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複堤的意外之喜

字數:3416   加入書籤

A+A-




    這三天忙得,兩家人合夥吃飯,幸虧在臨水買了好多幹菜和甘藍,不然又得恢複啃鹹菜的日子。

    不過也沒白忙,複堤指揮部給姥姥送來個紅旗,上麵寫著“獎給支援黃河大堤建設先進個人”。張集供銷社的領導也送來個“流動紅旗”,看了悠悠家的代銷點,表揚姥姥:“老同誌,要是大家都像您這樣,時刻為群眾著想,咱們的工作會更上一層樓。”

    聽著咋那麽假,悠悠還怕他們看出破綻那,商城裏的貨物,和現在的貨物相比,隻是外觀上差不多,畢竟還是有區別的,碰到專業人士就能看的出來。

    那想到來人根本沒把注意力放在貨物上,隻是關注價格,拉住來買東西的群眾問來問去,句句不離價格,應該是怕姥姥趁搶購賣高價。

    悠悠最不怕的就是價格,咱都是按國家定價賣的,有的東西嫌不好算賬,姥姥把零頭都抹了。

    村裏的代銷點就這個好處,自負盈虧,價高了不行,缺斤短兩不行,價低了沒人管。

    前來的群眾交口稱讚,水坑公社的群眾也連聲誇好。領導滿意了,不過還是提醒姥姥:“老同誌,您做的很好,不過照您這個賣法,可掙不出工資來。”

    姥姥笑著給他們解釋:“俺看著民工買了東西沒法拿,腦子一熱就送了。這兩天來的都是附近的鄉親,送就送吧。再說了,我在臨水進的貨多,全當處理貨底子。就送這三天,以後就沒有了。”

    領導聽了繼續誇:“老同誌,您這思想境界真高,還是他老人家教導的好,毫不利己,專門利人。也說明我們沒有看錯人,就得讓您這樣的同誌來幹代銷員。”悠悠聽著,他這不像是誇姥姥,而是在誇自己。

    姥姥更絕:“謝謝領導的鼓勵和信任,我今後爭取做得更好,決不讓領導失望。”官方語言整的挺溜索。

    終於忙完了,四月十四晚上,悠悠和姥姥在空間裏做了個全身大保養後,放鬆的躺在沙發上。

    看著眼前的一堆鈔票,悠悠高興地哼著:“咱們的老百姓,今兒個真高興,真呀嗎真高興。”姥姥躺著用腳踹她:“出息點好嗎,一共多少錢?”

    “您老先把心放穩了,我怕嚇著您。”就是不告訴您。

    “看你那小樣,快說。”姥姥催著。

    “就兩萬多,還不到三萬。”

    “多少?”姥姥立馬坐了起來。

    “老太太,鎮定,這才多少啊,您老可是見過大錢的主。”悠悠取笑姥姥。

    “那是,你是沒見過,不知道以後還能不能看見。”姥姥又開始懷舊。

    悠悠暗地裏吐槽:當誰都和您老一樣那,我雖然沒見過大堆的鈔票,可我見的數字,後麵帶著數不清的零。後世大家都在網上支付,誰還用現金啊。

    不過,對著這麽一大堆的鈔票,視覺的衝擊力還是挺大的。誰說現在的購買力差,自己的小小代銷點,六天的時間,營業額高大兩萬多。

    光是民工就來了接近二千人,石廟一個村快五百戶,大夥都是衝著贈送活動來的,最少的消費也是十元。韓屯村有的毛地梨子的額外收入,那家都買二十多塊錢的東西。

    “姥姥,咱現在有錢了,您說咱應該先買什麽?頭發,銅錢,還是房子,要不咱在臨水也買套房子吧。”

    “就沒見過你這樣的,掙點錢就想著怎麽花出去。真是應了那句老話,狗窩裏放不住桗搭(duo da,幹糧)。”

    “姥姥,這您就外行了,您沒聽人說嘛,死錢死錢,錢隻有花出去才能變成活的,才能錢上生錢,您見過誰家的錢放著下崽啦。”

    “不知道你那裏聽來的歪理,別廢話了,趕緊給你李爺爺備貨,咱倆得去臨水了,不知您李爺爺急成啥樣了。”

    “得令,您老就擎好吧,我早就把東西準備好了。您說走咱就走,風風火火闖九州。”

    “你就貧吧,累不?要是不累咱倆明天去。”

    “我是不累,姥姥您不累嗎,要不您歇一天,咱後天去,正好是十六集。”

    “你是饞肉了吧,那好,咱就後天去。別說你個小孩子了,幾天沒吃肉,姥姥也饞了。咱張集要是和城裏那樣,天天賣肉就好了。”

    悠悠的商城裏,啥肉都有。可惜不能光明正大的拿出來吃,這幾天每天忙到晚上十一點,就是想偷吃也沒時間。

    黃河大堤複堤工程圓滿結束,悠悠家的代銷點收獲頗豐。韓屯村也有意外之喜,那就是成就了幾對好姻緣。

    趙寶山的二姐盼妮,是家裏的主要勞力,每天早起挑水,湊巧次次和張集民工隊的一個男青年碰在一起。

    那人雖然一聲不吭,卻主動幫她從井裏把水打上來,別人沒看出來,但是兩人之間互相有了好感。

    會戰結束前,男方請他們村的隊長上門提親,寶山的父母滿意男方是公社集上的人,看閨女也同意就應了下來。

    婕格是爹娘的老生閨女,上麵四個哥哥。她的四個哥哥人高馬大,名字也響亮,誌英、誌雄、誌豪、誌傑。

    她娘一直盼著要(生)個閨女,三十八結個瓜,還真的如了願生下個閨女,起名叫婕格(截哥),從小嬌慣著長大。

    到了找婆家的年齡,父母怕女兒受委屈,左挑右撿結果到二十歲了還沒找好婆家。四個哥哥都結婚成家分了出去,婕閣和父母三人生活在一起。

    家裏的閑房多,就被安排住進了民工。其中有個民工衣服特別破,經常找婕格娘借針線補衣服。

    她娘看小夥子吃苦耐勞性格又好,來往的多了也摸清了對方的情況。對方兄弟四個家裏又窮,錢都給三個哥哥娶媳婦了。

    婕閣娘起了招女婿的意,和兒子們商量後也都同意。小夥子知道了滿心的喜歡,捎信讓父母登門求親。

    男方的父母看了婕閣家的情況,總算是放下心來。不過,神情上總帶著一絲的尷尬和無奈。(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