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汴京風華 第120章 好戲開鑼 一
字數:4752 加入書籤
冬至到來,晨間寒氣尤重,興奮了一個晚上的小薑蘭睡得很遲,此刻賴在小被子裏不起來。薑芝看到這個小不點兒閉著眼睛向炭爐的方向蹭,又好氣又好笑,驚訝一聲,“哎,哪裏來的這麽多蜜餞?”
“嘩”的一下,薑蘭踢掉被子,穿著中衣在床上蹦起來,口水流出來,“哪呢?在哪裏呢?”睡相不好,薑蘭的半張蘋果小臉兒紅了一片,配上收不住的口水,薑芝差點笑岔氣。
呆呆地看著姐姐把被子收走,明白上當的薑蘭好想哭,薑芝馬上說:“萬姓交易大會可是有好多蜜餞點心哦,再不起床,馬家兩位大娘可要走了。”
薑蘭投降了,開始自己穿衣服,小嘴裏嘟囔著什麽,心境轉好的薑芝不時揉著小姑娘亂蓬蓬的頭發,惹得小薑蘭想咬人。薑蘭穿好衣服,乖乖地洗臉刷牙,牙刷和香粉當然是劉素素送到普靜庵的。薑芝快速給薑蘭梳著頭發,然後拉著她去吃早飯。
普靜庵的製度一開始照搬大相國寺,但男女有別,終究有很多地方不合適,薑芝不斷從城外的庵堂取經,才漸漸走上正軌。以用飯為例,因為普靜庵地方狹小,大部分的小女尼隻能在自己房間用飯,隻有不到十人可以在舒適亮堂的地方用餐。
薑蘭小口小口地喝著熱粥,不時往門口瞄一眼,等著劉素素小姨和馬如蘭大娘過來。聽到馬如蘭大娘的聲音,小薑蘭丟下碗筷跳到地上,呼呼地跑出去……
薑芝和薑蘭的房間內,身著淡紫裙裝的劉素素和馬如蘭寵溺地看著小薑蘭。小薑蘭正呼嚕嚕喝著馬如蘭熬的瘦肉粥,幸福的小模樣看得馬如蘭和薑芝心疼不已。薑芝終於有了些小姑娘的性情,第一次在房間裏偷喝肉粥還有些不好意思,她問馬如蘭道:“馬……馬家夫人,大相國寺今日的盛會,真是天南地北無所不包?”
小薑蘭哢吧哢吧,對著一根脆蘿卜發狠,讓這個貪吃的小女娃乖乖吃蔬菜很費事,馬如蘭摸摸薑蘭的頭發,感慨道:“所謂萬姓交易大會,便是貨不分南北,人不分黎庶。不過,自十幾年前那位佛法精深的方丈掌控大相國寺之後,大相國寺的交易大會便一年不如一年,每年冬至這最後一場更是冷清。不過,如今有我義弟出手,應改觀不少吧?到時一看便知。”
薑芝打了個諾,接著小口喝粥。她去過馬家幾次,都沒有見到傳聞中的李響,心裏不免好奇。聽說紅燒肉是他做的,明月莊的工坊也是他帶出山的,如今又秘密參與了萬姓交易大會這樣的盛事,他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呢?
