉的清爽氣息。

    劉芳輕聲說:“翠兒定親了。”

    劉琰抬起頭來:“什麽時候的事?”

    宣王是皇上的親弟弟,小時候遇著饑荒,皇上愛護弟弟,還把自己的口糧省下來給弟弟吃。

    也許是幼時身子虧了,後來宣王年紀輕輕就得了肺病,一直病歪歪的,雖然現在封了個王爵,還是整天悶在王府裏不動彈。

    按說這樣親近的關係,宣王府郡主的親事她們應該知道的。

    “聽說就是前天,沒驚動人,”劉芳小聲說:“定的卻不是那個跟她一起出京的人。”

    劉琰有些意外。

    怎麽會換人了呢?

    翠姐要是不喜歡他,斷不會跟他一塊兒逃家。這一去數日才被人找回來,還鬧得京裏京外流言紛紛。

    劉琰聽說她自打回來後就被關著,除了上回二皇子成親她隨宣王妃韓氏露了麵,就再也沒見過她。

    “為什麽啊?那她定下哪家了?”

    都喜歡到和人一起私奔了,怎麽現在定親卻另嫁別人?

    “我也不清楚啊,”劉芳小聲說:“隻是,聽說是她自己不肯了。”

    “啊?”劉琰更納悶了:“她還改主意了?”

    這都什麽事兒啊!

    劉芳也是憋了一肚子的疑惑,跟別人又不好說,才特意找了劉琰來。她倆情分好,與旁人不同。

    “三姐你是聽誰說的?沒打聽仔細?”

    “我宮裏的宮女聽針工局的人說的,因為吉服什麽的得按規製來,宣王府的繡娘做不了。”頓了一下,劉芳說:“其實說什麽繡娘做不了,我看說不定是宣王妃太摳門。要是自己做,那要用的金線、鳳冠上用的珠寶不都得她自己掏腰包?要是讓針工局做,這些可就都走宮中的賬了。”

    劉芳和宣王妃韓氏沒什麽仇,也沒多少交情。當時她生母沒了,韓氏倒是會說漂亮話,說她可憐,說她爹的不是,可沒見她出一文錢的好處。劉芳反正是沒吃過她家一粒米,穿過她家一絲兒布。曹皇後把劉芳接過去撫養之後,她還假惺惺的說自己也有這個心思,隻是四嫂先接了人,她就不好跟四嫂搶了。

    那話聽得劉芳直惡心。

    你小氣就小氣唄,劉芳不至於因為她小氣就記恨她。

    可你小氣就別硬充賢惠大方,當誰是傻子呢?

    劉家本來不是什麽大戶人家,韓氏也就是普通的農家女兒,萬萬沒想到有朝一日能進京城,封王妃,住王府。雖然這際遇是一步登天,那股小家子氣卻改不了。

    劉琰忍不住笑:“真別說,嬸子她是幹得出這事來。”

    能揩別人的油,那就堅決不會自己掏腰包。

    郡主出嫁,按說宗正寺是有一份兒嫁妝的。但是之前出嫁的姐妹哪有指望著這份兒嫁妝的?宗正寺給置辦的嫁妝也沒多少東西,單子挺厚,可是連一對盆兒一對燭台一對帳鉤都寫在上麵,全是零碎兒。

    “那現在是同誰家定親了?”

    “聽說姓方?我也不確定,好象那家老爺是工部的官兒,肯定不是尚書。”

    “那我也知道。”

    雖然她們姐妹不關心朝政,但該知道的還是知道。工部尚書她倆不認識但知道,姓齊,好象也沒有聽說人家家裏有適齡的公子談婚論嫁。

    “大概不是侍郎,就是個郎中吧?是家裏的獨子,讀書人,中舉之後沒有再考功名,已經授官了,聽說一成親就出京去。”

    “這真是……”

    姐妹倆麵麵相覷。

    都覺得劉翠這門親事結得實在是……有點太倉促。

    處處都透著一股匆忙將就的意味。

    劉翠上次出走,劉芳聽說她和對方並沒有做越軌之事,也算不幸中的萬幸了。本來這事兒最好的結果就是劉翠和那人成親,這樣一來,醜事也就遮掩過去了。

    萬萬沒想到她會另外定親,且尋的是個誰也沒聽說過的人,一成親還就要出京,怎麽都象是被宣王府流放了一樣。

    急匆匆嫁人,急匆匆離京。親事是一輩子的終身大事,這樣倉促,難道不會誤了她的終身?

    “唉,從那事之後我一直沒見過她,她成親之後又要離京,以後想見麵恐怕更不容易了。”

    劉琰也點了點頭。

    “那咱們是不是也送她點什麽?以後不常見了,也算留個念想。”

    “是該送點。”

    二公主出嫁,她倆也決定送禮添箱,不管規矩如何,總歸是做妹妹的心意。

    劉芳給二公主準備的是一套玉梳篦,劉琰準備的是父皇有次單給她的琉璃塔。說是一座塔,其實圍著這一座塔,還有亭台小橋,非常精致。(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