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治病
字數:6193 加入書籤
這個時候,西醫雖然已經有了相關的體係, 但其實還很不成熟。
別的不說, 就說六七十年前, 那會兒國外某些有名的外科醫生給人動手術,都不是在手術室裏,而是在一些“劇場”裏的, 還賣門票請人來看。
他們賺的門票錢,比給人動手術賺的錢多多了。
同時……那時動手術的人, 死亡率非常高, 甚至就連醫生自己都有可能沒命——有些醫生給患者動手術的時候,不小心劃開自己的手, 感染上細菌, 然後就跟患者一起沒命了……
可以說, 那個時候患者去做手術, 完全就是在搏命, 還非常非常痛苦, 畢竟那時連麻醉藥都沒有,患者全程都清醒著不說還很疼, 需要被綁起來再由好助手按住手腳……
五花大綁躺在“劇院”中間, 任由醫生給自己開腸破肚, 旁邊還時不時有人拍手叫好……也很淒慘了。
不過最近這些年已經就好多了, 在發現細菌的存在之後, 無菌實驗室就流行起來, 還有了嗎啡這種毒品來當麻醉藥……很多人就是動手術之後染上毒癮的。
但就算有所改進, 重視消毒了,因為感染死亡的病人依舊非常多,此外,細菌引起的傳染病在這時也非常多。
比如說猩紅熱,就是一種讓人談之色變的疾病,在此時的歐洲,有些家庭甚至會有好幾個孩子死於猩紅熱。
穆瓊在現代的時候看過的世界名著,就常常會提到猩紅熱。
而在此時的中國,猩紅熱也時常爆發,當然了,中醫不叫它猩紅熱叫它爛喉痧,它被歸類為瘟疫,傳染上之後,死亡率高達百分之十五。
而這樣一種病,用青黴素是能治愈的。
穆瓊正是知道這時候的醫療有多麽落後,才會希望青黴素能提早問世,而這一切,傅蘊安和霍英同樣清楚。
霍英在看過傅蘊安給他的臨床數據之後,就已經知道這種藥有多麽珍貴了。
在《傳染》賣出了幾萬本,無數人討論西林的時候,霍英拿著拿著幾瓶青黴素注射液,來到了上海的某個醫院。
他特地讓江新春查過,得知一個帶著兒女來上海生活的傳教士,他的小女兒得了猩紅熱,正在這裏住院。
霍英原本是想救幾個英法兩國的大人物的,但最近沒有英法兩國的大人物得需要青黴素的病,也就這個小女孩用得著……
霍英來到醫院裏,立刻就有人上來詢問,在他用英文說出那個傳教士的名字之後,那人就將他帶到了那個傳教士麵前。
這個女兒得了猩紅熱的傳教士名叫史密斯,他的妻子跟他一樣是一個傳教士。他們在上海有工作,但這會兒,他們夫妻兩個都沒有去工作。
他們的小女兒快要不行了,醫生說,她可能會死於猩紅熱。
隻要一想到他們的小天使會離開他們,他們就克製不住地心痛,自然無心工作。
聽說有人找自己,史密斯走了出來,皺著眉頭看向霍英:“你是誰?找我有什麽事?”
史密斯先生三十多歲,身材高大,看起來非常強壯,但他現在很沒精神。
他的鼻子紅紅的,眼裏有著紅血絲,頭發更是亂糟糟的,瞧著特別頹廢。
“我叫霍英。”霍英道。
史密斯之前並沒有見過霍英,但霍英身為軍閥之子,最近又鬧出很多事情來,史密斯還是知道他這個人的。
“你找我有什麽事情?”史密斯更奇怪了,他跟霍英從未有過交集,霍英為什麽要來找他?
“你看過《傳染》嗎?”霍英問。
史密斯搖頭:“沒有,這是什麽?”
“這是一本書。”醫院裏的一個洋人醫生走了過來,用英文問霍英:“霍先生為什麽...突然提起這本書?”
“西林是真實存在的。”霍英道。
那個洋人醫生睜大了眼睛,又驚又喜。
倒是史密斯還很疑惑:“什麽?西林?”
霍英拿出一個盒子,裏麵放著用很小的玻璃瓶裝著的青黴素注射液。
他們現在生產出來的青黴素,都是液體的。天幸說還可以將之做成藥片,但他們不會做。
“這就是西林?”那個醫生問。
“是的。”霍英道:“它可以殺死很多細菌,能治療猩紅熱。”
“上帝!這樣神奇的藥竟然真的存在?”那個醫生看著霍英手上的藥瓶,有些控製不住自己的儀態。
“是的,它真實存在。”霍英的嘴角勾了起來。
“這種藥真的可以治療猩紅熱?”史密斯這時候,卻是激動地問道。
他的小女兒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他非常非常擔心。
“是的,已經經過試驗了。”霍英道。
聽到霍英說起試驗,那個醫生才冷靜了一點:“確定這種藥沒有副作用嗎?”
