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打火機

字數:12299   加入書籤

A+A-


    這種別人家的家事, 是不好管的,這道理大家都知道。

    姚太太也是個明白人, 不等穆瓊說什麽, 便道:“她走了, 我也要走了。謝謝你們。”

    “你打算回去?”穆瓊再次問。

    姚太太又一次堅定地搖頭。

    “為什麽不回去?”穆瓊又問。

    姚太太聽穆瓊這麽問, 想了想才道:“我要是回去,她……我婆婆一定會把寶兒再扔掉的,還有大丫……她已經在給大丫找婆家了, 隻要有錢, 髒的臭的她都不在乎……我不能讓她把大丫胡亂賣了。”

    “你婆婆也太壞了吧?”李珍瑤皺眉, 她的父母還有爺爺奶奶, 對她肯定是沒有對她的兄弟那麽好的,但他們卻也不會這樣子害她:“你丈夫呢?”

    姚太太的神情淡淡的:“他已經死了。”

    這時的人, 說起自己已經過世的親人, 是絕不會直接說“死了”的,一般都是說“不在了”, “沒有了”什麽的。

    姚太太直接說“死了”, 足可見她對丈夫, 是沒什麽感情的。

    “你有地方去嗎?”穆瓊又問。

    姚太太道:“我之前有個關係不錯的姐妹,我打算去找她。”

    “你不回娘家?”李珍瑤好奇, 一般女子遇到這情況, 都會回娘家……

    “我欠了我幾個哥哥許多錢, 我沒臉回去。”姚太太道。

    姚太太原名戚秀芬, 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 家裏開了一家布店,一家老小自己染布自己賣,生活過得算不上多好,但也不壞。

    她是家裏最小,又是唯一的女兒,還很受寵,打小就不用幹什麽活兒,平常在家也就鏽點小東西玩兒。

    甚至,她還識字。

    她是女子,是沒得讀書的,但她的幾個兄長多多少少讀了點書,她的父親也認字,你教幾個我教幾個,她也就打小認字了。

    等到她長大,家裏給她選夫婿,更是千挑萬選。

    當時姚家開著醬園店,生意很不錯,她公公跟她父親是好友不說,姚家還隻有一個兒子,將來家業都是這個兒子的……她父母覺得這是再好不過的結親對象,便將她嫁到了姚家。

    結果,就因為姚家隻這麽一個兒子,家裏人全把他當寶貝蛋寵,以至於她丈夫什麽事情都做不成。

    這人一開始不過是在外麵找找相好的,整日裏聽戲賭錢不著家,可後來,竟是抽起了大煙!

    她公公還在的時候,家裏還能周轉,倒也不至於過不下去,但後來她公公不在了。

    她丈夫很快就把家業敗光了,還到處借錢,當時就跟她娘家借了許多錢,再後來……

    都說她丈夫是為了不連累家裏人自己自盡的,但她知道並非如此。

    她丈夫當時是想逼她婆婆拿錢出來,逼她婆婆賣房子,一哭二鬧三上吊,最後不小心真把自己給吊死了。

    她婆婆因此痛不欲生,但她沒了丈夫,其實是鬆了口氣的。

    她的長子讀書好,她熬上幾年,把這個孩子供出來,家裏的日子也就好過了。

    為了能給姚宏讀上書,為了能讓家裏有份收入,她甚至厚著臉皮去自己的娘家借了許多錢回來,填補自己丈夫留下的虧空,以便能保住房子收租。

    當時她剛剛喪夫,又生了小兒子,平常還要做家事,要繡花補貼家用,一時間沒空管著大兒子,等回過頭來,就發現自己的大兒子跟自己的丈夫一樣,有些不管他人感受。

    不過,那到底是自己的兒子,在她看來總歸是好的,也就沒當回事。

    她每日裏帶著兩個女兒做針線,做得眼睛花了也舍不得停下來,就盼著兒子能出息了。

    她也一直以為兒子能有出息。

    ...