劉素素每次看到薑芝那張清冷魅惑的臉蛋兒,嫉妒倒談不上,“自己也不差嘛”她如此安慰自己,但總有一些防範。聽說在這汴京城,很多大戶豪商的公子管事之流,很喜歡去城外一些熱鬧的庵堂“吃齋”,李響會不會……反正多防範一些總是好的,劉素素心中如此想。
如今的薑芝豆蔻未開,卻已初見秀色,再過幾年豈不是傾國傾城,迷倒眾生?看到薑芝竟然在憧憬和李響的見麵,素素的小醋壇子被打翻,趕緊打斷薑芝,身為過來人的馬如蘭不由莞爾。
小薑蘭在早餐吃到一半之後,又飽餐了朝思慕想的瘦肉粥,滿足地捂著小肚子,害羞地收收滾圓的小肚皮。馬如蘭和劉素素童心大起,上戳下戳,逗得小薑蘭嬌笑躲閃。女人出門總是一陣忙活,也不知道在家裏就已打扮完畢的馬如蘭二人到底在幹嘛,總之薑芝薑蘭、劉素素和馬如蘭一行人離開普靜庵時,已過了小半時辰。此時寒氣已退,汴京城蘇醒。
萬姓交易大會在大相國寺的南門街道和外寺區域進行,馬如蘭一行人從大相國寺東北角的普靜庵出發,隻需要向南走一段路,便可以到達遍布小吃零嘴的街道,向西直走就到大相國寺南門。距離路口還有幾百米,從大街小巷裏匯聚而來的人流便已熙熙攘攘,配上隱約可聞的叫賣聲,不難想象前方的熱鬧。
“真的有便宜的頂針,還是閃光的、厚厚的那種頂針?”馬如蘭旁邊經過幾位婆姨,其中一位問自己的同伴。
“那是自然,還送據說是佛前開過光的麻線,縫進衣服裏可以驅災辟邪。”那位嘴唇很厚的同伴回應,臉上寫滿了興奮。
“但現在進場要收什麽,功德錢,聽說不同的地方還不一樣。鄰居家的剛剛回去,說還有一種什麽炭爐,暖和又幹淨,還沒有炭氣。”
“我也聽說了,說那炭爐今天隻用花三成的錢,明天需要花五成,後天需要花八成,再往後就該掏多少掏多少了。聽說有免費茶喝,也不知是不是真的。”
“你們說這個炭爐,會不會便是前不久……傳聞中的那種既能取暖、又能燒水還沒有炭氣的爐子,這麽出名了麽?一定要見識一下。”
馬如蘭聽到這些議論,有些明白了李響的很多做法。之前李響讓她手下的壯婦和禁軍眷屬中喜歡串門嚼舌根的婦女一起,四處散播小道消息,原來為的便是今天。劉素素為李響的小花招竊笑不已,小薑蘭卻已聞到甜香的氣息,有些迫不及待。
為了這次萬姓交易大會能夠一舉成功,李響幾乎把所有的招數都使了出來。首先便是鋪墊,驟然出現的東西沒人敢用,但要是早就出現的東西,隻是大家聽過沒見過,卻突然在大相國寺的萬姓交易大會上閃亮登場呢?
禁軍親屬別的不說,交際麵絕對夠廣。到今日前,汴京外城已有七百多台炭爐開始工作。李響鼓動營指揮和都頭,這些武人又鼓動自家的婆姨到處串門,然後領回一串串的婦女到自家參觀,到了晚上,則輪到男人拉著有交情的親友圍在爐邊喝溫酒。溫暖的房間、不間斷的熱水、沒有炭氣的舒服感覺,都是絕佳的宣傳,粗鄙的武人不會說話,隻好動不動拍幾下燙手的炭爐,生怕房間裏的親友看不到……
此時的炭爐已經改動多次,和李響回憶中的煤球爐幾無差別,炭爐的神奇很快在汴京傳播開來,成為閑言碎語的最好素材。等炭爐在大相國寺的盛會上充分亮相,之前親眼見過炭爐神奇的汴京百姓,無論富貴或者窮困,都會在無意中變為“托”,炭爐會在幾天之內完成新興事物到普通貨物、必備物事的兩層過渡。
“不就是炭爐嘛,俺早就在……的屋裏看過,省柴炭又幹淨,屋子裏暖和著呢,還沒有一點兒炭氣。一直沒見到有地方賣,原來是打算今天出風頭呢,不等了,趁著便宜趕緊買回去。”許多百姓會如此想如此說,李響便是打著這樣的目的。那位陳老夫子說的不錯,李響做的不是生意,是人心!