“我們沒有發現副作用。”霍英道:“不過,有些人是不能使用這種藥的,用藥之前,可以先取一點,注射在手臂皮下,看看情況。”
這一點是天幸說的,他們給很多人用過藥,沒遇到不能使用這種藥物的人,但天幸既然這麽說了,今後就一直這麽做好了。
反正也就是患者在用藥前,稍微疼一會兒而已。
現代,很多藥品研究出來之後,都要做上幾年乃至幾十年的臨床實驗,才能被投放市場,但這時候的人很大膽,很多藥品研究出來沒多久,就開始賣了,大家也敢買來吃。
正是因為這樣,出現過很多藥物害人的事情,比如說給孕婦吃的止吐藥,最後導致嬰兒出問題之類。
沒辦法,這時候可不止中國缺醫少藥,事實上,全世界都缺醫少藥。
就說這會兒,史密斯在女兒的狀況越來越差的情況下,就願意試試這種以前從未聽說過的藥物:“能給我的女兒用嗎?”
“史密斯先生,這是一種我從未聽說過的藥物。”那個醫生有些遲疑。
“你明明表現的像是你早就知道這種藥物一樣!”史密斯先生道。
那個醫生聞言一愣。他確實早就知道西林的存在,但那是通過一部知道的……
不過,史密斯先生的女兒狀況很不好,高燒不退,試著用藥也是可以的……醫生想過之後,點了點頭:“可以試試。”如果霍英帶來的藥真的能治好史密斯的女兒,如果西林真的存在……
這將會是一項震驚全世界的發明。
病房裏,史密斯醫生的女兒昏睡著。
醫生按著霍英說的方法給她做了皮試,確定這個女孩兒的身體並不排斥青黴素之後,就將瓶子裏一半的青黴素注射進了這個女孩的體內。
按照霍英的說話,這一瓶是一個成年人的用量,孩子要適當減少。
藥物不可能馬上起效,史密斯的女兒暫時看不出什麽。
霍英不耐煩等下去,他又拿出一瓶藥給那個醫生:“這種藥,每隔六到八小時注射一次,這樣兩瓶藥,應該就已經能治好這個孩子了……我要走了。”
給了藥之後,霍英就離開了,醫院裏的醫生,卻都聚攏到了史密斯女兒的病房裏。
醫院裏的醫生在等著西林的效果的時候,土肥原四郎正高興著。
《傳染》出版,是讓他很憤怒的,覺得霍英沒把他們當回事。
好在……霍英很快就要混不下去了。
土肥原四郎越想,心情越好。。
醫院裏,那個小女孩卻在這天晚上清醒了,還有了精神,跟自己...的父親要包子吃。
來到中國吃過包子之後,她就愛上了包子。
史密斯立刻就買了包子給她吃,最後,這個女孩兒被醫院裏的一群醫生圍著,吃光了手上的包子。
吃的時候,她時不時看自己周圍的醫生,就怕他們突然來搶自己手上的食物。
他們的眼神太可怕了!
穆瓊並不知道霍英做的事情,他這會兒,正在寫新書。
江浙一帶,一直都是絲綢之府,每年都會生產出無數生絲絲綢來。
這裏的農村的地裏,除了糧食,種的最多的就是桑樹,曆朝曆代,這裏的百姓都靠養蠶來創收,幾乎所有人都會養蠶。
而絲綢,在國際上一度供不應求賣出高價。
穆瓊接下來寫的,就是跟絲綢有關的。當然了,他要寫的其實不是絲綢,而是中國的工業。
至於為什麽從絲綢入手……
1903年,日本的生絲出口總量,就超過中國了!
民國時期,中國的絲綢熱銷過,卻也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到了民國中後期,很多蠶農因為養蠶虧得血本無歸,生產出來的生絲根本賣不掉。
當時一個很有名的作者寫的作品《春蠶》裏,就有“若怕窮,莫養無骨蟲”這樣的描述,而所謂的無骨蟲,就是指蠶。
不想過窮日子,就別去養蠶……可想而知當時養蠶有多虧!
養蠶要買蠶種,甚至可能要買桑葉,甚至雇人,最後收獲的繭子若是賣不出去……可不得賠上一大筆錢?
偏偏,因為之前絲綢生意好做的緣故,很多人家還不種糧食改種桑樹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哪怕他們沒有雇人養蠶,不需要買桑葉,最後繭子賣不出去,也隻能賣地填補虧空。
穆瓊就是以這個背景,來寫這部的。
他希望中國能重視一點工業,不要處處被日本趕超。
要知道,日本的生絲出口之所以能超過中國,就是因為早在1889年,日本的生絲,就有百分之四十是工廠生產的了,到如此,他們出口的生絲絕大多數都是工廠生產的,質量有保障,但中國……這會兒還是老樣子,主要靠手工繅絲。(www.101nove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