    直到去年兒子偷拿了錢的事情鬧出來。

    她這才意識到,這個打小就被她婆婆抱去養的孩子,跟她丈夫一樣被她婆婆寵壞了。

    她當時很失望,也很自責,就私底下去找兒子,想跟他談談,讓他懂事一點,可是她兒子並不願意聽她說話。

    倒是像她婆婆呼喝一樣,講她說了一通。

    她一再努力,也無濟於事。

    這也就算了,家裏本就缺錢,那之後她婆婆還愈發愛藏錢,竟是不讓她和她的兩個女兒吃飽。

    至於她的小兒子……這孩子生下來就瘦小的過頭,瞧著還有點傻,最不討她婆婆的喜愛,她婆婆那是連飯都不肯給他吃了!

    她和兩個女兒,隻能省下自己的吃食來給孩子吃。

    她們整日裏挨餓,隻能吃紅薯就算了,還吃不飽,針線活哪裏做得好?做不好她婆婆又非打即罵……

    最讓她心寒的是,她大兒子瞧見了,竟隻當做沒瞧見。

    她的日子過得極為艱難,但她也沒想著離開,畢竟她無處可去。

    她爹娘都已經不在了,她在家裏的時候,她哥哥雖然疼愛她,但這麽多年過去,她的哥哥自己都有孫子了,自然不可能還像以前一樣顧著她,更別說……她還欠了幾個哥哥許多錢還不出了。

    這兩年過年她回娘家去,她嫂子連門都不給她開。

    她隻能忍著。

    但讓她沒想到的是,她婆婆竟然把她的小兒子給扔了。

    這孩子並不是在她期待中降生的,但也是她的骨肉!他確實傻,但這幾年從不惹事,她繡花的時候,就在旁邊乖乖地坐著,默默地陪著她。

    天天吃不飽穿不暖,她為什麽還能堅持?還不是因為考慮到這孩子沒了她,怕是要活不下去?

    健健康康,活潑可愛的男孩兒,送給別人之後,興許也能過上好日子,但她的孩子連話都不會說,被丟了之後,怕是隻能活活餓死!

    她婆婆聽說有人收留孤兒之後,就告訴了她,說要把她的小兒子送去,她當時想也不想就拒絕了,但她婆婆還是把她的孩子給扔了。

    她發現之後就急急忙忙追了來,幸好孩子沒事。

    她每天和女兒一起繡花,一天做的活兒少說能拿兩三毛錢,一個月下來有六七塊錢是有的。雖說不多,但養活她們綽綽有餘,現在日子竟過成這樣……

    她實在是過不下去了。

    尤其是,她知道自己的婆婆,就喜歡讓她不好過,還固執己見。比如這次她若是回去了,她婆婆肯定會想辦法扔了她的兒子,還有她的兩個女兒……

    她是不能再回去的。

    戚秀芬的眼裏,滿是堅定。

    穆瓊注意到了她眼裏的堅定,還挺欣賞的:“你一個女人要帶著孩子過下去並不容易,但隻要自己立得住,就不用怕。”

    穆瓊這邊的孤兒院缺人手,穆瓊一開始,是想把姚太太留下的,但後來仔細想過之後,還是放棄了這個打算。

    這倒不是他怕姚老太太,而是他擔心姚太太放不下姚宏。而隻要姚太太放不下姚宏,她跟姚家,就有的牽扯。

    他雖然不介意行善,但也不想給自己找麻煩。更何況這世上比姚太太可憐的人,多了去了。

    就說吳媽,當初在鄉下也是差點被餓死的。

    穆瓊沒留姚太太,姚太太很快就離開了。

    李珍瑤有些不解:“先生,孤兒院不是缺人手嗎?你怎麽不把她留下?”