轉過路口,大相國寺南門的這條街道上,賣糖人的、玩雜耍的、做糕點的、賣藝的,小薑蘭水汪汪的大眼睛看個不停。薑芝耐不過小薑蘭的難纏,隻好把小姑娘抱起來讓她看個夠,然而沒什麽用,小姑娘開始流口水……薑蘭的懷裏很快塞滿吃食,終於安靜了一些。
馬如蘭一行隨著人流慢慢前進,此時還沒有太多人從大相國寺出來,裏麵的情形沒有廣泛傳播。但馬如蘭看著街上人擠人的場麵,不禁佩服義弟李響的本事,這和她記憶中十幾年前的景象已是相差不遠。跟著薑芝的幾個小女尼興奮不已,最開心的當然是小薑蘭了,她的小嘴就沒有停過,還不忘拿點心給大家分享。
關於大相國寺“要放大招”的種種傳言若有若無,各種神秘商品若隱若現,萬姓大會章程大改製的確定性消息,流傳於百萬民眾的小道謠言,走街串巷、磨破嘴皮子、發誓以後不再碎嘴的婦女……在各種努力和陰差陽錯之下,李響和圓光成功挑起了汴京百姓的好奇心,第一天過來的百姓相比過去的十幾次增長近半便是明證。
不到兩裏的街道花了小半時辰,馬如蘭一行人終於到了大相國寺南門,一群小武僧在這裏維持秩序,小薑蘭一眼看出了其中的薑竹薑書,搖著小手臂打招呼。薑竹薑書無奈,隻好使個眼神讓薑蘭低調點,小薑蘭於是撅嘴,指著懷裏的一堆吃食,表示會給他們留些的。
但從薑竹薑書兩位哥哥身旁經過時,小薑蘭突然撒開薑芝的手,跑到薑竹薑書麵前把一大堆零嘴,裏麵還有幾塊兒肉脯,塞給兩個哥哥。周圍的百姓報以和善的笑意,薑竹薑書一個瘦得像竹竿兒,一個糙得不成樣子,被調侃得麵紅耳赤。年節將至的和善氣氛中,馬如蘭一行人終於到了門口。
戒律院的一位執事看到請柬,頓時眉開眼笑,“施主既有請柬,便可最多帶十人從專門的通道進寺,至於功德箱……也是隨意。”
馬如蘭再次為李響的小花招擊節讚歎,但功德箱跟李響沒多大關係,基本是圓光方丈搞出來的。按照這位師傅的說法,幾條入寺通道旁邊都有專道,專供達官貴人快速通過,畢竟要考慮到尊卑上下,至於每人一文錢的功德箱……說是隨意,但有請柬在手的人哪個不要麵子?不遠處便是交錢進場的汴京百姓,一點不給多丟人,隻給一點兒更丟人。恰如馬如蘭所料,每個有請柬在手的貴人都留下了幾十貫到幾百貫不等的財物。平時不對付的人在入口碰上,便開始較勁,圍觀群眾大聲叫好。大相國寺支的這招,真正實現了“若想從此過,留下買路財。”
百姓之所以接受一文錢的進場費,一是因為名滿大周的圓智大師要拿去做善事,習慣於求神拜佛的大周百姓當然不在乎這一文錢;二是因為,他們每人都得到了一個結實的小竹杯,以此為憑,可以到裏麵免費喝熱茶,還可以帶回家去;三是因為出來的人都說,這次的萬姓大會比上次強出太多,也就是出現了口碑效應。
其實真不想交錢也是可以進去的,不過沒幾個人不交,難道就因為那“功德箱”三個字?李響百思不得其解,他隨口一提的建議居然真被做到了,於是再次佩服了圓光方丈一把。
數了數人頭,馬如蘭又打聽了其他有請柬在手的貴人捐出多少,然後不多不少地留下一錠銀子,便拉著小薑蘭進入大門。小薑蘭對大相國寺的後寺門清,但還是第一次進前寺,鬱鬱蔥蔥的樹林、莊嚴的佛林佛塔和空地上的浮華景象吸引了她全部心神,“哇啊~~~”五歲多的小姑娘發出長聲讚歎。(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