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安撫劉表召回文聘
字數:3735 加入書籤
(今日三更第一更)
漢軍圍困宛城第天,劉協帶著一幫將領在宛城前線巡查。
眾人都騎馬,劉協問:“城內曹軍今日如何?”
有將領曰:“這麽圍而不攻,眼看城內糧食就快耗盡,而且還沒有水,微臣看不幾日便可破城。”
又一將領曰:“昨天晚上,臣部下兵卒夜巡聽到地麵有異響,聲音很輕微,恐是曹軍挖地道,臣便命人挖開一看,果然是他們在挖地道,臣已用火藥將其炸塌,估計炸死掩埋敵軍有一百多人。”
劉協冷笑道:“曹操詭計多端,善於穿插作戰,善於挖地道,善於劫人糧草,善於離間。”
有將領懷疑曰:“曹操有那麽厲害嗎?那為何今日卻如此狼狽?”
劉協曰:“你們可不要小覷了他,知道曹操僅許昌一地,就發展了這麽多的兵馬嗎?”
眾將搖頭,劉協曰:“他有一支秘密部隊,美其名曰‘摸金校尉’,說不好聽就是一群盜墓賊,靠挖人祖墳發財,他的馬匹軍器糧草,除了鄉紳捐獻,大部分都是挖祖墳得來的。”
好幾個將領罵道:“真缺德!”
劉協笑曰:“可不就是咋滴,這種事,咱們漢軍可千萬不能做!你們想要發財的話,就正大光明的去掙!”
眾將皆附和曰是,並謹記於心。
劉協又曰:“這曹操善於掘地,咱麽可不能懈怠,傳下令去,在宛城四周多挖一些坑道,預防曹仁從地下出來。還有,傳令給馬超,然給他也敵方曹操主力掘地而過。”
“臣等遵旨。”
張遼曰“曹仁已疲乏,可以攻城了,陛下,臣請身先破城而入。”
劉協擺了擺手曰:“不急,不急,四海之內,皆為王土,咱們在哪裏不是呆著?你們要是無聊了,也可以學朕,把家眷都帶來就是了。不過隻限於妻妾,老人孩子就算了,還是呆在洛陽舒服些。”
眾人皆笑。
劉協在此吩咐:凡是從宛城逃出來的,不管是逃兵還是難民,都要好生對待安撫。
劉協想起一事,說:“劉辟守宛城的時候,宛城的百姓低價買了很多我洛陽的皮革紙張和鐵器等物資,尤其是這紙張,估計這些天也該用完了。小羅子……”
“奴才在。”
“飛鴿傳書回洛陽,讓洛陽書局在明天的報紙上刊登一則招安廣告,篇幅要大,廣告語就寫:廁紙用完了嗎?洛陽有很多,隻要從宛城逃出來,就能有便宜又柔軟的廁紙使用。然後將明天報紙多印十萬份,明天晚上之前必須將這十萬份報紙都運到前線來,費用全部記在皇室的賬上。”
小羅子曰:“奴才這就去辦。”
眾將都暗笑,劉協歎曰:“朕這招是不是有點毒啊?”
文隱曰:“不然。陛下,您這是要將這十萬分報紙射入宛城嗎?這些報紙等同於給宛城的軍民又送去兩天的廁紙了。曹仁應該感謝您才對的。”
劉協聽後哈哈大笑,眾將皆笑。
自此,包圍宛城繼續下去。洛陽距離宛城近,糧道又開通,糧食,箭支等各種軍需源源不斷的從洛陽運來,劉協最大程度上讓漢軍圍城不至於太累。
宛城內但凡有逃兵和難民,劉協都照單收下,收容的同時也要嚴加排查,謹防有奸細混入其中。
隻要是有兵想要突圍,一律用箭射回。漢軍箭支特別的多,射出去的箭也不怕曹軍撿去重複使用,劉協的策略就是,你要是拿箭射我,我就拿盾牌擋,你要是想出來,我就拿箭給你射回去,反正我哪也不去,你也別想出來,我就跟你玩消耗。
再說這軍中生活,為了防止兵將枯燥,劉協讓將領有妻妾的就把妻妾接到軍營中來夫妻團聚,甚至從圍城的第二十天開始實行輪班製。
宛城下有十四萬漢軍,馬超處有六萬漢軍,加在一起有二十萬。所謂的輪班製,就是每天都有一萬士兵回洛陽和洛陽守軍換防。
這樣一來,每個士兵都可以回洛陽休整,回家見家人。
除此之外,劉協還在四周村鎮大力收購糧食,征召兵馬,宣傳朝廷政策。
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極大的打擊了曹操的士氣,讓曹操軍一蹶不振。
劉協自己在前線也不寂寞,他有伏皇後和董貴妃,還有顏兒和煙雲兩個女將以及亂世紅顏鄒媛,五個人給他輪流侍寢。
閑的時候就教他們打打馬球,或者和顏兒煙雲學習騎射劍術。
劉協自小是有學武,但是他是皇帝,事情太多,所以他的那兩下子頂多也隻能排上個三流武將而已,不過這不重要,他是皇帝,有治國隻魄力,和領軍隻魅力就足夠了。
話休絮煩,轉眼間宛城已經被圍了四十五天,宛城內已經是水枯糧絕,大批大批的逃難百姓從火流星炸開的城牆缺口處逃了出來,也有大批大批的士兵逃出來。
這個時候,宛城曹仁的守兵都逃掉了一半,隻剩下了五萬人不到。
劉協總是讓嗓門大的士兵在城下叫罵,或者喊口號招降,再者就是用箭將宣傳標語射進城內。
剩餘的守軍,一個個都餓的饑腸轆轆,士氣低迷,毫無戰鬥力。
有將領諫議劉協可以攻城了,但是劉協仍然堅持隻圍不攻。在第五十天的時候,劉表突然派使者來,呈上曹操檄文一份。
檄文大意是勸劉表和他一起夾攻宛城,但是被劉表拒絕了,並將檄文送來了給劉協,以表其忠心。
劉協在和眾將會議的時候,舉著曹操的檄文,說道:“這劉表果然很聰明啊,他很識時務,知道和朝廷對抗不會有什麽好下場,眾將有何看法?”
眾將皆認為劉表這是保全之計,除掉曹操之後,就可以立刻南下收服他。
劉協曰:“不然,劉表暫時還不會作亂,先好言安撫,小羅子,擬旨封劉表為鎮南將軍,荊州牧,成武侯,假節鉞,並立刻將旨意送去荊州。”
“奴才遵旨。”
“等等,”劉協又說,“轉朕旨意,朕聽聞文聘武藝高強,召其回洛陽一睹風采。”
小羅子遵旨去辦,文隱站起來說:“臣女多謝陛下聖恩。”
(本章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