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鬥茶顯身手
字數:4343 加入書籤
這天上午,徐才運帶著農敬堂到縣城辦事,順便到春江樓飲茶。原來,這裏是南頤縣茶商雲集之地,偶爾也會“鬥茶”。
這“鬥茶”之風始於宋代,之後就流行開來,其影響逐漸擴展到各地,三教九流均有參與。但現在,“鬥茶”一般是在小範圍內進行,隻不過沒有以往的人數多,規模大,賭資大。大家隻是偶爾為之。
徐才運是來喝茶的,沒想到寇老板也在。據知情人講,這寇老板已心灰意冷,上次他“鬥茶”輸的蠻慘,幾乎傾家蕩產,從此歸隱山林。
今日一見,徐才運蠻吃驚。
寇老板先開口:“徐老板,今日怎麽有空?”
徐才運接上話:“來喝杯茶。”彼此寒暄。
寇老板見今天機會難得,就把話題拋過來:“徐老板,我有一難事,如果得解,你贏,可有興趣?”
徐才運笑著說:“不妨說來聽聽。”
這寇老板所說的難事,原來是這樣的:
某日傍晚,寇老板來到了烏龍寨後山崖底的水潭,準備停下來歇歇腳。他不經意地看到,在崖壁的半腰,有一團通紅似火的東西,仔細瞧了半天,才發現那是一叢茶樹。隻見這茶樹長在石縫中,樹冠沿著石壁在半空中展開,溪水從旁邊瀉下,與之相映成趣。在夕陽和水波的映照下,顯得通紅似火。
這讓寇老板想起茶仙陸羽的一句話:“茶,上者生於爛石,中者生於礫壤,下者生於黃土。”
他斷定,這株生於懸崖峭壁上的茶樹,絕對不同尋常。
可是,再一看那陡峭的崖壁,他發覺人根本無法上去,隻得望“茶”興歎,怏怏離開。
說到這裏,寇老板對徐才運講:“如果你能夠上去采回茶,那茶樹就是你的。”
這不是在有意刁難人嗎?
徐才運略微想了一下,哈哈一笑:“我又不是神仙。”
這時,農敬堂聽得認真,他覺得此事可行,便與徐才運耳語幾句,徐才運一聽,覺得有戲,不妨一試。
然後,徐才運急忙改口道:“本人願意一試。”
寇老板的臉上掠過一絲壞笑,連忙說:“那好,就這麽定了。”
此時,他抿了一口茶,放下茶杯,又說道:“如果你上不去怎麽辦?”
其實,這才是寇老板的真實用意。他還是改不了“鬥茶”的惡習。
“那你是什麽條件?”徐才運心知肚明,故此問。
寇老板一聽,不慌不忙地伸出五個手指,說道:“五十兩白銀,如何?”
徐才運與農敬堂商議了一下,然後,爽快地回應:“五十就五十。”
說完,徐才運與寇老板立即簽字畫押。
在一旁喝茶的茶客們見狀,不覺哄堂大笑。
有的人看戲不怕台高,說,等著瞧吧,有好戲看了。
有的則在心裏盤算著,說,誰贏誰輸,還不一定呢。
也有好心的朋友勸徐才運,還是放棄了吧,保準輸。
這意思是說,人又上不去,除非是猴子,可是,猴子怎麽會采茶呢?從古至今,聞所未聞。那不輸才怪!
徐才運和農敬堂仔細聽,聽到大家議論紛紛,有的說的也不無道理。
這時,他倆多少還是有一些心虛,兩人時不時交換一下眼神。但是,這個賭局既已決定,不管結果如何,就要全力以赴。
回到家後,農敬堂第一時間就跑到朋友家裏,這朋友是耍猴世家出身,便去向他請教了一番,隨即牽著一個猴子回家,農敬堂就整天教猴子在平地上采茶。如此數日。
黎春鳳見了直笑:“你好好的,弄個猴子回來幹嘛。”
農敬堂並沒有告訴妻子,他們打賭的事,怕她擔心。所以,他就輕描淡寫地說:“弄著玩的。”
兒子農廬倒是開心的不得了,看著父親逗猴子玩,在一旁哈哈笑,時不時拿著根小木棍逗它,猴子跳,他也跟著跳,嬉笑聲不斷。父子倆玩的不亦樂乎。
這時,黎春鳳也跟著樂起來,說道:“你這是在逗猴呢,還是猴子在逗你啊。”
兒子農廬倒有意思,笑哈哈地說:“跟猴子互相逗。”
一句話,把大家都逗樂了。
農敬堂說:“這猴子聰明,學東西蠻快的。”
見時候不早,黎春鳳要做飯,便說道:“你接著耍猴吧。”轉身回屋了。
父子倆在院子裏邊玩邊逗,耍的忘乎所以。
近段時間,徐才運隻要一有空,就來到農家,看農敬堂是如何訓練猴子采茶的?他多少還是有些放心不下。
他正在一旁聚精會神的觀看,寸步不離。他說:“侄子,你可要用心訓練啊。”
農敬堂說:“叔叔,你就放心吧。”
在他看來,不管大小,這畢竟是一場賭局,還是小心應對為妙。
農敬堂十分用心,按照那個朋友告訴他的方法進行嚴格訓練。估摸著差不多了,為了確保萬一,他就領著猴子,到附近的山岩,讓猴子上去采茶。看看它近期的訓練成果。
有時,猴子並不是那麽聽話,或者說,不能完全按照人的旨意做事,農敬堂就心急。一急,反而訓練不好猴子采茶的本領。
於是,農敬堂帶上猴子,又跑到朋友家進行請教,他朋友又手把手的教農敬堂一些要領。
他朋友說:“你必須與猴子融為一體,建立深厚感情,那猴子自然就聽話了。”
農敬堂說:“嗯,這培養感情需要一個過程啊,現在不是著急嘛。”
他朋友笑著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有時,猴子又能夠完成人交給它的任務,農敬堂見了,就格外開心。
經過艱苦訓練,農敬堂覺著猴子采茶的本領學到位了,見時機成熟,農敬堂與徐才運商議後,由徐才運提前通知寇老板,他們決定一較高下。
關鍵的時刻到了,成敗在此一舉。
今天早上,徐才運和農敬堂信心滿滿地帶著猴子來到烏龍寨後山,寇老板抱著必贏的心態,笑嘻嘻地指著崖壁上的那叢茶樹,讓徐才運上去采摘。
寇老板說:“徐老板,趕緊上去吧。”
徐才運並不急,說道:“隻要采回茶葉就行了。”
寇老板點頭稱是。
這時,農敬堂示意猴子上山采茶,隻見它靈巧地沿著附在崖壁上的枯藤老蔓,左攀右躍,沒多久,便順利地爬上了那叢茶樹。直到猴子平安落地,他倆懸著的心才放了下來。
農敬堂趕緊卸下猴子頸上的袋子,打開一看,果然裏邊的茶葉不俗,葉色光亮,香味彌漫……
現在,該是輪到徐才運和農敬堂高興的時候了。
寇老板卻像霜打的茄子:“我輸了。”
臨走時,寇老板很好奇:“請問這位尊姓大名?”
“我是龍岩村的農敬堂。”
寇老板說:“怪不得,原來是農家的,後生可畏。”
農敬堂連聲說“哪裏,哪裏。”
這件事,就像發酵一般,很快膨脹開來。自此,農敬堂在當地茶界的名聲大振。