    “我不可能見個人可憐,就把人留下。”穆瓊笑道:“她並不是沒有後路,她有一技之長,能養活自己。”

    說起來,這種以給人繡花為生的女子,穆瓊見過的並不止姚太太一個,當初他在陳老板的西餐館幹活...的時候,曾找陳老板一個已經過世的好友的妻子幫著做窗簾,那人就是跟姚太太一樣,在丈夫過世後,憑著自己的手藝養活自己的。

    她的日子,過的可比姚太太好多了。

    而姚太太真要立得住,其實是能把自己的日子過好的——姚老太太年紀不小了,還是個裹了小腳的,姚太太難道還打不過她?

    姚太太走了,穆瓊就和金懷來一起,忙活起孤兒院的搬遷來。

    他們雇了一輛馬車,行李全都搬了上去,幾個行動不便的孩子也坐了上去,剩下的人,則全都自己走路。

    便是他,也是走路的。

    李珍瑤和楊瑜君原本想要叫車,瞧見這一幕,就跟著一起走了,走在穆瓊身邊。

    她們很穆瓊已經見過幾次了,但之前多半是在聊孤兒院的孩子,並沒有好好說過話,這會兒一起走,倒是跟穆瓊聊了起來。

    “先生,你年紀輕輕,怎麽能寫出這樣好的書來?”李珍瑤道。

    “我看書看得多。”穆瓊道:“你們想要投資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看書,讀書。”

    換做現代,想要投資自己的方法多了去了,報班學外語,去考證,或者學點技術,學點特長,都是在投資自己,但在這個時代,想要讓自己得到提升,最好還是看書。

    隻可惜這時候能看的書不多。

    但就算不多,也有很多能看的。

    不說別的,就說《資治通鑒》之類的書,去看看肯定隻有好處沒有壞處。

    更棒的是,對現代的孩子來說,非常難以理解的文言文,這時候的人,完全是可以流暢閱讀的。

    “先生你覺得我們看點什麽書比較好?”李珍瑤又問。

    “能被帶到我們的國家的外文書都是不錯的,都可以看,而我們國家,也有很多書能看……”穆瓊推薦了幾部。

    李珍瑤一一記下,又問穆瓊:“先生,你接下來打算寫什麽書?”

    穆瓊笑笑:“我暫時就寫《流浪記》了,不過我打算翻譯一些書。”

    寫書很賺錢,但穆瓊的時間實在不多,暫時就不寫新書了。

    但他決定在空閑的時候,做一些翻譯。

    “先生打算翻譯什麽書?”李珍瑤好奇地問道。

    穆瓊道:“我想翻譯一部《百科全書》,至於別的,還沒想好。”

    近幾個世紀,西方國家先後出版了《百科全書》,比如在英國,就有《大英百科全書》、《大英少兒百科全書》等,但這些在國內是沒有的。

    穆瓊打算在自己有空的時候,翻譯一些這樣的書出來,初期可以刊登在教育月刊上,翻譯的多了,則可以印刷成書。

    這些都是可以開拓民眾的眼界的,而他已經開始著手做這件事了。

    而這,還跟傅懷安有關——傅懷安從家裏拿了些英文書到學校裏放著,其中就有一套《百科全書》。

    這樣的書裏有很多少見的單詞,那些學生看不太懂,但他是能看懂的,他甚至還能從中找出一些錯誤的知識來。

    穆瓊琢磨著,自己翻譯的時候,可以專門翻譯其中那些正確的知識。

    一行人走了快一個小時,才來到位於平安中學附近的孤兒院。

    這個孤兒院隻建了一個月,雕梁畫棟之類,是一概沒有的,就是再普通不過的磚瓦樓,白牆黑瓦。

    這樣的建築,在穆瓊看來普通的很,但對這些孩子來說,卻再新潮不過。

    他們的臥室都在房子的二樓,裏麵已經放上了很多不到一米寬,不到兩米長的床,一張挨著一張並排放著,每張床的床下,還都放了一個箱子。

    “這個孤兒院是霍二少建的,也是他供你們吃穿,這個你們都是要還的。等你們長大了,在這...裏住了幾年,就要幫霍二少幹幾年活。”穆瓊道:“此外,你們在這裏幹活,能換取工分,而工分你們可以拿來換肉換雞蛋,還能用來換其他的生活用品。”

