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 袁家

字數:3841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公主喜嫁 !

    不少人起先都以為自己聽錯了,又或者,寫聖旨的人不熟悉袁家姐妹,把姐姐的名字錯寫成了妹妹的?

    當然他們沒聽錯,一個人或許會耳誤,總不能一群人一起耳誤了吧?

    至於寫錯,那更不會了。寫聖旨又不是蒙童寫大字,錯一個半個的不足為奇,這可是要命的啊!哪怕不要命,降職罰俸甚至杖責下獄都有可能,哪怕他們把自家親爹訃聞上的名字寫錯也不能把聖旨寫錯啊。

    那究竟是怎麽回事兒呢?

    袁若錦姑娘不應該才是中選的那個嗎?她落水之後,福玉公主還曾經打發人登門探望過,送了一份兒厚禮過去。

    誰都知道福玉公主經常替曹皇後辦事分憂,這袁姑娘落水,福玉公主送禮,擺明了就是袁大姑娘中選了,福玉公主是替曹皇後看望未來的兒媳婦啊。

    而她妹妹袁若秋,以及一位張姑娘,明明是陷害袁若錦落水的罪魁禍首啊。

    這怎麽好人落了選,壞心眼兒的倒中選了?

    豆羹想到李尚宮說“這事兒沒完”,是不是李尚宮當初就預見到了今天這一出?

    豆羹當然知道自己沒耳誤,寫聖旨的人也沒手誤,當然皇上、皇後娘娘和四皇子殿下肯定不會糊塗到一起挑錯人。

    那也就是說,前幾天的事兒必定有內情,事實真相肯定不是外麵紛傳的那些。

    豆羹極力回想袁家那位袁若秋姑娘的模樣,但是他當時離得遠,看得不真切。依稀記得個子不如她姐姐高,雖然臉龐也是鵝蛋臉,但是看著人要瘦些。之後姑娘們都在一處,豆羹就沒多注意過她了。

    劉琰聽到消息的時候反而沒多意外。

    銀杏可是意外死了,心裏象揣著貓一樣,抓撓得難受。

    難受也得受著。

    她可不想再被訓斥,被責罰了。

    李尚宮早就把道理給她講明白了,當奴婢就別好奇,知道的多了未必是件好事,話說多了更不是一件好事。

    劉琰和劉雨一起去宜蘭殿請安說話。

    兒媳婦終於定下來了,這可值得恭喜啊。

    曹皇後麵帶微笑,先問劉雨晚上睡的怎麽樣,趙太醫開的藥有沒有按時吃,又問劉琰:“程先生誇你最近畫畫有長進了,字也寫的認真。”

    劉琰就笑:“不提程先生,母後,我就是想問問,怎麽最後選的不是袁大姑娘,而是她妹妹?”

    曹皇後讓人給她們一人端了一碗羹湯:“這個啊,你們四哥本來性子就夠安靜的,象個小老頭兒一樣,應該給他娶個活潑些的媳婦,不然兩個人你穩重,我更穩重,坐在一起哪有話說?”

    劉琰坐到曹皇後身邊兒去:“哎呀母後你知道我問的不是這個。這袁若秋姑娘,是你看中的?還是小哥看中的?那個落水,到底是怎麽一回事兒?”

    一旁英羅笑著說:“瞧公主這話問的,一串一串的,倒是讓人先答哪一個?”

    劉雨在一旁也是滿臉的好奇。

    “那就說最要緊的一個。”劉琰笑嘻嘻的:“袁若秋是小哥自己看中的嗎?”

    曹皇後戳了一下她的腦門:“就你機靈。”

    沒錯,這才是最要緊的關鍵啊。

    “你小哥是個端方持重的人,可不會做什麽輕薄越禮之事。”曹皇後先定下調子,然後才肯定了劉琰的猜測:“你小哥和袁姑娘連話都沒說過,就是袁家有個兒子托門路跟著到宮學來念書,你小哥幫過他,後來他為了表示謝意,送了兩本古籍,你小哥也是個愛書的人,知道這兩本書可比一盒金子值錢,沒收,他說那是他二姐給準備的,原是她二姐生母的陪嫁。”

    “怎麽他們還不是一個娘生的?”

    英羅在一旁解釋:“袁大姑娘的母親是原配,二姑娘母親是繼室,袁家這位公子的母親是妾室,他們家還有兩個庶出的姑娘,一家兄弟姐妹五個,都不同母。”

    這可真是……光聽就知道袁家這情形清靜不了。

    “所以小哥是從袁姑娘弟弟口中知道她的啊?”

    英羅接著說:“事情都過去好幾個月了,袁大姑娘在公主府遊湖那天特意跟四皇子道謝,這謝也真是有誠意啊。”

    曹皇後問劉琰:“你好象一開始就不怎麽喜歡袁大姑娘?”

    “我就是覺得……她既然是個恪守禮儀規範的人,就不該那時候去找小哥說話,她知道會有很多人看見,就算這事兒有個再光明坦蕩的理由,別人依舊會議論紛紛,諸多揣測。為了她自己和小哥的名聲她都不該這麽做。”

    劉雨附和了一句:“正是這個理兒,若是一個直率的不拘小節的人做這事,倒說得通,她做就說不通了。”

    劉琰說:“而且吧,我以前聽說袁家的一點事,就總覺得有哪兒不對,後來有事就拋到一邊了,這幾天再想,還是覺得有哪兒不對。”

    曹皇後問:“你什麽時候打聽袁家的事了?”

    劉琰擺擺手:“那不要緊。我聽說袁二姑娘她生母因為生病,好幾年都自己住在莊子上養病,袁二姑娘孝順,一直跟在母親身邊伺候她。”

    英羅說:“這個奴婢也聽說了。”

    “我後來才想到,袁二姑娘那會兒才幾歲啊?袁家人就那麽放心她們娘倆住在莊子上?一個病的起不來身,一個才幾歲大都未必能懂事兒,隻靠下人那靠得住嗎?而且一住就是好幾年,直到她母親去世她才回袁家的。”

    曹皇後與英羅相視一笑。

    曹皇後是欣慰,英羅是真心替曹皇後和四公主高興。

    沒有人提醒,公主自己就能想通這一點,這說明公主是真懂事了啊,以後別人想蒙騙她可沒那麽容易了。

    劉雨想了想,慢慢的說:“可見袁家沒他們標榜的那麽治家有方,和睦溫厚。”

    既然袁家這名聲不過是刷了一層金粉,隻是麵子光,那袁大姑娘照管教導弟弟妹妹,格外友愛手足這就也值得存疑了。

    “還有就是那天落水的事情之後,聽說袁家二姑娘是幕後指使?袁家還說要把她送回鄉下,我覺得這也不對頭。都說家醜不可外揚,他們這種書香世宦人家最要麵子,姐妹相殘這傳出去這有多難看?袁家應該捂著蓋著,怎麽能這時候就把人往鄉下送?再說,袁二姑娘這年紀,送回鄉下老家她怎麽尋婆家嫁人,終身大事怎麽辦?袁家人是不是也忒大義滅親了?袁大姑娘真那麽性情寬厚,一心愛護弟弟妹妹,就應該會勸阻家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