    這個將來幫霍英打工的規定和工分製度,是穆瓊這幾天想出來的。

    孤兒院的孩子的生活,跟現代那些孤兒院裏的孩子過得要差很多,但跟這時候的人比,卻已經過得跟普通百姓家的孩子差不多了。

    興許還更好。

    這樣的差別並不是好事。

    他倒是可以不給他們吃穿,但這樣一來,孩子們的營養跟不上,也不好。

    因此,他和金懷來商量過後,幹脆就定了這樣的規定,而這已經得到了霍二少的同意。

    這些孩子當然是沒意見的,反而生出鬥誌來,都想要多賺工分。

    至於將來幫霍二少幹活……這些孩子也沒覺得不對。

    他們都是過過苦日子的,知道活下去有多難,霍二少願意養大他們,別說隻是為霍二少工作了,便是為霍二少賣命,也是應該的。

    他們摸著自己分到的床和箱子,一個個激動極了。

    穆瓊午飯是在孤兒院吃的,金懷來今天買了豬肉,做了豬肉燒油豆腐給孩子們吃。

    食堂裏擺上了最簡單的木質桌椅,孩子們每人一個陶瓷大碗,先拿著碗去盛飯,然後再拿著飯碗去拿菜,拿好之後,就坐到桌前吃起來。

    油豆腐就是北方的豆腐泡,上海這邊的人很愛吃它,炒菜燉肉什麽的,都愛放一點。

    每個孩子分到一塊豬肉,兩個油豆腐,連著肉湯一起舀在他們的碗裏,讓他們一個個吃的滿嘴流油。

    穆瓊和李珍瑤等人吃的也是一樣的東西,他們找了個角落裏的位置坐下,一邊吃一邊聊。

    結果正吃著,路燈端著他的飯碗來了。

    他的飯碗很大,裏麵裝的飯一點不比穆瓊碗裏的飯少。

    “是你啊,你怎麽來這裏了?”李珍瑤好奇地問道,對這個當初帶著別人給她磕頭的孩子,她印象還挺深刻的。

    “李小姐,楊小姐,穆先生,我是來謝謝你們的。”路燈道:“我知道你們不喜歡我磕頭,我就不磕頭了,但我還是要謝謝你們!你們以後有事,盡管吩咐我去做,就算是拋頭顱灑熱血,也是可以的。”

    這個孩子很油滑,之前總是滿嘴謊話,這會兒表情倒是非常真摯。

    還連拋頭顱灑熱血都知道了……

    穆瓊道:“我不過是幫著管你們幾日,不用你拋頭顱灑熱血。”

    “要的,穆先生,我從金院長那裏打聽出來了,他說李小姐收留我們,霍二少給我們建孤兒院,都是因為你,因為你寫的書,謝謝你。”路燈道:“我之前想跟你姓,是想你多關照我一點,但我現在真的覺得跟你姓很好!穆先生,我會好好學認字,你寫的書,我想都去看看。”

    “我等著。”穆瓊道。

    路燈的臉漲紅了,瞧著很是激動,他又鞠了個躬,然後才跑走。

    從頭到尾,他飯碗裏的飯一點都沒撒出來,也算厲害了。

    吃過飯,穆瓊就離開了,結果他剛出去,就看到了傅蘊安。

    “傅醫生,好巧。”穆瓊笑道。

    “是好巧,你怎麽在這裏?”傅蘊安問。

    “孤兒院建好了,我帶那些孩子搬過來。”穆瓊道。

    “原來已經建好了,我都不知道。”傅蘊安看了看孤兒院的大門:“這裏也沒個招牌。”

    穆瓊道:“怕知道消息的人多了,都把孩子扔過來,所以這裏有個孤兒院的事情,是不往外說的。不過霍二少知會了租界的巡捕房還有上海縣城的警察局,如果看到流浪的孩子還有被扔掉的嬰兒,都會往這邊送。”

    ...“這法子不錯。”傅蘊安道,又問穆瓊要不要跟他一起回家。

    穆瓊當然是要的,當即坐上了傅蘊安的車子。

    頭一回跟傅蘊安坐一輛車的時候,穆瓊挺擔心的,怕傅蘊安有潔癖不習慣,不過現在,他卻也意識到了,傅蘊安並不嫌棄他。

    跟李珍瑤告辭,穆瓊就上了車。

    一路上,穆瓊跟傅蘊安說了孤兒院的事情,又問了醫院的情況。

    傅蘊安把醫院的情況說了,又道:“我已經在跟一個藥房商量合作研發中成藥的事情了,到時候應該還能賺上不少,這多虧了你的主意……我給你帶了謝禮。”

    “傅醫生你太客氣了。”穆瓊道:“你之前幫我找房子,我都沒來得及謝你。”

    “也就是一個小玩意兒,是別人送我的。”傅蘊安拿出一個打火機送給穆瓊。

    這是個很漂亮的卡地亞打火機,要自己加油的,在這個時代可不便宜,至少比穆瓊之前送給傅蘊安的鋼筆貴。

    穆瓊當初買鋼筆的時候,手上錢不多,買的可不是特別好的。

    “傅醫生你怎麽不拿著自己用?”穆瓊問。

    “我還有。”傅蘊安拿出一個一樣的打火機給穆瓊看:“其實我不抽煙,都用不上。”

    穆瓊也是不抽煙的,但身上帶個打火機還挺方便:“那我就收下了,謝謝傅醫生。”回去之後,他就琢磨一下,買點什麽回送給傅蘊安好了。

    兩人一路聊著,回到了住處,這才分開。

    穆瓊回到家裏,先看了些書。

    他上輩子看過很多書,但人總不能吃老本,還是要看點別的書的。

    當然了,他現在看的書,跟以前看的不同。

    那時候他都是由著自己的愛好看書的,看的多是曆史、什麽的,但現在,穆瓊卻開始看一些其他的書,比如《君主論》什麽的。

    這樣的書看起來很無趣,但看一看卻是能受到一些啟發。

    孤兒院搬遷好的第二天是星期一,而這天,又是希望月報上市的日子。

    這一期的希望月報上,刊登的,正好就是有穆瓊寫了用來安慰霍二少的“同性結婚”情節的那一篇。

    其實在現代,照樣有很多黑暗,照樣有很多山區的百姓過得不好,甚至最底層的一些人,依舊是連吃飯都成問題的。

    但穆瓊寫的時候,完全沒有涉及這些。

    都是了,都是對未來的美好幻想了,又何必再去寫現代的黑暗?

    這一篇足有三萬字,其實主角張幸和那個打掃衛生的大媽關於同性的討論,隻是其中一小部分而已。

    後麵寫到了張幸被人帶著看新聞。

    新聞裏播放的,是某個地方發生了地震。

    地震!?張幸看到這條新聞,很是擔心,怕災區的百姓過得不好,然後,他就看到新聞裏,一些士兵去救人了。

    明明還有餘震,這些士兵卻還是奮不顧身地去救人,與此同時,各種救援物資也被送到了災區。

    整個國家都運轉了起來,都在幫助災區。

    張幸都看愣了,晚上被趕去睡覺的時候,心裏空落落的。

    他的家鄉,曾經遇到過水災。

    哪有什麽賑災?哪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幫助?他們隻能自認倒黴!

    甚至還要擔心被人搶了最後的家當。

    至於士兵……這年頭的兵,衣服一脫就是土匪了!

    迷迷糊糊之中,他又回到了自己的時代,悵然若失。

    這希望月報一上市,便有很多人前來購買,看過之後,人們跟張幸一樣感慨萬千。

    “國家國家,就該是這樣的!”

    “眾誌成城,萬眾一心,又何懼天災?”

    ...

    “這樣的士兵……真是再好不過的士兵了。”

    “不知道我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我的國家如此關心百姓,能不能看到我們的士兵,如此愛護百姓!”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